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根源探析

2020-01-18张法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张法帅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文革”结束后,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立足中国实际,博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长,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生命力。西方发展模式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也无法预防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社会治理问题丛生,而中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仅在经济发展效率方面较西方发展模式更胜一筹,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实现了满足资本合理欲望的同时束缚资本不合理欲望的有机统一。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并发展我国的经济制度,才能在新时代继续写好中国经济这篇大文章。

一、借鉴国外经验,少走弯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他山之石

20世纪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实力强大的工业国,国际地位获得了极大提升。但这种排斥市场、排斥资本的“苏联模式”在运行后期逐渐僵化,导致全社会范围内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产力发展较为缓慢,广大人民群众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普遍缺失,人民同党和国家离心离德,社会裂痕难以修补。苏共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改革受挫后又把改革方向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全国局势迅速失控,最终造成1991年制度剧变、国家解体。这次事件使得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低谷,也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企图在我国重走单一计划经济老路的“左”的思潮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同资本和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普遍较好,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于是国内始终存在着的全盘西化的思潮又出现抬头迹象,认为只有彻底地学习西方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

西方发达国家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并抓住历次科技革命机遇迅速发展起来的,其经济发展以私有制和市场化为主要特征,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似乎是一种最明快简洁的经济发展道路。但在深入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得知西方发展道路远非想象中那般美好,需要对其中的糟粕加以认真识别。从通常意义上来说,地球上各类资源供给是有限的,这就注定不可能使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够过上西方式现代化的生活,否则自然环境就会不堪重负,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人类文明无法延续。但西方主流观念往往对此进行曲解,认为在上述前提下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是天然合理的,人人共同富裕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有害的,这种貌似合理的论述大行其道,足见马尔萨斯人口论荼毒之深。他们仅仅把人人平等落实在词句上,却将人与人之间事实上存在着的不平等看作天然的、合情合理的,这种理论为资本的扩张本性提供掩护,使得资本家的贪欲更加膨胀。资本无节制扩张的结果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不得不依靠政府出面干预经济运行来摆脱危机,危机后经济形势往往需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萧条才能复苏回暖。主张彻底地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西方发展模式只能保证部分人抑或少数人的富裕和幸福,无法有效遏制资本积累扩张的贪婪本性,更无法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从我国国内视角来看,这种只顾及少数人利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广大人民的朴素愿望背道而驰的,也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相抵牾的;从国际视角来看,按照资本集中规律,小资本在大资本面前永远是受压榨受支配的对象,所以经济相对落后的新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注定是一个空想,最终结果只能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永远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真正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真正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所以中国只能借鉴西方经济制度中的精华部分,而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完全移植过来。

习近平指出:“我们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1]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任何照搬照抄他国的做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就是因为我们逐步推进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良性结合,让资本在社会主义轨道中运行。尽管这条路我们还在不断尝试、不断摸索,有时还有可能出现大的挫折挑战甚至倒退,但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他国经验教训作借鉴,就能够少做无用功,拧成一股绳,尽可能提高发展速度与质量。

二、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铺路之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18这说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即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经济体制。在所有制关系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如果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能够有力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保证经济发展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话,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则在提高经济活力、增加社会总财富、促进就业等方面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只要不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在保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可以逐渐放开对私有资本、国外资本的准入限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也应当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在本质上是自私逐利的,对无利可图的领域毫无兴趣,但社会上有大量的公共事务领域关乎人民群众福祉,这一方面需要公有制经济的力量来填补空白,另一方面需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更好地发挥正面作用。在分配关系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由所有制关系决定的。在经济体制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胜于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本身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不对哪一种社会制度具有天然倾向性,可以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与哪种社会制度相结合,直接决定了该国经济建设最终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还是仅仅为少数人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完善当前经济体制使得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逐渐理顺,社会资源配置优化,激励人们积极地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这也是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3]在社会物质财富没有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没有极大提高之前,劳动尚未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一切生产活动大多受其希望得到利益或好处的愿望所驱使。更加有效地保护产权,就是保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市场预期;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2]19-20,通过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此二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关键。另外,建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要求。

回顾历史,列宁在1921年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为当时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确立了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正是参考了列宁的这一思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穿始终,鲜明地体现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初衷和根本目的。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激发资本市场活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我们就有更加充足的理由坚定“四个自信”。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压舱之石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可以保障国家政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群众手中;国家宏观调控则在协调经济结构与战胜自然灾害方面显示出了重要作用,有利于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运行,二者共同保证市场经济的运行有利于社会主义,而不是有利于资本主义。西方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公有制占比非常小,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程度随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动而变动,所以两者有根本上的不同。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且日益显示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4],可以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广大人民群众为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勤奋工作,通过劳动合法致富,推动了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飞跃,同时高速发展背后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资本在物质财富没有极大丰富、法治没有完全健全的社会中,几乎可以做成任何它想做的事情,不论事情本身正义或者非正义,这就是利用资本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副作用。它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5]当前部分不法企业主利欲熏心,制假售假,危害环境,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剩余价值率,这些行为严重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另外,收入分配发生严重两极分化的现实危险性依然存在;其次体现在政治层面,部分党员干部在金钱与欲望中丧失理想信念,搞权钱交易、吃拿卡要、滥用职权,更有甚者,借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名行侵吞、出卖国有资产之实,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再次体现在社会层面,受货币拜物教思想影响,社会上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倾向愈加严重,部分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利用自身或父辈拥有的较多财富为自己撑腰,无视道德、践踏法律、毫无敬畏,在触犯法律后不思承担责任,反而利用各种手段影响司法公正,想方设法逃脱法律的监管和制裁,极大地危害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后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科学认识部分社会现象,容易在某些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或明或暗地支持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宪政改革”、“普世价值”等错误观念,为私有资本力量彻底挣脱人民权力和国家权力的缰绳而积极奔走,力图庸俗化人们的思想,严重危害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已然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上。

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要敢于斗争,直面风险挑战,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今天,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依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定的历史境遇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博弈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只要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稍稍懈怠,就有导致事业失败的危险。意识形态对立的背后往往是经济利益的对立,在此背景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可替代,党的领导不可弱化,人民民主专政不可取消,而且必须坚持巩固扩大,以此压制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寻机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保卫国家安全、人民安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胜利果实不被窃取。习近平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6]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完全正义的,没有任何输理的地方。其次,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2]13只有公正司法、厉行法治,规范资本运营秩序,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方能有效遏制我国微观经济运行中种种乱象的发生,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放弃四项基本原则,无异于倒持太阿,授西方国家以柄,我们决不能重蹈苏联亡党亡国的覆辙。正是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恰当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才使得我国经济建设历经艰难困苦、风雨波折,仍能保持前进的定力与希冀。

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对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拱顶之石

从各方面综合来看,西方发展模式在综合实力上仍在全球占据着优势,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诸多新变化。总的来说,这些新变化还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依然无法防止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发生。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在许多方面实现了对于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现出比较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对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之一,在于中国经济发展效率更高。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一方面因为“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经济运行上的滞后性,每隔10年左右便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部分倒退,另一方面因为西方周期性政治选举形成政党轮替且不同政党之间施政纲领有较大差别,往往出现上一届政府的经济建设计划尚未在任期内完全展开就因为下一届政府上台而被迫中止、以往的部分经济举措成为烂尾项目的情况,如此周而复始的结果就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再加上西方国家在责任落实制度上存在缺陷,一旦发生自然或人为灾害,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指责非常严重,政府执行力弱,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反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可以统筹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代内公平;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得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强的延续性,保证每一个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能够促进代际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在效率方面较西方发展模式更胜一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即为明证。

对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之二,在于中国经济发展是为了全体人民,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始终着力于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凡是实行私有制及政党轮替模式的国家,政治权力均已被本国大财团控制,所谓的民主选举制度是资本玩弄民意最好的伪装,资本主义法律用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在这一类国家中,强国财团通过各种方式(如侵占他国国内支柱公司股权、军事威胁等)控制弱国财团,进而间接控制他国政治,借此为本国谋利。逐渐地,这一类国家的命运最终都掌握在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强国大财团手中,各国实力不平衡,贸易往来中的地位也就不平等,某些国家利用强势地位破坏公平正义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近年来国际上“反全球化”声音不绝于耳了。这些国家在国际上惟强国马首是瞻,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内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层固化严重,偏远落后地区和底层人民的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在我国,因为党的领导相对强势、中性且有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所以国家有足够的力量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往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既得利益群体构成日益增大的改革阻力,贫富两极分化有趋于扩大态势,部分群众生活水平仍然处于贫困线以下等问题,对此我国始终致力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社会财富蛋糕,生产出大量可供分配的产品,其次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探索收入分配改革路径,努力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党的带领下,我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医疗保障、环境保护、教育公平、脱贫攻坚等方面下了大力气,社会上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上升,老少边穷地区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对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之三,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在防范化解国际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时显现出独特的中国智慧。从国际关系史来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始终秉持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一直以来,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优势地位及“量化宽松——加息和缩表——抄底渔利”这样一种细腻巧妙的金融操作模式,大肆掠夺他国财富。近年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贸易冲突、投资冲突、金融冲突加重,西方发达国家民粹主义思潮抬头,英国“脱欧”,美国“退群”①及发起贸易战等就是明证。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西方发达国家的霸权逻辑及伪善本性从未改变,在“丛林法则”面前,一味对其妥协退让只能换来得寸进尺,使自身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当下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科技方面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制造业门类齐全,具备强大的社会产品生产能力,同时又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内需潜力巨大,另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事低调,既抵制西方的压力、打破“制裁”,又不主动与西方对抗冲突,而是提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不输出、不突出意识形态,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不争一时之得失,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如果没有党和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我国便只能沿袭西方发展道路,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防范和化解国际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更是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胆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理论上的独特创新,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伟大成就,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这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备优秀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伟大政党,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是一条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宽阔道路。毫无疑问,“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我们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在新的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才会有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注释:

①2017年1月23日(美国时间,下同),美国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7年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2017年10月12日,美国国务院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12月2日,美国宣布不再参与《全球移民协议》;2018年5月8日,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2018年6月19日,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