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及互动研究
2020-01-18
(皖江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不足及体育场地建设匮乏等问题较为突出,在社区体育方面,组织体系不完善和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也是困扰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要障碍。人的锻炼行为并不简单是由主观因素所决定的,更多的还是由客观因素,如“经济条件、设施、个人精力、锻炼设施、组织指导”等所决定的。当前,我国社区体育资源与社区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矛盾不仅体现在设施、场地等硬件资源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组织、指导等方面。高校体育资源是由国家投资,用来服务于高校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在地理环境方面还是社会环境方面,高校都不是独立于社区而存在的。与社区之间本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高校体育资源从本质而言属于公共体育资源,社区民众从理论上而言也应当享有使用高校体育资源的权利。不仅如此,高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肩负着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任。其不仅对高校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着责任,同时对于其所在的社区也有着相应的义务。
一、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及互动的意义
1.解决高校体育设施阶段性闲置的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设施是普遍向社区民众开放的,但却存在着体育设施阶段性闲置的问题。根据北京体育大学毛志雄教授在“锻炼行为综述”中的观点,人的锻炼行为很受锻炼设施等客观因素所影响。由于设施和场地的匮乏,使得很多社区民众的锻炼行为大受限制,也直接压制了社区民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比于社区体育所面临的情况而言,高校体育资源的阶段性闲置可以说是一种浪费公共体育资源的不经济现象。然而高效体育资源的阶段性闲置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方面,也体现在运动专业性、组织力量、运动热情等软件方面。加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与互动,既可有效解决高校体育设施阶段性闲置问题,还能将高校体育专业性、组织力量及运动热情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高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彻底[1]。另外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之间的共享与互动还能够很好地发挥高校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本色,缓解政府与社区在体育资源方面的矛盾,减轻政府公共体育资源投入的负担,提高社区体育的质量。
2.促进社区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社区体育不仅面临着设施和场地等硬件方面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组织、专业指导、兴趣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社区体育目前呈现着无人组织、质量低、效率低等现象。虽然越来越多的社区民众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但由于体育专业知识的匮乏及缺乏有效的组织,使许多开始抱着很高热情参与体育锻炼的民众在无组织、低质量和低效率的运动中逐渐失去了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本就没有运动习惯和热情的民众而言,由于社区体育缺乏适当的宣传和专业运动、健康知识的普及及适当的带动,使这部分人群越来越远离运动。高校体育在运动热情方面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运动水平也相对较高。加强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可有效地带动社区体育水平的提高,使有一定运动热情的民众有组织、有目的参与体育运动,从而更好的激发这部分民众的运动热情。随着资源共享及互动的深入,社区与高校之间可以进行频繁的体育比赛和交流活动,并且形成以高校为中心的运动社区片区,进行各个社区之间的比赛交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来,进一步促进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的养成[2]。
二、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进行共享是一件双赢的事,既推动高校体育事业和社区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也是各自为国家全民健身计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却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虽说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在性质与目的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毕竟二者有着各自归属性的差异,高校毕竟有着其相应的教育任务,对体育设施的使用也有着其固有的特点,因此在共享之时还需采取必要的策略来保证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
1.从法律法规层面给予资源共享以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有关于体育方面的立法还是相对薄弱的,而这也是制约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有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的立法也几乎停留在“规定”和“计划”的层面,既缺乏着强有力的保证作用,也让很多策略的执行缺少强有力的依据。在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方面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使当前高校在进行体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面临着执行力方面的问题,无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在确保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问题上,应完善法律法规以确保政策的落实。有了法律法规的保证,相应的共享原则、共享制度等便会应运而生[3]。有了相应法律法规的保证,高校可以在权、利、责等方面与社区进行明确的界定,让双方的共享及合作更加透明且有保障。
2.从观念层面进行转变以保证共享的顺利进行
所谓的观念在高校方面即是指管理者在传统意义上的相对封闭的管理观念。在传统意义上而言,高校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就是归属于并且服务于高校的,许多高校管理者仍然将高校与社区相对独立来看。这也是阻碍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之一。社区方面的观念问题则表现为社区民众体育锻炼意识有所欠缺,其中有群众自身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宣传力度方面的原因。在体育资源共享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的缘故,许多群众对此并不知情,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认为高校体育设施归属于高校使用,社区体育资源虽少,但却也只能使用这些体育资源。而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念,再加上社区体育资源的匮乏,使许多群众愈加不愿参与体育锻炼。作为相对占有优势的一方,高校应当首先要做出改变,以服务大众的理念来对待高校体育资源的管理问题。高校体育资源虽隶属于高校拥有,且服务于高等院校教育。但其从本质上而言也属于公共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属于以政府为投入主体的体育事业资产,应当在可行的范围内向社会大众开放并服务于社会大众。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区民众了解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相关细节,鼓励社区民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带动社区民众体育运动参与热情的提高。
3.从合作渠道拓宽角度来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质量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过程中,作为相对优势的一方,高校方面会在体育资源投入和管理方面造成成本的增加。这个问题也是高校在进行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时考虑较多的问题。毕竟高校体育资源的投入主体是政府,这也导致高校体育资源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社区民众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高校体育资源的老化,也会增加高校在体育资源管理和运营方面的成本。但在体育资源共享过程中,社区也并不完全是没有能动性的,其较比于高校而言更加开放,可有效拓宽高校体育资源在投入时的融资渠道,也可在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拓展合作渠道。让政府在高校体育资源投入方面的压力有所缓解,同时,也能调动社会上更多有志于投身于公共体育事业的资金。在更宽的融资与合作渠道基础上,高校体育资源的更新换代及质量提高将会更加有所保证,不仅高校师生会因此而受益,社区民众也会在资源共享与互动过程中获得更为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
4.从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的角度来确保资源共享
完善的管理措施是确保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这方面高校要起到带头作用,在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参与下与社区商讨确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从协调制度、活动制度、公示制度等方面落实资源共享合作。以合作协议书的形式将高校与社区的各自职责明确下来。双方将体育资源共享的各项细节,包括使用时间、使用条件等具体性的内容进行商讨确定。鉴于高校体育资源的特点,也为保证体育资源的管理效率。社区在使用高校体育资源时应采取人员准入制度,与高校联合设置体育资源使用凭证,社区民众可以向本社区申请使用凭证,然后出示使用凭证来进入高校使用体育资源。
三、高校体育与社区的体育互动
1.加强群体交流,引导群体目标
现阶段,我国社区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是不甚理想的。许多民众在参与体育运动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多数民众在工作之余选择手机游戏、聚会聚餐等休闲娱乐方式,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相对较少。且社区民众相对分散、独立,彼此之间缺乏紧密的交流和联系,在运动参与方面难以形成相互的感染和影响[4]。相较而言,高校在这方面则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密切且频繁,相互的带动作用和影响感染作用也很大。在体育运动方面有着很明显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方面的优势。高校与社区体育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社区民众之间加强群体性交流。在这方面社区可以采取成立体育协会的方式来提高社区体育的群体性,以相互影响和交流的方式带动社区民众体育参与热情的提高。社区可以体育单项为划分成立运动协会,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性。高校在社区成立了单项运动协会后,应当积极主动派遣教师或学生会干部参与社区单项运动协会的日常运作工作,如参与运动知识的讲座、训练计划的制定、运动队伍的组建等,通过实际工作的参与来引导社区群体的运动目标,以运动群体的形成来扩大社区与高校体育互动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社区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2.增加群体活动,培养体育兴趣
群体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感染力,个人锻炼的方式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稳定性也不如群体运动。在社区成立单项运动协会后,高校可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邀请社区单项运动协会的成员来参与,通过竞技体育活动的方式来激发社区民众的体育热情,逐渐将社区民众的体育兴趣培养起来,如在社区民众中受喜爱程度较高的足球和篮球等球类项目,高校便可以经常组织邀请赛,邀请社区篮球或足球协会的成员与高校师生联队进行比赛。对于运动水平较高的社区,高校甚至可以组织业余联赛,将体育运动变成社区居民生活的一个常态化方式。群体体育活动的方式可有效带动对于社区民众运动兴趣和运动参与积极性的提高。由于有了一定的组织体系,社区民众便在业余时间有了更多的选择,也由于有了相应的群体,社区民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会变得更加频繁。在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中,由于有着竞争性和团队荣誉感的存在,社区民众会更加积极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自身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久而久之,社区民众的整体体育运动兴趣就会随之提高,形成良好的社区体育运动氛围。
3.提高单项训练和比赛水平,促进体育群体规模扩大
体育运动的竞技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区域参与体育运动和关注体育运动的群体规模。许多社区之所以运动群体规模小并不是因为真的对运动感兴趣的人少,而是因为缺乏良好的组织、训练和比赛等,致使这些社区体育运动竞技水平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之上,吸引不了太多社区民众的目光和参与积极性。高校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应解决社区体育存在的这一问题,帮助社区体育提高单项的训练和比赛的水平。社区运动群体会由于本社区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而获得更多的成就体验,逐渐形成良好的内部交流和刺激机制,让更多喜爱和善于体育运动的人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
四、结语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从本质上而言都是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于民众的公共性体育用品。虽然高校体育资源有着其一定的特殊性,但这并不能免除其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和义务。现阶段,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与社会公共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相比而言高校体育资源却存在着一定的闲置和浪费现象。加强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是提高高校体育资源利用效率,打开高校体育资源管理新局面的有效举措。另外,高校也应积极加强与社区体育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既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让自身的社会服务属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在积极践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同时,努力的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