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蒙城方言“白”字句研究

2020-01-18王莹莹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吃形容词主语

王莹莹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中部,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是庄周故里,道家圣地,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下辖2个街道、13个镇、2个乡。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汉语方言的分区,蒙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蒙城方言为笔者母语,本文语料均出自笔者自省及田野调查。

前人对方言否定词和否定句式研究颇多。如,罗杰瑞(1995)对建阳方言的否定副词进行了整理[1],李如龙(2007)讨论了闽南方言的否定词和否定词构成的固定词组[2](P144-164),肖亚丽(2010)描写了贵州锦屏方言的否定词“没”“没得”“莫”的用法[3],阮桂君(2009)考察了宁波方言“莫”字句的基本格式和句法、语义特征[4],梅祖麟(2013)探讨了否定词“不”“弗”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5]。但关于方言否定词“白”,却鲜有人讨论。蒙城方言中的“白”有三种用法:(1)表颜色,与“黑”相对;(2)表示没有效果、无回报、无补偿;(3)表否定性意愿,只出现于否定句中,传达出禁止、劝阻、提醒、猜测等语法意义。前两种用法和普通话基本一致,故不再讨论。本文主要从语义、句法层面对蒙城方言表否定意愿的“白”字句进行探讨,描述其语义、句法特征,并考察相似格式之间的联系。

一、“白”字句的语义功能

(一)用于禁止

“白”用于禁止时,说话人处于强势地位,口气强硬,命令色彩浓厚,含有强烈的命令意味,否定程度最强,不容对方反驳。例如:

(1)你白走。

(2)白说废话。

(3)你白给我插嘴。

这种禁止通常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命令或要求。

(二)用于劝阻

劝阻动作的实施,经常与“可”连用。和禁止口吻相比,口气稍微有所缓和,礼貌度较高,给对方留有选择余地,对方不一定听从。它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既可用于权势关系中,也可发生在一致关系中。例如:

(4)你下回可白乱跑了。

(5)你可白跟他学。

(6)你可白作了。

(三)用于祈求

以低姿态和谦卑的态度请求对方,希望得到对方的原谅或理解,否定程度最弱。例如:

(7)你白跟我计较可管?求你了。(你不要和我计较好不好?求你了。)①

(8)你白哭了可管?我真是拿你没办法了。(你不要哭了好不好?我真的拿你没办法了。)

(9)你白折腾我了可管?(你不要折腾我了好不好?)

(四)用于提醒、叮嘱

一般和句末助词“了”共用。通过提示、告诫等方法唤起听话人的注意,让其采取一定措施以预防不如意事情的发生,表现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心和体贴。“白”后多是说听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例如:

(10)你穿厚点,白感冒了。

(11)你长点脑子,白叫人骗了。

(12)钱拿好,白弄丢了。

(五)用于主观揣测

揣测的事件是不如意的,是说话人不希望被证实的,往往带有担忧的意味。经常与判断词“是”和语气词“吧”相配使用,相当于普通话的“不会是……吧”。例如:

(13)我的口红咋找不见了,白是掉路上了。(我的口红怎么不见了,不会是掉在路上了吧。)

(14)都九点喽,他白是不来了。(都九点了,他不会是不来了吧。)

在一个包含否定词的格式中,所有可能被该否定词否定的项目构成否定的辖域,但这个辖域中通常只有一个是真正被否定的,这个被否定的项叫做否定的焦点(袁毓林,2000)[6]。否定的焦点在形式上表现为句子的重音。“白”的上述五种意义中,否定的焦点及否定程度有所差别。表示禁止、劝阻、祈求时,“白”都具有祈使否定的意义,句子的否定焦点落在“白”上,否定程度最强。表示提醒时,“白”在语义上已经不表达祈使否定,虽然还保留一定的祈使义,主语仍为第二人称,但否定意义在逐渐淡化,这时“白”后的修饰成分成为句子的否定焦点。表示猜测时,否定焦点和语义重心仍在“白”之后,“白”的祈使否定功能进一步弱化甚至消失。

不管是禁止、劝阻、提醒还是猜测,“白”表达的都是说话人主观意愿上的否定。邵敬敏、罗晓英(2004)认为“别”字句的主要语法意义是“否定性意愿”[7],蒙城方言的“白”字句与普通话的“别”字句用法相当。

需要注意的是,“白”表禁止、劝阻、祈求、提醒时,其主语只能是生命度等级高的人,不能是动物、植物、无生命物体,因为只有生命度高的人才能有意识地、自由地从事某种活动。“白”表猜测时,主语则不受该限制。

二、“白”字句的句法分布

蒙城方言中的“白”可以修饰动词及动词短语、性质形容词、名词、代词、否定词、复杂形式等,有时也可用于对话中单独成句。

(一)白+VP

“白+VP”表示对动作的禁止或劝阻,语法形式为:(PRO/NP)+白+VP+(MP),“白+VP”前的代词、名词以及“白+VP”后的语气助词“哈”“了”等皆可省略。这类组合是“白”字句最主要、最常见的用法,相当于“不要/别……”。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白+动词。“白”可修饰单音节或多音节光杆动词。语义上,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未动动作进行否定,在听话人还未做某事之前对其进行提醒或告诫。例如:

(15)你先白去,他家现在没人搁家。(你先别去,他家现在没人。)

(16)你俩好好玩,白磨牙哈。(你俩好好玩,别吵架。)

很明显,在听话人还未做某个动作之前,说话人提前要求听话人不要去做,“去、磨牙”这两个动作都是未然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已动动作进行否定,当某动作正在进行时,用“白+V”进行劝阻,让听话人终止该行为,相当于“别V了”。例如:

(17)你白笑,严肃一点可管?(你别笑了,严肃一点好吗?)

(18)你白说话,好像有人来了。(你别说话了,好像有人来了。)

当听话人正在笑或正在说话时,说话人要求对方停止该动作。

2.白+动宾短语。这一格式在蒙城方言中也比较普遍,进入该句式的动词均为自主持续行为动词。如:

(19)白看电视了,快上学去吧。

(20)白看书了,休息一会再看。

3.白+动补短语。

(21)白走恁快,等着我。(不要走那么快,等等我。)

(22)白吃恁饱,一会咱还得吃一顿来。(不要吃那么饱,一会咱们还要吃一顿呢。)

(23)你白做得太过分。

4.白+状中短语。

(24)你白乱扔垃圾,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25)白太相信自己了哈。

5.白+主谓短语。

(26)白自个气自个,不值当的。

(27)你注意点,白说话不讲究。

6.白+连动/兼语短语。

(28)你白上街买菜了,咱出去吃。

(29)你白让他进来。

(二)白+AP

“白”可修饰性质形容词,用于提醒、劝说听话人不要处于某种状态或呈现某种属性,多出现在安慰语境中,其预设是听话人正处于某种心理或即将产生某种心理。例如:

(30)你白难过,事情总会过去的。

(31)白急,一会就好了。

(32)一会面试白紧张哈,你肯定可以的。

(33)等出结果那天,白激动哈。

前两例明显是听话人正处于难过或着急的心理状态,“白A”也可替换为“白A了”。后两例是听话人有可能出现紧张、激动的状态,说话人提前打了一个预防针,提醒对方避免进入这种心理状态,这时“了”字不能用。

“白”可以修饰以下几类形容词:

①紧张激动兴奋难过悲伤好奇愁害怕纠结

②小气霸道聪明高傲糊涂邋遢老实傻懒

③胖瘦热凉咸甜苦酸快红黑大小

①类是情绪类形容词,形容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具有可控性,可以由听话人自由选择,这类形容词可以直接受“白”修饰,如“白紧张、白激动”。②类是描述人物品性特征的形容词,多用于对人的主观评价,这类词语不能直接受“白”修饰,前面要有“恁、太”等程度副词,如“白恁小气、白太霸道”。③类形容词表示人或物的属性或量度,包括颜色、温度、形状、味道等,这类形容词也不能单独受“白”修饰,句末要带语气助词或以“白+程度副词+A”的形式出现。有人招聘服务人员会说“要胖点的,白太瘦”,意思是不想招太瘦的人。“盐少放点,白咸了”,是建议少放盐,防止饭菜过咸。

我们可以发现,受“白”本身语义色彩的制约,“白”更倾向于修饰贬义或中性色彩的形容词,当然有时也可修饰褒义形容词,但一旦进入“白”字句,其褒义色彩会有所减弱,因为该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是说话人不赞成的,是被认为应该避免的。

(三)白+NP/PRO

“白”可以修饰名词和代词,但这是一种隐含了“V”的特殊用法,副词“白”修饰的实际上是整个“NP/PRO+V”结构。例如:

(34)白明个了,就今个去吧。(别明天去了,就今天去吧。)

(35)白下午了,就现在去吧。(别下午去了,就现在去吧。)

(36)白他了,就你去吧!(别他去了,就你去吧!)

(37)你下回白那样了,怪吓人来。(你下次别那样做了,挺吓人的。)

例(34)(35)中的“白明个了”“白下午了”实际上是“白明个去了”“白下午去了”。同样,例(36)(37)中的代词“他”“那样”后分别隐含了动词“去”“做”。

(四)白+否定结构

“白”常和否定副词“不”“没”等结合,后接形容词构成双重否定祈使句,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含义。例如:

(38)你白不知足,你够幸福的了。

(39)我对你讲,你白没一点骨气。

“你白不知足”即“你要知足”,“你白没一点骨气”即“你要有一点骨气”。

(五)白+复杂成分

“白”后还可修饰复杂短语或小句,如:

(40)你白叫俺家的东西拿走了。(你别把我们家的东西拿走了。)

(41)你白在上班时间玩手机。

(42)你白仗着自己有钱就欺负人。

(六)单独成句

“白”具有完句功能,但一般只能用于对话中。例如:

(43)——我再也不给你打电话了。

——白!有事好好说。

(44)——我去找他去!

——白!你打不过他。

(七)白(是)……

“白(是)”句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PRO/NP)+白+是+名词

表示说话人对某人身份的怀疑和猜测,有判断的意味,相当于“可能是……”。这种情况下“白”前的名词或代词可以省略,但“是”不能省。例如:

(45)你看他鬼鬼祟祟的,白是小偷。(你看他鬼鬼祟祟的,可能是小偷。)

(46)这个人白是其他直播间派来的奸细。(这个人可能是其他直播间派来的奸细。)

第二类:(PRO/NP)+白(是)+(Neg.)+VP+(了)

“白(是)”后面常和否定成分连用,否定词可以省略。“白是”后面是说话人不企望发生的事情,表现出说话人担心、害怕的情态,相当于“不会是……吧”。例如:

(47)车咋突然停了,白是没有油了。(车怎么突然停了,不会是没有油了吧。)

(48)都这个点了,他白不来了。(都这个点了,他不会是不来了吧。)

“白(是)”位置灵活,可以位于主语前,修饰整个主谓结构,也可位于主语后,修饰谓语。例如:

(49)外边啥味?白是煤气泄漏了。(外边什么味道?不会是煤气泄漏了吧。)

(50)门外边啥声音?白是小偷进来偷东西了。(门外边什么声音?白是小偷进来偷东西了。)

(51)你脸咋恁红,你白是发热了。(你的脸怎么这么红,不会是发烧了吧。)

(52)他为啥不回我信息呢?他白是生气了吧。(他为什么不回我信息呢?他不会是生气了吧。)

四、“白V了”与“白V”的比较

(一)“白V”

“白V”有两种语义:

第一种:劝止于未然。说话人劝阻或禁止的行为是尚未开始的。例如:

(53)你白去,还是我去吧。

(54)白吃,这菜有毒。

上例中的“去”“吃”均为尚未开始的动作行为。

第二种:劝止于已然。说话人劝阻或禁止的行为是正在进行的。例如:

(55)你白生气,我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56)好孩子,咱白哭,下次注意就好了。

例(55)中的“你”正在生气,例(56)中的“孩子”也是正在哭。

(二)“白V了”

“白V了”有三种语义:

第一种:表劝止。劝止义也有两种情况:

其一,听话人正在做某事,说话人要求停止该动作,不希望该动作再继续进行。例如:

(57)白哭了,咱回家去。

(58)白睡了,赶紧上学去。

其二,说话人劝阻或建议听话人取消计划中的某种行为。例如:

(59)——我想去看看他。

——白看了,他需要休息,明天再去吧。

(60)——我去给你做点饭。

——白去了,我没胃口。

如果只说“白V了”而没有上下语境的制约,就会出现歧义现象。既可否定未然事件,也可否定正在进行的已然事件。以“白吃了”为例,“吃”的动作正在进行还是即将进行,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辨别。如:

(61)白吃了,这太难吃了,咱出去吃好的去。

(62)白吃了,时间来不及了,一会路上买吧,

例(61)中,说话时“吃饭”这个动作正在进行,“白吃了”用于阻止“吃饭”这件事继续进行下去。例(62)中,说话时双方都还没有吃饭,临时取消了“吃饭”这一计划。

表示劝阻义时,由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行为进行阻止,那该动作一定是由听话人自由支配的可控的动作,所以“白”后只能修饰具有[+自主性]、[+可控性]语义特征的动词,如“看、写、扫、穿、刷”等。不可控的非自主动词如“病、塌、掉、失败、死”等不能进入该格式。

第二种:表提醒、叮嘱。让听话人采取一定措施,以避免出现某种不如意的结果。说话人的着眼点不在动作本身,而在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63)白忘了,出门要带伞。

(64)多穿点,白感冒了,今个变天了。

(65)这钱你拿好,白丢了。

这两类“白V了”的重音不同,表劝阻时,重音要落在“白”上,强调阻止的语气。表提醒、叮嘱时,重音在“V”上,强调提醒或叮嘱的具体内容。

第三种:表揣测。“白”经常与“是”连用,句末用助词“了”,表现说话人对事件的原因、结果、过程等的推测,事件可以是已然的,也可是未然的。句法位置上,“白”既可放在主语之前,修饰整个句子;也可位于主语之后,充当状语。

(66)外边有人敲门,白是咱爸回来了。

(67)他白是跑丢了,半天还没回来。

当“白(是)”位于主语“咱爸”之前,是对整个句子“咱爸回来了”这一事件进行主观推测。用于主语“他”之后,是对“跑”这一动作的结果进行推测。

“白X了”和“白X”对动词的选择是有差异的,“白X”中的“X”只能是可控的自主动词,表示的行为动作是由听话人主观决定和自由支配的,非可控动词及动词结构不能进入该结构,如不能说“白病”“白塌”“白疯”“白丢”等。对于“白X了”,则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当用于祈使句中表劝阻、禁止时,和“白X”情况相同,但语气不如“白X”那么强硬,含有商量的意味;表示提醒、叮嘱、揣测义时,既可修饰可控动词,也可修饰非可控动词。所以“白X了”对动词的限制较宽松。能够进入“白X”的动词,一般也能进入“白X了”,但能进入“白X了”的动词不一定能进入“白X”。

两种格式对动词的不同选择,和“了”的性质有关。汉语的“了”有两个,紧接动词后的是动态助词“了1”,表示动作的完成;位于句末的是语气词“了2”,表示新情况的出现或事态的变化。“白X了”有两种不同的层次构造,句末的“了”为“了2”时,结构层次为“[白X]了”,“白”的辖域是“X”,语义和“白X”意义相近,可以同义替换,当“白X了”中的“了”为“了1”时,结构层次为“白[X了]”,辖域是“X了”。“白X了”具有的某些意义,“白X”不具有,所以某些非可控动词不能进入“白X”。例如:

白看 白看了

白吃 白吃了

白哭 白哭了

⋆白听见 白听见了

⋆白忘 白忘了

⋆白知道 白知道了

五、“白A了”与“白A”

在语境不完备的情况下,“白A”有两种语义:一种是提醒对方不要出现某种状态,其预设是听话人还未进入某种状态,但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对方可能会出现某种状态。还有一种是,劝阻听话人不要继续维持某状态,其预设是听话人正处于此状态之中,正试图改变,但还没有改变,此时“白A了”与“白A”同义。如:

(68)一会考试好好写,静下心来,白紧张。

(69)你白紧张(了),放松一下,一会就好了。

例(68)中听话人心中还没有感到紧张,“白紧张”是提醒说话人避免出现紧张的心理状态。例(69)中听话人已经处于紧张的状态,“白紧张”是劝阻对方不要再紧张了,相当于“白紧张了”。

“白A了”有三种语义:一是“A”的状态已经出现,“白A了”用于劝阻对方不要再将其进行下去,与“白A”的第二种用法相同。二是说话人主观猜测已经出现“A”的状态,但又不十分确定,经常与“是”连用。例如:

(70)他最近说话有点不正常,白是傻了。

(71)哎,我这裤子怎么有点紧了,白是胖了

三是说话人希望对方采取措施以防止“A”状态的发生。例如:

(72)赶紧去吃吧,饭白凉了。

(73)雨衣披好,衣裳白湿了。

六、结论

综上所述,“白”字句式是蒙城方言里一个富有特色的句式,其语义、语法、语用表达上都有自身的个性。相似格式“白V了”与“白V”、“白A了”与“白A”也有细微的差别。

注 释:

①较难理解的方言语句后附有普通话的说法。

猜你喜欢

白吃形容词主语
认识形容词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晚饭谁吃得多
白吃又何妨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时过境迁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