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工要点探究

2020-01-18刘相佐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1期
关键词:吊具预制构件套筒

刘相佐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1 施工前期准备

1.1 吊具选型

根据施工现场进度安排以及流水段划分,严格进行吊具数量的选择与确定。其中,吊具现场布置应结合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与现场总平面布置予以综合确定,然后依据吊具布置的位置、作业半径、构件重量、作业面积以及高度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选择吊具的型号。

1.2 构件运输

为避免构件因振动而出现裂纹、损坏或形变,在进行预制构件的运输时,必须合理选择运输台架做好对构件的保护,同时,搬运时应做到小心谨慎,防止装卸车时过度磕碰而损坏预制件。其次,为减缓运输过程中颠簸对构件造成的影响,应于运输台架与车辆间须放置一定的缓冲材料,并用夹具、钢丝等将预制构件固定牢靠,防止运输时出现摇晃或移动。此外,做好路线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的运输路线行驶,运输时应严格按照“安全驾驶”的原则,不超速、不急刹。

1.3 堆场布置

预制构件堆场的位置应遵循“方便吊装”的原则,并根据现场运输路线、场地大小予以综合确定。对于现场堆场应严格按照如下要求布置:(1)构件堆场应根据构件类型予以分块管理,并根据构件吊装的先后顺序做好堆放的顺序管理;(2)所有预制构件的堆放位置都应处于对应吊具的作业半径内;(3)堆场支架摆放应整齐有序,相邻墙板构件中心线间隔0.4m,叠合板平放堆垛不超过5 层,柱、梁间隔20cm,以有效确保所有支架均不会对吊装作业产生影响;(4)对于预制墙体构件为便于吊装作业,通常宜采取竖向放置,重型构件应选择与吊具较近的位置。

2 施工作业要点

2.1 进场验收

预制构件进场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对构件质检报告、产品合格证等予以查验,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预制构件质量、结构性能等的验收。其中,质量验收主要包括外观质量、构件尺寸及误差、连接孔洞的预留深度及垂直度、预埋件位置等的质量是否达标;结构性能验收主要包括预制构件强度、力学性能、隐蔽工程验收等性能参数是否达标。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存在质量缺陷或结构性能检验不达标的构件,应坚决予以返厂处理,而对于可修补的非结构性损伤,可进行修补并验收合格后继续使用。另外,对于进场验收合格的预制构件,还要严格依照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对构件进行见证取样,确保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2 构件存放

现场应按照预制构件的不同类型予以分类堆放,堆放以竖向和横向两种方法为主,并根据不同类别设置标识牌,并遵循“定区、定位、定标识”的原则。同时,预制构件下方放置100×100mm的木方作为垫木,从而有效提升预制构件堆放的稳定性,并于各堆垛间留出宽>2m的过道。通常,预制墙板多采用竖向放置的形式,而板类构件则多采用叠放的形式,且每层构件间用垫块作为保护,从而有效防止预制构件混凝土面受到损坏。

2.3 构件吊装

(1)吊装作业。吊装作业前,应对吊运工具与安装设备等的准备情况予以检查,其中,吊运工具包括吊装钢框、吊装钢扁担、钢丝绳及卸扣、防风型垂直尺等;安装设备主要包括斜撑、固定螺栓、可调节垫片等。然后进行吊点的设置与检查,在确保所设置吊点数量及位置均能满足构件吊装的要求后再校核吊装重心,对于大尺寸及异型构件须借助专业平衡吊具实施吊装,并根据构件尺寸对挂点位置予以调整,以有效确保4 个吊点受力均匀。起吊时,吊索与水平面夹角不得小于60°,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实施吊装作业,缓慢起吊确保构件吊装的稳定性。在构件吊运至安装作业面上方60cm左右时稍做停顿,并与地面安装作业人员协调配合,对位并将预制构件扶正,直至缓慢下落至对应的安装位置。安装作业时,应确保板缝均匀,且板带模板支吊牢靠。

(2)安装斜撑。预制构件下落至指定安装位置且满足标高、轴线的相关要求后,便可进行固定斜撑的安装。其中,在预制墙体、柱等构件的垂直度调整到位后及时安装并固定斜撑(如图1),然后对预制墙体、柱等构件的垂直度予以校核,对于不满足要求的须通过可调节斜撑的微调功能予以调整,直至满足垂直度的相关设计要求。另外,固定斜撑位置主要设置于墙体2/3处,与水平线夹角呈55°~65°,并通过膨胀螺栓与预制墙板进行固定,不得出现松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预制墙板、凸窗等平板型构件的斜撑应不得低于3 道,上部斜支撑数量不低于2 道,且通过销栓确保连接的稳固性,在保证预制构件垂直度达标且安装牢固后,应将斜撑两端锁紧防止松动。

图1 斜撑固定示意图

2.4 构件连接

预制构件吊装到位并在确保构件编码无误、定位准确后,根据连接构件的相关设计要求进行构件的连接并注浆。通常,装配式建筑构件间的连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焊接连接(钢板与钢板、钢筋间的连接,或钢筋与钢筋间的连接)、螺栓连接、套筒灌浆连接(剪力墙、柱等竖向预制构件的连接以及叠合梁等水平构件连接)、后浇混凝土连接、浆锚搭接连接。

(1)焊接连接。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埋钢板,并通过焊接预埋钢板的形式将预制构件予以连接的方式,通常,仅用于非结构构件的连接。焊接连接需要注意焊缝尺寸及焊接质量应严格按照GB 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予以质量检验,并做好相关的防火、防腐处理,且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应对已完成安装的预制构件做好保护,以有效规避因焊接而造成的损伤。

(2)螺栓连接。螺栓连接是指通过螺栓和预埋件将两个预制构件或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进行连接的方式,螺栓连接多用于外挂墙板以及预制楼梯构件等非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螺栓连接紧固时,需分次进行,首次紧固应进行初拧至达到螺栓标准轴力的60%~80%,二次紧固即为终拧,将螺栓紧固至标准轴力的100%,对于高强度螺栓还应拧去梅花卡头。完成螺栓的紧固后,进行高强膨胀混凝土的浇筑,以有效规避出现螺栓松动。

(3)套筒灌浆连接。套筒灌浆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拼装施工的关键工艺,主要用于剪力墙、预制柱等竖向预制构件的连接以及叠合梁等后浇部位的纵向钢筋连接。套筒灌浆是指将钢筋插入预制构件预埋的金属套筒中并灌注具有较高强度及微膨胀性的灌浆材料,从而实现预制构件的连接。需要注意的是,预制构件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连接钢筋的直径规格、强度等级应符合相关规定,构件配筋方案应结合套筒直径、长度及灌浆要求予以综合确定,且插入套筒的钢筋锚固长度应满足套筒灌浆的参数要求。

(4)后浇混凝土连接。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于构件连接位置或叠合层进行混凝土的现场浇筑作业即为后浇混凝土连接。后浇混凝土连接是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重要连接方式,基本上装配式建筑的所有结构构件都会应用后浇混凝土连接。采用后浇混凝土进行构件的连接时,应首先对接触面进行处理,凿毛露出碎石骨料或做成键槽面,从而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后浇混凝土浇筑时,应对连接钢筋的水平位置及外露长度予以重点把控,坚持随浇筑随调节的原则,以有效确保后续预制构件安装的准确性。

3 结语

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建设施工较传统建设方式大有不同,其施工关键与管控要点亦存有极大差别,但归根结底均是须紧抓建设全程的施工管控不放松,以“严抓紧控”“科学管理”“动态调控”等,促使装配式住宅建筑的项目建设目标得以如期达成。对此,建设项目的相应管理、技术、施工人员务须对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建设施工秉持正确认知,坚持自我提升,全面、深入了解与掌握装配式建筑这一新推行工法技术的各个施工、管控关键,并在施作全程予以严加管控,紧抓施作重点、关键与细节,全面促使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建质量得以优质达标。

猜你喜欢

吊具预制构件套筒
套筒灌浆连接密实性检测研究现状及展望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八绳防摇系统钢丝绳与吊具的连接方式研究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一种新型集装箱起重吊具设计
关于吊具连接环裂纹形成原因的研究分析
一种尾架套筒自动机械锁紧机构
套筒类零件内孔精加工工艺分析
抛丸机吊具的通用性设计以及抛丸器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