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路径研究
2020-01-18邓娟
邓 娟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在充分利用传统的电视、广播等教育形式的同时,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形式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呈现出相互交融、相互贯通的一体化趋势,这标志着“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内容兼容、利益共融”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因此,高校如何利用融媒体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场域已经成为时代课题。
1 关联与耦合:融媒体视域下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依据
媒体融合的实现,促进了不同媒介平台和国家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但也使西方一些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通过网络等途径渗入我国,冲击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大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难度,使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成为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也有其新的立足点。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揭示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和本质精髓的基础上对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新的诠释,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潮流中仍然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阐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于将先进技术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媒介载体和方式方法。实践证明,高校作为青年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域,系好爱国主义的精神纽带,多途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保持昂扬向上、精忠报国的精神面貌,以实际行动加入报效祖国行列中去。因此,高校要以融媒体为桥梁,唱好爱国主义主旋律,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营造校园浓郁的环境氛围。
2 机遇与挑战: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境遇
作为新的教育载体的融媒体可谓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在资源、方式、内容和效果等方面带来了全新契机,又使爱国主义教育在主体、客体、方式和环境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
2.1 融媒体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新机遇
融媒体将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整合发展,使其功能、手段和效果得以提升,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快捷高效的宣传教育平台,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2.1.1 资源通融:共享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
一体化的融媒体已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现有资源予以有效的叠加整合,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和信息传播载体。一方面,在融媒体加速渗透的潮流下,教育者在搜集爱国主义素材时,能够突破时空壁垒,借助多种媒体的信息渠道和技术手段,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高效汇聚与有利整合,切实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融媒体的海量信息资源和高速传输系统,使大学生可以轻松获得丰富多彩的教育信息,促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使得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融媒体背景下发挥最大的整合作用。
2.1.2 宣传互融: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
在多种媒体深度融合的支撑下,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载体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高校也可以融合论坛、微博和微信等媒介来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动态和教育资源,其覆盖面广、实效性强,能够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渠道。在此基础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依托多元化网络平台,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直播,从多渠道推进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在无形之中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突破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影响力不足和媒介固定的局限,促使青年大学生自觉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2.1.3 内容兼融: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融媒体时代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统筹整合、互联互通,使其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整合优化,使内容的生产在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上进行,教育内容都可以全天候地快速共享,便于高校更方便快捷地生产、传播和获取教育信息。各媒介生产的教育内容相互兼容、相互借鉴,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得以整合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都得到提升,向全方位、一体化、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融媒体赋予大学生越来越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越来越契合当代大学生日益多样化的信息内容需求,极大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和时效性。
2.1.4 利益共融:扩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灵活应用融媒体,既要保留传承传统教育工作中的优秀方面,也要在此基础上整合优化、创新发展,运用新的网络信息化载体发挥最大化的功效来提高爱国主义的成效。除此之外,融媒体的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和形式多样的优势,使高校可以大量地、快速地传递最新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及时获得大学生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实现教育者同受教育者的平等双向交流,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进一步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促使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2.2 融媒体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
随着媒体融合程度的日益加深,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使当前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冲击。
2.2.1 融媒体的共享性弱化教育主体的权威地位
基于融媒体下的信息整合、技术提升,高校也应该把握潮流、与时俱进。但部分高校短时间内难以把握好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教育者缺乏运用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和相关技能,其教育方式老旧,教育效果不强,难以被大学生群体真正认可和接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受教育者反感和否定,其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逐步下降。除此之外,新旧媒体的发展侧重方向不同,原先属于彼此独立、互不干涉的状态,一时间内难以协调发展,而高校的相关队伍建设也不健全,缺乏成熟的专业团队和指导专家,线上线下平台运行均有不足之处,导致融媒体的辐射力和感染力都受到限制,使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无法促进青年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和激励大学生践行爱国行动。
2.2.2 融媒体的开放性淡化教育客体的爱国情怀
融媒体时代下信息内容的开放共享,使得大学生容易被一些消极腐朽思想所影响。首先,在融媒体视域下,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国家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再加上西方故意鼓吹的“民族国家意识过时论”等思想,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不强,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分裂民族团结、出卖国家利益。其次,在融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化,西方将其所谓“普世价值观”通过网络媒介源源不断地向我国输出,大力宣传“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致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下降,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重冲击。最后,通过融媒体平台传播的“民族虚无主义”等腐朽思想降低了大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一些大学生崇洋媚外,热衷于过“情人节”和“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忽视本国极具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总之,这些负面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动摇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
2.2.3 融媒体的自由性冲击教育方式的传统模式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自由性,使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模式、实践方式和教育效果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采取课堂灌输、课后实践的方式,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融媒体时代下,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教育需要。一方面,融媒体上自由快速的信息传播,使大学生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获得新鲜的社会时事,而老旧的教材内容无法激起其学习兴趣和家国情怀,导致传统课堂教育的效果日渐削弱。另一方面,除了参与爱国主题活动或者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传统方式,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图片展示、视频直播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和短视频App等媒体发表自己的爱国感言,这表明融媒体时代改变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表达方式,其传统教育方式和实践方式发生了转变。
2.2.4 融媒体的虚拟性加剧教育环境的复杂程度
融媒体下信息环境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融媒体平台呈现出糟粕与精华共存的局面。融媒体在增加交流自由度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大学生冲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侮辱他人和抹黑国家。当今社会,有些大学生崇洋媚外,极力吹捧外国的一切,而对祖国却持恶意贬低的态度。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敢大胆发声,但是在融媒体场域中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毫无底线,在一些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匿名发言,极力贬低中国形象、释放社会负能量,而这也给了敌人乘虚而入的机会。例如:一些被敌对势力收买的大学生群体,会在融媒体上极力放大和捏造国内的社会问题,试图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国家民族分裂和社会动荡不安。融媒体信息的各种负面影响大大加剧了爱国主义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会削弱受教育者的理性思维能力,甚至被不怀好意的人诱导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3 变革与发展:融媒体视域下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爱国主义教育既存在着契机,也面临着挑战,这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诉求。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来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进行变革与重构,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提升与创新,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效应。
3.1 提升教育者网络素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队伍建设
在融媒体时代下,爱国主义教育者的权威地位被削弱,其传统教育方式难以赢得大学生的青睐。因此,高校要采取措施全面提升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教育者在爱国主义教育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教育者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平等开放的教育理念,将所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受教育者,促进两者之间良性互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掌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在日常课堂教学和班会活动中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同时增强自身的答疑解惑能力,批驳和揭穿各种抹黑国家形象的谣言,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其次,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融媒体视域下,报纸、广播等具有公信力的传统媒体与微信、短视频App等新兴网络媒体一体化发展,这使得高校必须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高校教育者要认识到并把握好各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聚合趋势,利用好不同媒介的优势来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和反馈关注;同时提高与大学生在思想交流上的自由度,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和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要求。
最后,要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队伍建设。增强融媒体时代的爱国话语权,重点培养一支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政治理论水平高以及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教育队伍,这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组织保障。适应融媒体时代特征来培养一支爱国主义教育力量,有利于教育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爱国主义知、情、意、行,才能以身作则,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爱国主义的深切认同以及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爱国行动。
3.2 加强爱国情怀培育,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融媒体时代下,高校以大学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进课堂、写进教材、入脑入心、落到实处。
首先,深化国家主权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融合传播时代下,多种媒体联合发布有关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信息,青年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多样化传播交流途径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高校教育者在加强党史、国史教育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大学生言行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和爱国情感变化,指出其中的不足和错误,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以便提高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其爱国情怀和爱国行动。
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居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第一位,这凝结了青年大学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标准。目前西方各种腐朽思想泛滥,高校应当发挥其正面作用,充分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的潜在资源,积极构建媒体融合平台用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对负面意识形态渗透的抵御能力。
最后,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故事和模范榜样比比皆是,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因此,高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去,使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持久深刻,使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逐步深化,使爱国主义情感能够真正渗入每一位大学生的信念和行动中去。总之,融媒体的整体传播模式趋向大众化,选择范围极为广泛,这就需要教育主客体共同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爱国主义教育新天地。
3.3 教育方式更新,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容
将媒体融合的时代趋势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是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关键阶段,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首先,高校要更新理念,对爱国主义教育理论课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有教育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强和教育效果不明显等不足之处。因此,要改革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转变旧的教育理念,汇聚媒体融合的时代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鼓励大学生利用融媒体平台自主收集资料和针对问题探究,勇于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活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大化效果。
其次,高校应立足学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召力。要善于利用媒体融合中的海量信息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把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社会事件转化为新鲜的教育素材;同时要使爱国主义教育从平面、静态、枯燥的形态走向富有情趣的三维动态,将爱国主义教育原理同受教育者感兴趣的新兴媒体信息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看准时代趋势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高校应与时俱进,为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增添新光彩。《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立足于当前的时代特征,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必须因时而变、推陈出新,把握好新旧媒体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关系,实现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建立科学严谨的传播机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手段、拓展空间、深化内涵。总之,融媒体时代拓宽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能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日益多样化的信息内容需求,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难得的契机。
3.4 强化媒体阵地建设,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环境
传播媒介互联互通、融合一体的态势已经不可抵挡,在此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可以从加强监管力度、强化道德建设和加深融合程度三方面来开发和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首先,加强融媒体的监督和管控力度。融媒体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准入门槛较低,一些敌对势力通过捏造虚假信息、夸大言辞来诋毁党和国家形象,企图削弱祖国在大学生心中的崇高地位,甚至诱导大学生做出违法叛国的行为。因此,国家应该积极加强融媒体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工作,完善融媒体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相关行业的行为规范。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监管系统,实时监控融媒体平台上的各类信息,及时屏蔽和消除不良信息,从根本上净化融媒体环境,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信息环境。
其次,加强融媒体的道德建设。在优化融媒体环境的过程中,道德约束也不可缺位。融媒体道德建设包括行业道德建设和使用者道德建设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融媒体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制定与实施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将各种媒介载体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约束在合理范围内,消除弄虚作假、夸大其词等不正之风,改善整个行业的运营秩序和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加强融媒体使用者道德建设就是要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使得人人都能够自觉遵守并践行守则,自觉维护融媒体环境的洁净。将二者相结合,共同为高校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融媒体环境。
最后,加深融媒体载体之间的融合程度。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介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威胁,新兴载体虽然是时代的产物,却无法完全取代传统载体,所以想要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整合和凝聚传统载体和新兴载体的力量。高校要将传统媒体的人才队伍成熟、业务水平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与新兴媒体的平台广阔、技术先进、速度迅捷的优势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发挥载体的教育合力,构建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公信力极强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格局,从而促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媒体不断诞生,使融媒体互动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能够精准占领媒体阵地。
4 结语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要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着眼于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为思想观念,并外化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中去。而融媒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平台、新载体、新手段,更是给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各方教育力量应努力探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规律,全方面培育青年大学生并使其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忠实继承人和弘扬者,从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爱国主义教育道路,开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