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0-01-18李然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评价分析建设

李然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属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其对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或者开拓新的营销市场,从而获得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慎重而科学地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与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项目投资的可行性

(一)评价项目的风险

在评价项目风险时,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从而得出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但是要注意不能忽视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分析项目各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以确保风险评价整体的准确性;二是在评价风险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分析项目本身存在的风险,还必须要注意分析所选择的投资项目与企业投资的其他项目之间的关系,甚至要进一步分析该项目与企业其他业务之间的相关性,因为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企业整体稳定运行,而且可以有效地分散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唯有如此,才能够从整体上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分析项目能力

项目能力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资金等因素。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企业一般注重分析技术和资金能力,因为这两个因素更为直观,也尤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分析。例如,对于某些项目来说,管理能力通常比技术能力还要重要,因为管理也属于企业的生产力,科学高效的管理能够成功地把技术成果商品化。同时,在分析资金能力时,要着重分析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以及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筹集资金的能力,因为这两个因素能够决定企业投入项目中的资金量。同时也必须考虑分散风险的要求。另外,企业不同的状况也会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力形成制约,企业如果不具备充分的业务现金流,而其新增的投资项目同样是现金流不充分,那么势必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动性进一步恶化。而企业如果具有过高的负债率,则不能选择建设周期期长、回笼资金慢的项目。

(三)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现行的评价方法中,通常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并且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选择在整个计算期内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能够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来作为取舍项目的判别依据。净现值法突出考虑的是投资运转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主要的做法是通过调整风险后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率来计算净现值。但是在实际中,实施对某个项目的投资在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的同时,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无形资产(收益)。

二、实例分析

(一)项目背景

某市有轨电车1 号线工程是当时该市市委、市政府决策重点推进的重大交通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大、技术复杂,一经提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项目的评审难点主要来源于项目的规模投资大、技术难度高以及社会效应显著。受限于人力及经验不足,评审任务艰巨。

(二)评审难点

1.项目规模投资大

建设单位首次申报的1 号线工程包括1条主线及2 条支线,全长40.39km,总投资估算75.98 亿元。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超过该市历年的政府投资项目。

2.项目采用国内先进技术

1 号线是该市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也是国内首条采用100%低地板,钢轮钢轨,DC750V 地面(TramWave)牵引授电(车辆段场内采用架空接触网授电)的现代有轨电车项目。该技术在国际上应用不多,国内尚属首例,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大大提升了评审难度。

3.政府、社会关注度高

作为该市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设并重点推进的重大交通项目,一经提出广受社会各界关注,来自各方的意见不尽相同,支持和反对声不绝于耳。如何让各种意见充分表达,从中汲取有益意见,同时保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完成评审任务,对评审工作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三)评审过程

1.主动跟踪、提前介入

评审机构高度重视该项目评审工作,充分调动一切技术力量,从项目前期研究阶段开始提前介入、密切跟进。①在项目正式申报前加强与建设单位的互动和业务对接,及时给予政策指导和技术解答,主动做好申报工作的跟踪服务;②提前熟悉项目情况,梳理评审重难点,广泛接触国内知名权威专家,及时请教沟通;③会同相关部门、参建单位赴上海、苏州、广州等城市有轨电车在建项目考察学习,积累经验。

2.巧用资源、优势互补

为弥补人力及经验上的不足,评审机构与国内权威咨询机构强强联合,同时力邀国内行业顶尖专家共同开展项目评审工作,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在评审过程中,评审机构积极引导专家直抒己见、碰撞火花、实事求是对项目作出客观评价,确保了评审结论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四)评审成效

1.提高政府投资效益、降低风险

原1 号线工程包括1 条主线及2 条支线,范围全长40.39km,总投资估算75.98亿元。经专家评审,认为工程线路过长、规模过大、工期较长(45 个月)且偏紧,项目实施风险过高,建议选择其中一段工程作为项目的示范段先行建设,为后续建设积累工程经验和技术标准。该意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调整了建设思路,新1 号线首期工程线路全长8.917km,总投资14.86 亿元,大大降低了工程实施风险,为国内同类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思路。

2.推动民主化、制度化建设进程

国内顶尖专家通过科学评审,对项目的规模和实施计划提出重大修改意见,市政府在例行公示及听证程序以及广纳民意基础上,尊重并采纳了评审意见。该项目评审充分体现了政府决策的“公开、公正、透明”,并实质性的推动了该市重大决策公示及听证制度的出台。

(五)评审心得

1.梳理评审要点

为了确保顺利圆满完成评审任务,评审机构组织国内顶尖专家团队从不同角度对可研报告进行反复研读,结合他市考察学习经验,归纳出四大方面的评审要点,作为下一步论证的关键切入点和着力点:①与规划的符合性问题;②项目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线位比选,技术标准等的合理性问题;③建设方案(包括车辆、供电系统及国产化方案)的可行性问题;④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和财务评价问题。

2.评审难点逐个击破

评审机构精心组织了两轮高规格的专家评审会,经过专家们激烈的思想交锋、观点碰撞,新思路不断涌现,观点共识逐步达成,难点逐个击破。

猜你喜欢

评价分析建设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