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究

2020-01-18高孝成牟艳男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师德师时代背景师德

高孝成 王 烨 张 璐 牟艳男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中外古今有关教师职业道德重要性的精粹论述不胜枚举,例如,大教育家孔子曾有观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再如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明确了“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三大任务。更有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曾表示,师长就是要无限热爱学生,就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士。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均体现了师德作为教师的灵魂,在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突出师德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新时代,高校教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高校的育人品质也与其教师是否在教书育人全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新时代背景下,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弘扬高尚师德成为了高校重要的建设标杆,其“精神文明的窗口”的社会意义也映现于此。

一、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

新时代高校的实力在于具备较高素养的教师,而教师素养则在于其师德水平。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学术与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师德的核心,是校风与学风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四观”,坚定“四个自信”,全方位提升教师素养,是保障教学核心地位、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党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点所在。

2.为实施新时代高校竞争战略推波助澜

随着新世纪第一次全教会拉开帷幕,《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于众,人们对高质量教育质量的关注度逐渐升级,社会结构的重组、社会形态的改变等转型发展必然对人们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加之各高校正面临专业认证及评估工作,这些均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重新论证、深刻审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复杂性,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纳入到高等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全局战略,并落实、落细、落靠。

3.为创建新时代文明创新型校园文化添砖加瓦

新时代高校的科学发展,一方面,需要依靠“硬条件”;另一方面,也少不了“软实力”的助阵。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新时代文明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支柱,通过加强内涵式建设与发展,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思想进步、信念坚定、作风优良、品质高尚、业务精湛的“软实力派”,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继而推动风清气正的文明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应下大气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给予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以高度关注。在国家陆续出台有关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各省份、地(市)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取得了颇丰的成果,陆续涌现出一大批可亲、可敬、可爱的“最美教师”、“三育人”等先进模范。不难看到,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均能做到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人师表、尽职尽责的高尚风范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极佳赞誉。

师德师风建设具有恒久性、连续性和严肃性等特点,加之新时代内外部因素急剧变化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高质量要求,这也加大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难度。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不乏存在政治素养较低、人格品质较差、业务能力逊色、治学方法随意等现象,教师的责任感、道德感日趋下滑,使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形象和社会声誉受到极度影响,更有甚者影响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到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与改善,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起到了消极的阻碍作用,与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背道而驰。为此,必须顺应新时代趋势,充分考虑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复杂特性,使建设工作更加深入彻底。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方兴未艾,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被赋予了吐故纳新的内在要求。第一,满足高校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了其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要“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1]。新时代高校教师通过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获得外界的认同,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第二,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大学时代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新时代高校教师作为学生锤炼坚强意志品格、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思维和奉献社会主义祖国的引路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时刻发挥着鞭策作用。第三,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时代高校教师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要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与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积极推动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一方面,敏锐洞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质,并给予发展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也要持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第四,满足高校品牌形象树立的需要。新时代校风建设是高校的品牌和形象,是社会民众评价高校的有力依据,而校风的打造则与师德师风建设密不可分。师德师风优良的高校教师队伍可以影响校风的整体改进,可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可以办出品质优良的教育,可以树立起社会各界公认的高校品牌。

四、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方面,要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构建常规性工作体制,将新时代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转变为教师自身的、持久的养成规范;另一方面,要有一套完备的弘扬高尚师德建设的激励制度体系,切实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外在保障条件。

1.守初心、担使命,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讲话直抵人心。在新时代,这个初心和使命体现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就是永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办社会大众推崇的高等教育;主动承担服务国家和地区建设的重任,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为建设教育强国提档加速。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以党对高校的全面指导为引领,牢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其全面融入办学治校的整体过程。因此,“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便成为塑造高校高道德素养教师队伍的重要要求,成为有效指导高校教师“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重要依据,成为高校教师自觉施行高道德标准的关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新时代高校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责,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始终,强化示范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提素质、强信念,建设新时代高道德素质的教师队伍

认真学习、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记“三个牢固树立”“四个相统一”,不断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性和政治性,持续培养政治素质与理想信念,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首先,要不断健全学校及各二级单位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求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深悟透,并学以致用。其次,要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建立培训学院,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组织教师赴革命圣地接受教育等。最后,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在进行有关人事变动、评选事宜的考核时将师德表现作为考察的核心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牢固筑建理想信念之根基。

3.强意识、转作风,营造新时代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深入学习并落实国家和省厅关于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讲教育文件精神,狠抓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学术道德规范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努力践行优良的学术道德,维护良好的学术风气,营建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务实求真的学术氛围。一方面,应发挥教授治学的核心作用。在治学方面,要充分施展教授的主导效用,持续健全学术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作用,体现教授群体在学术决策、参谋、咨询等方面的贡献,保障教授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力。另一方面,应下大气力强化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内容广泛,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加强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学术道德规范制度,要求各学院学术委员会选派专人负责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性查处;大力组织并支持优良学风班的创建与评选,在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中加强学风宣讲力度,将学风教育体现于新生入学教育之中;考虑适度提高教学工作在绩效评价中的权重,综合考察教师的师德、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师德出现问题的教师要给予严厉处分。

4.提待遇、强培养,创造新时代激励措施与保障条件

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要把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到教师的心里去;要切实提高教师获得感、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重振师道尊严”[3]。据此,一方面,要通过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制度、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加大教师住房保障,健全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扶持政策,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等方面,大幅度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让广大教师获得事业成就感和社会荣誉感;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教师国际化教育素养、信息化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大名师和骨干教师以及优秀年轻干部和名校长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和能力。

五、结语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是高校办学的实力体现,牵动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驾驭着新时代高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既是高校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又是其办学质量及效益的竞争力体现。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务必要高瞻远瞩,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审时度势,从高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师德师风问题,明确师德师风建设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将其作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扎实认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为新时代高校的创新发展贡献强大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师德师时代背景师德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