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翰·克里斯朵夫》独特的音乐审美意蕴

2020-01-18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朵夫罗曼罗兰

(阿坝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1)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的作家、音乐家,其创作的小说具有极强的文学价值与研究意义。罗曼·罗兰对音乐艺术的研究将其应用到小说创作中,其小说也通常被称为音乐小说。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如同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一般,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与坚强的信念,鼓舞人们不要屈服于命运,通过坚定的信念去抵抗困难挫折。小说的整体结构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整体充满音乐意蕴。

一、《约翰·克里斯朵夫》作品介绍

罗曼·罗兰创作的小说作品、音乐作品在国际上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小说《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都广为流传,《约翰·克里斯朵夫》于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里斯朵夫》主人公原型是音乐家贝多芬,在此之前于1902年完成《贝多芬传》的撰写,小说记录了贝多芬坎坷的经历,但却凭顽强的意志与坎坷的人生作斗争。1902年罗曼·罗兰在一次拜访贝多芬故里时获得更多的体验,完成了《约翰·克里斯朵夫》小说的创作,该部小说创作花费10年之久,在故事人物情节设定时选取贝多芬大量的生平事迹,因此,读者在阅读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时,可以发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人物性格与生平事迹与贝多芬有很大的重复度。罗曼·罗兰在创作小说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时,通过其艺术手法描写、描绘出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交响乐般恢宏。罗曼·罗兰将音乐元素融入小说创作是其创作小说的特点,通过音乐意蕴来体现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1]。而读者阅读音乐小说史也仿佛身临一场恢弘庞大的演奏会现场,将不屈的精神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

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主人公的一生经历就像贝多芬交响曲般恢宏,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于音乐世家,其祖父曾经是公爵的音乐师,但父亲却是酒鬼,以至于后期家道中落。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较强的音乐天赋,自从父亲去世后,约翰·克里斯朵夫到处演出、教学、帮助母亲一起贴补家用。祖父是约翰·克里斯朵夫音乐道路上的指路人,而舅舅在约翰·克里斯朵夫因自己的音乐天赋而骄傲时也会及时点醒,使其深入理解音乐真谛,唯有最真诚的音乐才是动听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对于音乐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具有极高的天赋,但依然勤奋练琴,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非常渴望成功,但人生是充满坎坷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也经历了很多,如友谊的背叛,同时又品尝了失恋的苦涩。刚开始约翰·克里斯朵夫几乎不能接受这些现实,险些毁掉自己的音乐前程。但后来经舅舅的开解,他意识到英雄是不能被现实中的小事情轻易打败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依然坚持,同时也领悟到了生命的真正力量[2]。约翰·克里斯朵夫更愿意创作受大众喜欢的音乐,希望音乐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在音乐创作中,感受到生命的静谧,而约翰·克里斯朵夫也在这种祥和的氛围中离开了人世。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而在当时的创作年代,德国是活力的象征,并充满征服精神。青春期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但社会经历告诉他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其在音乐创作路上也有过绝望与无助,也有过梦想与现实的挣扎,但这正是人生成长路上的必经历程。约翰·克里斯朵夫最开始对现实的反抗是幼稚的,他反抗自己从小崇拜的偶像,并希望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打破约束,有所创新。但现实告诉他,他的力量是渺小的,根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在那个浑浊世界中似乎只有他依然保持清醒。约翰·克里斯朵夫面对恶劣的社会环境,虽然有创造新环境的热情与激情,但想法却无处宣泄,内心在拼命挣扎,此时的他是无助的。成年以后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也认识了许多朋友,但最后所有的朋友都离他而去,他是孤独的。他开始批评德国音乐演奏者是矫揉造作的,他的音乐创作也打破了传统的俗套乐曲结构,当时近乎叛逆的行为遭到了乐坛的一致攻击,他也不再是小时候被大家所吹捧的音乐天才,他所举办的演唱会无人到场。在其事业受到挫折时,约翰·克里斯朵夫被人利用,发表了不利的音乐评论,得罪了乐队的指挥家、演奏家等,除了乐坛的人,观众也逐渐开始反对约翰·克里斯朵夫,最终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法国,他是孤独的[3]。

约翰·克里斯朵夫来到法国这个自称创作自由的国度,但官员和政客却在干涉别人的思想自由,直到遇见青年诗人奥利维,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在平民生活中才认识到真正的法国,以此为创作背景,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音乐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他开始了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随着约翰·克里斯朵夫音乐成就的提高,他也开始去思考人生,其作品在晚年创作中开始逐渐恬静,与过去的敌人也开始握手言和。曾经有人问过约翰·克里斯朵夫究竟喜欢哪一样,是想让他的名字永存还是作品流传,约翰·克里斯朵夫答道让他的作品永生而自己消灭吧。

二、《约翰·克里斯朵夫》艺术结构

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表达手法有所区别,罗曼·罗兰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将音乐元素融入其中,该部小说的音乐结构以交响乐的形式为主,将小说整体内容分成四部,正如交响乐曲的四个乐章,罗曼·罗兰给故事的每卷章节都拟了标题,如黎明、清晨、少年、反抗等。罗曼·罗兰的小说创作手法与贝多芬的交响乐内容与形式高度重合,整部小说结构如同恢宏的交响乐,描写了主人公的命运坎坷与不屈精神。读者在阅读罗曼·罗兰的音乐小说时,不会过度注重小说的情节故事,更为注重的则是震撼心灵的精神乐章。

在罗曼·罗兰的认知中,文学创作与音乐都是没有局限性的,同时也是没有边界的,罗曼·罗兰将音乐融入文学创作中,更为直白地抒发作者情感。读者在阅读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时可以在故事中找寻到自己的身影,这便是此小说最大的艺术魅力。读者可以在小说中感受生命的力量,罗曼·罗兰借用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身份来阐述希望的力量,通过对约翰·克里斯朵夫家庭的生活习惯与当地的传统习俗的描述,暗示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不屈灵魂,而其内在精神的坚定与地域环境、社会发展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约翰·克里斯朵夫在音乐创作上逐渐找到了宣发内心情感的途径,对音乐的创作就像迷路的人找到了出口的方向般豁然开朗,此时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最大的快乐是创作,此时的他更在乎自己内心的快乐,而忽略了外界环境因素。克里斯朵夫认为快乐的产生是与物质无关的,像是与生命一体随之伴行,一次获得了永恒的力量[4]。

罗曼·罗兰的写作心境与故事情节推动与交响乐的形式完美契合,故事情节缓和时仿佛一条溪流缓缓流淌,逐渐流向河流,最终奔向远方。在小说的最后,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心境逐渐趋于平稳,以更加温和的形式去对待社会,仿佛太阳西下的光芒是温暖的,同时铿锵有力的文字也正是约翰·克里斯朵夫顽强的生命精神的体现。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四部分章节虽然都具有独立性,但丰富了主人公的整体形象,以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为主带动全文故事情节的发展,音乐力量与文学力量相结合,带给读者震撼的艺术体验。

三、《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音乐意蕴

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文学结构以交响乐的设计形式为主,小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也代表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四个人生阶段,四个部分描述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生经历,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仿佛在听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既有情节的紧促,同时也有音乐的舒缓,像约翰·克里斯朵夫一波三折的人生一样带给读者更多的感受。在小说的第一部分乐章中,有关约翰·克里斯朵夫童年的描写,音乐仿佛清晨的小鸟在林中欢快歌唱,是轻松的愉悦的。第二部分乐章的描写,随着约翰·克里斯朵夫对社会现状的更多不满,音乐旋律节奏逐渐紧张,主部与副部不同的旋律相互交织着,虽然有所冲突,但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宛如音乐风格鲜明的交响乐,音乐主调激情澎湃,但副部却十分平缓,二者之间虽然矛盾却不冲突[5]。交响乐班的小说结构安排,为读者展现了理想的生活画卷,加强了小说背后的音乐意蕴,同时也借此表达出作者罗曼·罗兰对生命的赞美。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生都在追寻自己心中的坚定,不断反抗着当时社会没落腐朽的艺术思想,他不愿意与庸俗的社会同流合污,在面对困难坎坷中依然坚定心中信念从不动摇,因此,才可以完成流传于世的经典作品。小说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其他小说作品从未有过的,可能会对读者的一生产生影响。约翰·克里斯朵夫从来没有停止与传统作斗争,精神在当时与现在都是可歌可泣的,但对于约翰·克里斯朵夫来说,众人对其作品的认知并不是其精神的全部,其内心深处对艺术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可以为了心中的艺术、为了精神的自由放弃一切物质。虽然在那个年代,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行为是离经叛道的,但其并没有屈服于权贵,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事,其曾经因为贫穷而饥饿,也曾经因为爱情而动摇,但却坚持着最初的音乐理念[6]。约翰·克里斯朵夫对音乐艺术追求的精神是值得现代音乐人学习的,现代音乐人应像约翰·克里斯朵夫一样去追寻最初的音乐理想,追求艺术的创作。

约翰·克里斯朵夫认为,发挥生命之力最好的方式便是艺术的创作,生命的最大意义是创造快乐,在快乐中得到内心深处的宁静。在其看来创作是无关物质,无关精神的,是与生命同在的一种行为,只有坚持创作才是生命力永恒的唯一方式。《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生经历如交响乐般曲折波澜、令人神往。

在罗曼·罗兰的理念中,其认为生命是一个死亡与生存循环的过程,是具有周而复始的特性的。对于个人的发展,其生命历程更多是对知识的不断获得,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是生命的不断发展。在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充满着对生命的呐喊、对生活的热爱。在生命的河流里,灵魂随着河流的奔腾而涌动,而每个人都在激进的河流中奋勇向前,去反抗命运中的不公与坎坷,以此来实现个人的价值。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生随着命运的曲折,心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会去理性思考人生,同时也会对自我进行深入评判。他的内心思想是如河流般汹涌奔腾的,而河流般奔腾也正与其内心相吻合,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探索远远超过自身的人格层次。而这般深入思考的心路历程,也体现了约翰·克里斯朵夫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罗曼·罗兰在创作小说时,结尾用“手挽着手围着一个圆圈”来结束,此处也意味着一切的和谐。和谐一词是音乐术语,音乐艺术同时也被称为时间艺术,而江河如时间般的周而复始,小说中最大的艺术象征便是河流,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最终的归宿,如圆圈般周而复始。小说中对河流的描写最为突出的是莱茵河,莱茵河对于约翰·克里斯朵夫来说是母亲河,即使他流落他乡,耳边时常浮现的仍然是莱茵河畔的流水声。而莱茵河也是故事的主要暗线,莱茵河全长1 232千米,象征着生命力量,同时也以此来暗示主人公不屈的灵魂与顽强的生命力。

四、结语

罗曼·罗兰的小说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有极强的音乐研究价值与小说研究价值,情节的背后更多的是作者对生命的赞叹,对不公的命运的坚强反抗。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典型的音乐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作品代表,在艺术发展中音乐可以激发听众的情感。罗曼·罗兰则是利用了音乐强大的心灵震撼效果,通过对音乐小说的创作完成内心深处的一次呐喊。

猜你喜欢

朵夫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故事梗概
李斯特与贝森朵夫
想象的空间与经验的几何
致罗曼·罗兰
罗曼·罗曼: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被大自然“回收”的豪宅
还有一只鸡
A Warrior as well as Idealist
罗曼·罗兰为敬隐渔译《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发表的题词:《若望·克里斯朵夫向中国的弟兄们宣言》
罗兰·希尔与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