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题中化归思想的有效运用
2020-01-18吴阳锋
吴阳锋
[摘 要] 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所在,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我们在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思想与解题相融合,将真正落实素养与能力的并驾齐驱. 为此,笔者借此拙文,以解题中的化归思想为例,谈谈如何达成解题与思想的融合.
[关键词] 思想;解题;高中数学;素养
化归思想是转化与归结的简称,指的是将一个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复杂为简单的过程,既是一种关键的解题思想,又是一种常规的思维策略,更是一种特殊的数学解题方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随着知识难度与深度的提升,解题也是越来越困难,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解题中有效运用化归思想,使其把具体问题作精细化处理,增强个人逻辑思维能力.
■多元问题少元化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解题是一大难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知识之间跨度较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与认知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导致他们在解题中困难重重. 其中高中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通常会遇到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即多元化,他们通常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采用化归思想,将多元问题少元化,降低解题难度.
例1:如果a>0,x,y,z∈R,x+y+z=a,x2+y2+z2=a2,那么x,y,z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解析:题目中存在三个变量x,y,z,给出的条件是两个方程,左边是有关x,y,z的对称式,把两个式子结合在一起能够消元. 例如,可以消去变量z,得到x2+y2+(a-x-y)2=a2,将一个三元方程转化成二元方程.
解答:教师提示学生把这个函数关系式中的变量x当成常量来看待,就会得到一个关于y的方程式,即y2+(x-a)y+(x2-ax)=0,这个方程存在实根,所以Δ=(x-a)2-4(x2-ax)≥0,化简后得到3x2-2ax-a2≤0;再把x看成变量,这个式子就成了一个关于x的不等式,解之得-■≤x≤a.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y≤a,-■≤z≤a.
上述案例,学生通过对化归思想的有效运用,将“三元”顺利变化成“二元”,达到多元问题少元化、烦琐问题简易化的目的,使其灵活转变审题角度,最终解决掉难题.
■代数问题图形化
代数问题图形化其实就是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数学研究对象可分为数与形两大部分,两者密切联系、相互转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方程与函数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能够相互转化,函数和图像又密切相连,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化归思想,将方程等代数转化成函数图像的方式进行研究,达到以数辅形、以形助数的目的,使其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
例2:已知方程cos2x+4asinx+a-2=0在区间[0,π]上存在两个不同的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把cos2x变成sinx的形式,原方程就成为一个关于sinx与a两者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解答:把原式变成2sin2x-4asinx-a+1=0,设sinx=t,当x∈[0,π]时,t∈[0,1],原方程变成2t2-4at-a+1=0. 根据函数y=t与y=sinx的图像得知,(0,1)内的一个t值对应于(0,π)内的两个x值. 结合题意得关于t的方程f(t)=2t2-4at-a+1=0在(0,1)上有唯一解或t=0. 然后分类讨论:若f(0)f(1)=(1-a)(3-5a)<0,则■ 在上述案例中,有效运用化归思想把一个方程问题变成函数问题,再利用函数图像来分析和解题,显得更为直观与方便,体现出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一般问题特殊化 高中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通常以特殊状态为切入点,探索知识的一般规律,再结合一般规律研究特殊情况,由于特殊问题显得更为直观与简单,有利于他们理解与接受. 解答高中数学题目比较注重灵活性,假如一直采用循规蹈矩的方法分析和运算,将会耗费更多精力与时间,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化归思想,将一般问题变得特殊化,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 例3:已知a■=n-4,n≤6;a■=2n-5,n≥7,求所有的正整数m让等式a■+a■+a■=a■·a■·a■成立. 解答:教师提示学生列出数列{a■}的前几项:-3,-2,-1,0,1,2,4,8,…. 他们通过观察轻松发现从第5项开始,连续3项的和同积相比,和均会小很多,那么让等式a■+a■+a■=a■·a■·a■成立的m值只能是整数1,2,3,4,经过计算得到m=1或m=3. 接下来需证明当m≥5时,a■+a■+a■ 针对上述案例,通过有效运用化歸思想分析题目,即对一般问题的特殊化处理,使学生选择一个恰当角度通过一般情况研究问题的特殊情况,让他们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抽象问题具体化 大部分高中数学问题都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要求较高,他们难以透彻理解题目意思,不利于接下来的正常解题,还容易出错. 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解题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化归思想,将抽象问题处理得具体化和直观化,降低理解难度,使学生快速掌握题目中的条件及相互关系,帮助他们优化解题思路,提高正确率. 例4:已知定义域在R上的函数f(x)对任意x,y∈R均有f(x+y)=f(x)+f(y),当x>0时,f(x)>0,那么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 )
A. 最小值f(a)
B. 最大值f(a)
C. 最大值f■
D. 最小值f(b)
解析:不少学生面对这一抽象的函数问题时往往无法解题,其实本道题目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单调性. 由于题型是选择题,无需详细的求解过程,可以使用具体的函数来快速解题,巧妙规避使用定义法求证抽象函数单调性的烦琐过程,即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解答:将满足条件的函数模型设成正比例函数f(x)=kx(k>0),由此可见该函数在区间[a,b]上呈单调递增性,所以存在最小值f(a),故正确答案是A.
如此,学生在解决这类抽象性极强的函数类问题时,假如是选择题,可以结合函数的某些性质猜测出该函数的具体模型,再结合具体模型的性质处理题目,有效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
■正向思维反向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少题目都较为复杂,运用化归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从整体层面降低解题难度. 不过部分数学题目运用正向思维很难解决,这时可以考虑从反向思维出发,找到突破口. 高中数学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化归思想,使其根据实际情况转化思维方式,通过反向思维寻找解题思路,辅助他们顺利解题,增强学习自信.
例5:已知a■,a■,a■,a■都是正数,而且它们是一组公差是d的等差数列,其中d≠0,问:是否存在a■和d,可以让a■,a■,a■,a■构成等比数列?
解析:学生在分析这道题目时,发现信息较少,一时之间无从下手,假如他们循规蹈矩地从正向思维展开思考更是没有办法,很难顺利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采用化归思想,转化思维角度,从反向思维来分析:先假设存在一组a■和d能够让a■,a■,a■,a■构成等比数列,再反过来推理和求证,研究这组数是否具有等比数列的性质. 他们通过验证能轻松发现假设与题设存在着矛盾点,即假设不成立. 如果假设不成立的话,那么结论将会被推翻,这就表明这种情况不存在,即没有一组a■和d会让a■,a■,a■,a■成为等比数列.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化归思想转变思考角度,由常规的正向思维变化成反向思维,把復杂问题简单化,促使他们在后续解题中遇到瓶颈时学会从反向视角切入.
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深刻意识到化归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指导学生依据具体题目灵活自如地运用化归思想分析和处理题目,使其掌握更多的解题窍门与技巧,对数学不再存在惧怕心理,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与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