试论“做学教合一”在财会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8杨军花
杨军花
[摘要]在中国的教育语境中,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结合财会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将“做”置于“学”之前,将“学”置于“教”之前,则可以赋予这一教学思想以新的内涵。绝大多数一线财会人员需要坚持“做”字当头,“做”是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第一技能。“做学教合一”的具体应用思路可以是:将小微企业在财务处理中遇到的相对基础的问题引入课堂;在实训过程中,争取学校与企业的支持,在学校开设一个财务公司;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跟学校、企业多方沟通,确保学生在实习的时候能够接触真实的业务。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财会教学;“做中学”;“做中教”
财会专业是职业学校的传统专业,财会专业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教学理念得到了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更新与发展。于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就不断地体现出生命力。在中国的教育语境当中,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而结合财会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将“做”置于“学”之前,将“学”置于“教”之前,则可以赋予这一教学思想以新的内涵。虽然从字面上看,这只是一个位置变化,但是从意义上看,将“做”放在最前面,将“教”放在最后面,既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基本认识,又强调了“做”的重要性要超过“学”,这显然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也更符合现代企业理念。
事实上,这一改变也是符合陶行知先生的初衷的。陶行知在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时候,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教学做三者是通过‘做而合一的。”而这一尝试在职业教育的不同专业中早就开始了。正是在不断的尝试与体验中,人们发现了“做学教合一”的价值。结合财会教学的需要,笔者尝试在两者的结合中寻找更多的、新的发现。
一、“做学教合一”与财会教学的匹配
笔者认为,“做学教合一”与财会教学是高度匹配的。这种匹配首先体现在当前的一些教育研究成果上。研究表明,“做学教合一”是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搭建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帮助学生重新确立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同时变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能力与水平。这种匹配还体现在学生的发展方向与企业的需要衔接上。
首先,绝大多数一线财会人员需要坚持“做”字当头。财务数据是采集出来的,财务报表是动手做出来的,账是做出来的……没有了“做”,大多数财会人员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近年的教学中,笔者坚持面向大中型企业及小微企业,了解他们的财务需要,发现大中型企业的财务都是通过一些应用软件完成的,数据的收集与录入,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都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的;而一些小微企业虽然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财会事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个人完成,但他们依然需要“做”。
其次,“做”是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第一技能。这与传统的财会专业的教学理念是不一致的:传统的财会专业教学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学生所“做”的也是一些简单的、简化过的实际业务。这样的“做”不足以锤炼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如今的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操作能力的财务专业人员。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我们应当将财会教学的重心放在“做”上,做到“做中教”,让学生“做中学”。“做”是财会学生的第一技能,应当成为财会专业教师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最后,今天的职业教育已经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财会工作过程显然是呼应着“做”的,基于“做”的需要让学生去学,基于“学”的需要让教师去教。这样的逻辑关系,奠定了财会专业与“做学教合一”匹配的基础。
二、基于“做学教合一”的财会教学
既然“做学教合一”与财会教学是高度匹配的,那财会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就应该是搭建“做学教一体”的教学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重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案体系。对此,笔者做出的努力是这样的。
首先,将小微企业在财务处理中遇到的相对基础的问题引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简化后的问题。这是最基础的“做”,也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形成动手能力的第一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会计实务中有单据分录这一操作,操作的最终目的必须是借方等于贷方,这就要求会计对各种资产类、负债类、损益类数据的了解要十分准确。与其说这是一种理论水平,倒不如说是一种操作水平。财会人员在“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心、耐心,是最为可贵的品质。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体会财会事务,且允许学生出现问题。当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之后,他们就会产生“学”的动机,在这个动机的推动下,教师的“教”也就有了价值。于是,也就实现了“做学教合一”。
其次,在实训过程中,争取学校与企业的支持,在学校开设一个财务公司。这个财务公司是一个实体,讲究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由财务主管和一般的会计组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这个财务公司的员工。学生所“做”的对象,也是这个财务公司所负责的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从最基本的事务入手。在课堂上,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问题驱动、任务驱动让教师的“教”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
最后,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跟学校、企业多方沟通,确保学生在实习的时候能够接触真实的业务。与上一点相比,这一点努力是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更为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接触财务数据,知晓企业的需要,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数据有一个更为真实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日常的学校教学所无法给予的。财会教师应当追求的是学生在实习之后有一个会计的模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做”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可以向公司的老会计请教,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真正的“做中学”。
以上三点实际上是递进式的,对应着财会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是递进式的,符合能力生长的一般规律。
三、基于财会专业特色的“做学教合一”展望
信息社会背景下的财会工作,进行的不是简单的数据录入与票据装订。海量的数据处理,需要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品质,如上面提到的细心和耐心等;也需要学生的专业态度,如“做”的过程中的精心等。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推行多年,会计不仅在处理公司的财务数据,也在把握企业的发展脉搏。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具有极为专业的素养,而这种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体验、不断锤炼。
在财会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我们将“做”前置,将“学”中置,将“教”后置,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形成专业素养。因为“做”在最前面,所以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实训、实习过程中,都会面临任务驱动或者问题导向,这可以为学生打开真正有效的“学”的空间。于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也就更具针对性。
总之,“做学教合一”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要求密切联系、高度契合,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及适用范围。在财会专业的教学中,财会教师要坚持“做学教合一”,让本专业的教学更符合时代需要,让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而一旦达到这个目的,财会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孙贝贝.基于“做学教合一”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173.
[2]李杰.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18):36-38.
[3]曹森.“做学教合一”在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18(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