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探索
——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2020-01-18张小萍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汉语言景德镇应用型

张小萍

(景德镇学院 人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0)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实现传承的基础环节,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也相对比较陈旧,实践应用能力较弱。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而,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亟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焕发新活力,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1]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开始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从景德镇学院来看,其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类型定为“地方性”“应用性”。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景德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归属二级学院的人文学院,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人文学院也明确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主动适应江西省特别是景德镇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突出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调整与优化,以发展地方急需的应用型文科专业为重点,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实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应在学生的技能训练、课程设置、实践实习、因材施教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2]

一、 构建应用型人才教学的课程体系

1.改革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景德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内容定位,紧紧结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文件精神要求,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培养胜任党政机关、文化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办公文秘等工作的高级应用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从培养方案的最初制定开始,即坚持学校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在制定过程中,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坚持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制定或修定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紧抓住“应用型”这个涵义,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传输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在修定时,需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师代表、同行专家、中学高级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并结合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蓝本及方案执行情况,现场专题讨论,让参与者提出意见、建议、问题和调理方案。景德镇学院2018、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时,则是与江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九江学院、浙江师范学院、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第二中学的专家一起多次探讨,共同完成,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

景德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江西省综合教学试点改革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按照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要求,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调整后的课程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大实训课程、选修课程在总学时中的比重,用更具专业技能特点的课程取代了部分专业技能特色不明显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与摄像、报纸编辑学、文学工作与档案管理、文秘写作等一些技能应用性选修课程。调整后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融入陶瓷文化课程

景德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植于瓷都景德镇积淀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沃土,依托景德镇学院得天独厚的陶瓷文化研究、传播和交流人才资源优势,策应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创建“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战略。在各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景德镇学院要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有特色的专业,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研究高地。为此,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中融入中国陶瓷文化、旅游美学、陶瓷评论写作等有地方特色的一些课程。为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还将突出陶瓷文化特色模块的教学。目前,《文学与陶瓷艺术》《陶瓷文化特色写作研究与创作》《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中国陶瓷文学概论》《景德镇陶瓷历史》等课程相继开设,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有些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有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现象,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相对忽视。根据培养目标的调整,从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出改革新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除了应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可以选择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方式,加强集中实践教学,建立、完善实习基地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由公共基础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的多层次课程体系,符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专业素质培养要求。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近年来,景德镇学院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1.集中实践教学改革

集中实践教学为本科生第二至第七学期开课,每学期为期二周,放置在完成16周理论知识课之后的第17和18周,可在教室外进行教学。集中实践教学给予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理论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应用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中,指导教师可通过经典再现、视听文本表现、舞台表演等各种形式,提供给学生感受文学形象,体会作品语境、体验文本情感及掌握基本技能的平台。景德镇学院开设课程有:经典诗词颂读实训、教师口语实训、创作经典实训、经典诗词背诵实训及经典舞台表演,还有中学教学法实训、语文课件制作实训、师范生“三笔字”实训等课程。集中实践教学课程丰富,形式多彩,教学效果良好。

2.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教师行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首选,从2018年始,景德镇学院把原本8周的教育实习改为18周,使学生能有较充分的时间在教学一线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而且,景德镇学院将加强联合办学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力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社会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已有的十几个固定的教育及文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还计划逐步增加到20个以上。人文学院与景德镇市各中学及新闻出版单位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此外,还与相关行业,如景德镇学院文化研究所、景德镇巨星文化传播公司、昌南陶瓷文化创意研究院等签署了陶瓷文化实践基地。让汉语言文学教育与现实的工作岗位及相关行业形成对接,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综合运用阶段能够熟悉以后实际工作需要。

3.构建日常实训工程

近年来,景德镇学院也加强了日常实训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355”工程日益完善。“1355”中的“1”即一口标准的普通话;“3”为练好钢笔、毛笔与粉笔字;两个“5”分别是背诵50篇经典诗词及写50篇读书笔记。此教学工程将课堂内实践教学与日常化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且先后推出“记忆经典”诗词文背诵大赛、“创造经典”写作大赛、“解读经典”读书笔记大赛、“吟诵经典”诗歌朗诵大赛等系列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活动技能。

4.明确毕业论文方向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也要充分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要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明确论文选题、指导、撰写、评阅、答辩等各个环节的规范要求。景德镇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将6周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增加到8周;并抓好选题工作,要求选题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应用性。人文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求为百分之五十以上要与实践教学相关,如中小学语文教育、写作应用、舞台表演等,此论文要求大大提升了毕业论文应用性的方向。

三、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能力构成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和拓展,强调专业应用能力尤其是文化创新创意设计能力。”[3]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表现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切实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和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练习,融“教、学、做”于一体,构建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注重读写结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阅读基础上,要加强“写”的能力训练。如让学生练习写作小论文,或编写中小学课文教案。此外,景德镇学院充分发挥文学社团的作用,给学生营造写的氛围和创造写的机会。学生练习写作,不但能锻炼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可以体会写作的甘苦,能真正体会到经典作品的经典。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练习写作的时候贴近和喜爱文学。练习写作小论文,可以让学生融合贯通所有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现实教学中,要改革作业内容,增加讨论型题目,撞击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课程内容作为自学的内容,采用有效的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研究式教学”和“专题实训”,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调研作业等教学方法。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内涵广泛的学科,结合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类型,其可以细化为语文教育、新闻传播、办公文秘等相应具体的模块。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各方面具体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各具体模块对写作技能的不同要求和侧重点,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都要有重点地进行文字表述的训练和不同写作要求的掌握。

2.拓展课外素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要重视“素质+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方案,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景德镇学人文学院第二课堂内容较丰富,并已成体系,如“枫林”文学社、“云天”话剧社、口才协会、辩论赛、谷雨诗会等活动。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胆放飞学生,培养学生胜任社会上各种文化活动的志愿者甚至主持人,焕发其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的人文之光。

为适应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景德镇学院积极和瓷博会组委会、文化创意公司、陶瓷画院、电视台、报社等进行战略协作,将课堂延伸到这些机构,参加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同时,提高素质教育及第二课堂学分。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开展多样化的素质教育活动。包含三下乡、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机会。

为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性,教师可帮助一些学生规划、明确以后职业方向和学习目标。在校期间,可积极引导本专业学生去考普通话合格证、教师资格证等一些有效证件,这些都可作为学生以后就职教育岗位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增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

“尽管汉语言专业人才改革仅在新世纪之后才正式如火如荼地深入展开,但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4]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使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得到较大的加强。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拥有突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当今,高校“迫切需要在具体研究层面系统开展多学科综合交叉,逐步拓展研究方向。”[4]从而培养出既能胜任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又能适应其他文化行业要求,具有较好的社会通适行的学生,为实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汉语言景德镇应用型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