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合作的路径探索

2020-01-18尚咏梅长春光华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13期
关键词:社区专业评价

尚咏梅 长春光华学院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的背景下,通过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作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创新,“学校-社区”模式的建设和应用则可以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将对“学校-社区”模式在具体建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一、 “学校-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开展重要性

(一) 提高院校教学水平

“学校-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的开展,将社区的工作内容要素有效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得到更加真实有效的锻炼,从而有效促进其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可以有效的提升高校的教学实践水平,促进高校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发生着积极的改变,从而也就为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 完善院校实践基地

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高校教学工作必须要紧紧结合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来加强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适当增强实践性教学课程设计。大量的研究结论表明,高校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是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就业,缺乏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以公共管理专业来讲,该专业的教学方向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能力,对该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必须要具备合适的条件,而将社区管理的相关内容要素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来,可以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并且让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得到有效的完善,从而为教学实践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三)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为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大学生必须要具备更加优秀的就业能力,这里所指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业务能力、可转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在实践教学的指导和帮助下才能实现。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虽然,有的高校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予了较大的重视,但是由于资金、课时、安全以及教师实践水平等因素影响,导致实践教学所获得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而将社区工作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构建和实施“学校—社区”的实践教学模式,则可以将专业学习的内容与社区管理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为学生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如何在社区管理实践中进行更好的转化运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也会获得不断的提升和进步,从而为其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实现学校社区共建

“学校-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是建立在双方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既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可以通过学生广泛参与到社区管理工作中来,来壮大社区管理工作的力量,有效的缓解了社区人才不足的现状,确保社区管理的相关工作得到平稳有序的开展,为社会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从而实现了高校和社区共同发展进步的双赢局面。

二、 “学校-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资源应用亟待加强

在“学校-社区”实践教学的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成本、报酬等因素会对合作的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高校和社区的相关合作资源未得到深入的开发。双方均对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合作的互补优势效果等缺乏正确清醒的认识,合作的程度仅停留在共建协议、挂牌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等层面上,在日常的实践教学建设中,与社区对口专业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未经常性邀请社会管理人员参与到日常实践教学中来。合作深度不足,合作资源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对实践教学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 合作体制需要保障

在“学校-社区”实践教学的建设过程中,有的学校和社区仅以签署《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的方式来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设和应用,并且部分高校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来与社区就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对接和交流,这样一种合作方式没有一套完善合理的机制来作为保障,对双方的合作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导致很多具体的合作事宜仅依靠二级院校来进行处理,这就容易对合作共建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出现“人情世故”类的合作现象。例如,有的教师想要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实习活动,中间缺乏正规的沟通洽谈渠道,而是以教师“私人”的身份来进行相关事务的沟通和对接,造成导致教师在组织此类活动中具有较大的压力,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从而导致教师组织此类活动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如果出现领导工作调动等情况,也会对合作的过程和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

(三) 课程设置待于革新

目前,高效的专业课程设计创新能力存在不足,而其二级学院则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针对专业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来开设专业课程,而对社会上所具有的专业需求和专业能力要求等问题的调查研究不足,针对社区管理和服务之类的实践课程开发较少,缺乏与社区对接的实践教学课程,这种就直接导致学生对社会管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认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社区工作缺乏清晰全面的了解,不具备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

(四) 评价激励稍显不足

教学激励和评价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保证。目前,在大部分的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仅针对学生毕业环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而在针对教学实践中则未建立完善的动态化评价激励机制,这就造成无法对“学校-社区”模式的实践学习效果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由于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也无法对该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管理学、心理学常识中可以获知,人参加学习、工作等活动,都需要获得有效的激励来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让其投入更大的努力来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也就是说,激励水平将对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针对“学校-社区”模式建设和应用所给予的激励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对参与共建的教师、学生未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从而在无法激发参与消热和积极性的同时,对“学校-社区”合作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三、 “学校-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合作优化路径

(一) 加强资源应用

参与“学校-社区”建设的双方,必须要对合作发展的目标、拥有的资源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双方的资源能够呈现出更好的互补性,从而为双方的合作提供较大的支持空间。第一,双方应当共同开发基于社区主持、学校教师主导、学生全程参与的创新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切实提升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此来增强社区教育活动的实效,为学生的学习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二,创造更加合理的学习实践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参与到日常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中来,这样才能在壮大社区工作力量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全面细致的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的去改进和提升,从而专业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第三,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优秀专业水平的专家人士对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可以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对专业能力转化就业能力的提升和进步提供支持和便利。

(二) 保障合作体制

第一,高校应当推行教师推荐的学生实践学习方式,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交流,畅通合作共建的渠道,为社区提供学生与实践用人社区双向择优选取平台,有效促进社区和学生对参与合作的满意度的提升,从而为学校社区的深度合作提供稳定可靠的体制保障。第二,取得上级政府的支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对“学校-社区”合作共建的相关事宜予以明确,以此来确保该实践教学模式的平稳有序开展。

(三) 革新课程设置

高效教学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地方建设、学生就业、专业方向等要素开展,从课程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来优化设计,提升其学习指导价值。以公共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可以在大一、大二时期应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到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时,到设置3-4 次公共管理专业的课外见习活动或者培训讲座活动,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等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和体验。到大学三年级时,应当设置为学生的就业方向、目标、意愿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实践教学课程,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引导其积极参加项目开发、科研合作、“学校-社区”等实践教学活动,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社区管理工作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实际,来开设社区管理、城市管理类的实践课程,切实让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保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四) 完善评价激励

完善的制度是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高校必须要努力克服在合作共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评价体系,以此来确保“学校—社区”实践教学的探索取得双赢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必须要积极推动合作共建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的建设,合理划分评价激励体系,建立高校-二级学院、二级学院-教师、学生、合作方的评价激励体系,以此来实现对实践教学评价的全覆盖。另外,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支持,以注重实效为导向,给予参与教师、学生较大的激励,严格评价激励措施的有效落实,切实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从而为“高校-社区”共建教学实践模式优势的全面发挥打下良好基础。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是新时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广大高校必须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给予此工作建设充分的资金、政策等资源支持和保障,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学校-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不足,这样才能让“学校-社区”实践教学模式发挥出应用的价值和效果。

猜你喜欢

社区专业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社区大作战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