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政治文化内涵探究
2020-01-18刘晓春
刘晓春
(1.江苏海洋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2.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已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地域,城市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公报明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1]。据此,笔者认为,探讨和明晰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我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及文化繁荣发展。
一、城市政治文化的定义及其与城市政治、城市文化的关系
要厘清城市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及其与城市政治和城市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笔者认为,前提是对政治文化概念的内涵及政治文化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因为城市政治文化、城市政治、城市文化三者应是分别由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三个元概念而衍生的次级概念。
(一)政治文化研究溯源及城市政治文化的定义
政治文化是由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家阿尔蒙德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后来他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对政治文化概念的含义作出了更明确的解释,强调:“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2]显然,在阿尔蒙德的视域中,政治文化属于政治体系中政治主体的心理因素,是一个与政治心理非常相近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政治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和出版了有关政治文化研究的论文三千多篇及专著、译著百余种[3]。学者们对政治文化概念的理解,大致可归纳为这样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心理及政治行为模式等元素;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是指政治思想与政治心理两个因素;第三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文化没有太大区别;第四种观点则与阿尔蒙德等美国行为主义学派对政治文化的理解基本一致,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只专注于研究政治心理的特定范畴;第五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及政治价值观念。笔者则在此提出,应该对政治文化概念作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层面的解读。狭义层面的政治文化概念,就是阿尔蒙德等美国行为主义学派所指称的政治文化,即政治文化只是一个关注政治心理的特定概念。广义的政治文化概念正是上文中对政治文化理解的第一种观点。因为思想、理论、制度、心理、行为方式皆属于广义的文化概念,故而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心理及政治行为模式当然也可以归类于广义的政治文化范畴。同时,笔者特别推崇对政治文化概念作广义的理解。因为在政治发展进步和文化繁荣发展的当今时代,如若人们能够更多地从广义上认识政治文化概念,则不仅有利于政治文化学术研究的开展,而且有利于政治文化建设实践的推进。
城市政治文化应是一个由政治文化范畴衍生出来的次级概念。既然广义的政治文化可以涵盖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心理及政治行为模式等要素,那么,广义的城市政治文化概念,就应是指存在或生发于城市这一特定场域的政治理论、政治制度,以及由市民的政治思想、政治心理与政治价值观念、政治行为模式等元素组成的政治体系。
(二)政治文化与政治及城市政治文化与城市政治的关系
如前所述,要阐明城市政治文化与城市政治的内在关系,首要前提必须明确政治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从阿尔蒙德首提政治文化一词的初衷来看,他是期望能够用政治文化这一新颖的政治学概念,来“更好地解释各种政治现象、政治行为之所以发生的深层次原因”[4]。阿尔蒙德说:“一个稳定的、有效的民主政府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于政府和政治的结构,它必须依赖于人们对政治程序的取向——依赖于政治文化。”[5]由此可见,政治体系不仅仅是指政府机构,还包括文化及其他社会结构中与政治有关的元素,政治文化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政治文化既是政治系统的重要因子,又能够对政治结构的整合、政治系统的变迁、政治生态的变革产生极大的能动作用。
同理,城市政治文化与城市政治之间的关系也必然非常密切,主要表现在:其一,城市政治文化能够通过将城市的整体和全局政治利益、政治诉求转化成市民的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评价,从而引导和激励市民参与政治实践活动;其二,城市政治文化作为城市政治体系中的软件要素,能够通过凝聚民心和尊重民意等方式,为城市政治体系的存续和运行提供合法性支撑;其三,城市政治文化可以影响市民对自己政治角色的定位,从而左右其对城市政治体系采取相应的政治态度及政治行动;其四,城市政治文化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形塑市民的政治人格,丰富市民的政治认知,培育市民的政治品质,调节市民的政治心态,陶冶市民的政治情操,从而影响市民的政治素养与城市政治的社会化进程。
(三)政治文化与文化及城市政治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正如以上阐述城市政治文化与城市政治的关系一样,要阐述城市政治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先阐明政治文化与文化的关系。由于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参与政治实践活动而形成的精神成果,其实质是反映政治生态、揭示政治运作的一种文化具象,其内容是文化视野中的政治系统,因而,政治文化既是一个新潮的政治学概念,又是一个独特的文化范畴。此外,政治文化还是一个能够最直接、最集中反映社会政治体系的文化形态,并且是一个能够在社会文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政治要素。
由此不难发现,城市政治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城市政治制度、城市精神、市民的政治价值观及政治意识、政治情感等,这些最能反映城市政治发展状况的城市文化元素,都属于广义的城市政治文化范畴,故城市政治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有机构成;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政治文化中的市民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等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层面的因素,最能反映和体现城市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意识,所以,这些元素通常是城市政治文化的核心成分,也往往在城市政治文化乃至整个城市文化体系中居于主流或主导地位。
二、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内涵界定逻辑
对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基本逻辑应是既要遵循广义上的城市政治文化概念定义,又要考量因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和党政权力一体的政治特征,而使我国城市与域外城市相比较,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社会心理及市井风俗等方面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以此逻辑来界定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内涵,笔者认为,国家层面的全域政治文化与不同城市各具特色的在地政治文化有机结合,就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应有内涵。也就是说,我国城市政治文化既要体现国家政治文化的特色,又要彰显在地政治文化的个性。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成分的国家政治价值体系,和以包容、互鉴、互助、自律、普惠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价值观,以及城市公民文化、城市廉政文化、城市精神等要素,应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要涵盖的基本内容。
(一)国家政治价值体系与城市价值观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核心成分
在我国城市政治文化中,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无疑是最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包容、互鉴、互助、自律、普惠等城市价值观,也应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构成因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主导要素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我国政治体系中的政治思想(指导思想)、政治理想(共同理想)、政治情愫(民族与时代精神)、政治价值评价(荣辱观)等政治文化方面的诸多要素,因此,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党和国家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城市又往往是政治中心,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当然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主导要素。
在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中,我们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政治指导思想,既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也因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和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的理论武器;之所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为我国的政治理想,是因为历史和实践都证明,只有选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挽救中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之所以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确立为我国公民的政治情愫,是因为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则是新时代最需要和最重要的精神品质;之所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为我国公民的政治观与道德观,是因为“八荣八耻”为人们的政治人格和道德人格构建了一个政治评价与道德评判范式。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核心因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在前一段时期推进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勤俭自强、诚信友善”为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逻辑与重要举措,也表明了党中央要进一步大力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坚定意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浓厚的政治文化意味,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政治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政治与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和精神纽带,又借鉴了西方政治文化中“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政治价值取向,是中西方政治文化交融的样板与典范,还反映了我国当下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次政治主体相应的政治价值目标、政治价值理想与政治价值标准。由于作为政治文化构成要素的政治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政治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态度及一整套相关的政治行为准则与政治评价标准,这是政治文化结构的核心内容,故而将其作为我国城市政治文化构成因素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核心因子。
3.包容、互鉴、互助、自律、普惠等城市价值观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
包容是指人的一种大度、宽容、宽厚心胸,是一个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多样性有了深刻理解后的一种思想境界,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下国人应该具备的气度与胸襟。由于城市是人口密集与工商业兴盛之地,城市社会生活的多样态与城市人口结构的多样性,更要求市民具有包容的价值观。因为包容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包容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心理基础。一个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城市,必定是一个有着包容性而非排斥性的城市,必定是一个各族群彼此和睦相处和生活多样化、文化多元性的城市。
互鉴即相互借鉴与互相学习之意。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这是理性的政治行为主体所应具备的政治心理素质和政治价值取向。人与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需要交流互鉴?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为人类文明的不同形态和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每一个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取他者之长补自身之短,才能相互提高、共同发展。在全球化、城市化、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不仅需要每一个市民的积极进取,而且需要大家彼此摒弃保守、傲慢、狭隘和偏见心理,以平等及谦和的心态同他人交流互鉴,才能汲取对方的知识与智慧来滋养自己。
互助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或相资为用,即所谓“抱团取暖”“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互助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怀,其出发点是互帮互爱,其目的或结果则是互惠互利。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认为:人类进化应当遵循互助原则而非竞争原则,因为互助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利益的互惠与情感的互爱,体现了人类亲社会、亲他人的人文精神,互助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也是实现天下为公与博爱的手段和目的[6]。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场域,城市人口的聚集性、城市工作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的特殊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特别容易产生利益冲突。许多时候与场合,人们面临困境和灾祸时很难独立解决或独善其身,如若奉行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或以邻为壑的利己信条,其结果可能是一损俱损或损人害己;如若遵循互帮互助的原则,则大家才能够互利互惠。因此,互助应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需要秉承的价值观。
自律是指行为主体以道德规范和法纪规则为准绳来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也就是说,作为伦理学范畴的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基于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理性认识,自觉自愿地遵守道德规范与法纪规则,将被动服从管教变成主动自我约束,将外在的道德与法纪原则变成自我内心信念的一种道德品行。自律是道德个体对维护他人利益与社会秩序的一种自觉自愿的道德责任担当意识,自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种推己及人高尚道德情操。城市社会的复杂性和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决定了要维护城市的正常秩序和市民的正当利益,就应有更严格的道德规范和法纪规则,就要求市民有更强的自律精神。因此,自律理应成为我国城市政治文化要凸显的政治伦理价值观。
普惠即普遍惠及或普遍受惠之意,通常指某个制度、政策或事项能够使大家普遍受益,亦指一定社会的人们能够公平或平等地分享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成果。由于城市人口众多且市民收入差距较大而存在贫富悬殊问题,导致城市的社会资源往往存在配置不合理和市民享有机会不均等现象,城市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不均衡等民生问题也往往特别突出。那么,如何使市民都能够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如何使城市的发展成就或成果能够为全体市民所分享,这就是普惠问题。故普惠应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追求的伦理与政治价值导向,也应是我国城市善政和城市政治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城市公民文化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公民文化也是阿尔蒙德首次提出的政治学概念。在阿尔蒙德的政治学研究范式中,公民文化与政治文化是两个极其相似、高度耦合的概念。阿尔蒙德认为,公民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村民文化、臣民文化,以及参与者文化混合而成的多元文化。这种文化是建立在沟通和说服的基础上,并且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共存的特点。其中涉及公民对待自身所处政治系统及自我政治角色态度的这部分内容,就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是成熟的混合型、参与型政治文化。也就是说,在阿尔蒙德看来,公民文化涵盖了政治文化的内容,公民文化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基础性文化与民主制度的支撑,政治文化是公民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公民文化中涉及政治生活的部分都是政治文化要研究的内容,而公民文化要探讨的主要议题则是怎样的政治文化才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与促进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成熟的参与型公民文化往往既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又可以推动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并且由于不同国家的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不尽相同,使得各国的公民文化既有自身特色又有一般共识。由此笔者认为,我国城市公民文化应包括:市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平等意识、民主自由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权利意识、政治责任意识、社区自治意识,及市民的公共理性精神、公共契约精神、崇尚法治精神、忠诚国家精神、集体至上精神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应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城市廉政文化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
廉政文化作为文化范畴的一个类别,“表现为潜行于精神、内化于制度、外化于行为的诸多层面”[7],是属于制度型、行为型和精神(观念)型三位一体的文化,即廉政文化主要包括廉政制度结构、廉政行为方式、廉政精神(观念)结构三个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廉政理念与廉政思维模式的确立,以及在此主导下相应的廉政制度与廉政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运作。廉政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政治集团的执政宗旨、执政规范、执政行为和从政人员的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操守,以及社会成员对执政集团与从政人员的政治要求和政治评价,因而廉政文化是充满政治色彩的文化,是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观念)上层建筑的构成因子,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是公共机构和公职人员集聚之地,也是公共权力和资本流转中心。资本的贪婪本性与公共权力存在异化的可能性,使权钱交易现象极易在城市发生,城市往往是权力寻租和贪污受贿的高发地域。为营造城市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筑牢公职人员拒腐防贪的思想堡垒,需要对我国城市廉政文化的内涵进行基本确认。基于上述对廉政文化内涵的解析,笔者认为,我国城市廉政文化的内容应包括:城市所有公共机构和公共组织的廉政制度与廉政行为方式;城市所有从政(从业)人员“廉洁自律、廉洁奉公”的政治品德;城市所有市民“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廉政理念。当然,这些内容同时也都是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
(四)城市精神是我国不同城市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色
“城市精神主要是指城市主人(市民)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等”[8],是市民的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与审美观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市民的政治信念、道德情操、文明素养、价值追求、审美喜好,故而城市精神不仅是城市文化中精神层面的文化形态,是城市文化的内核和城市的灵魂,而且也是城市政治体系运行的精神动力和政治基础,是城市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追求不同,使得不同城市以历史传承和时代要求为纽带凝练而成的城市精神不尽相同,也使得不同城市以自己城市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城市政治文化各具特色。譬如,武汉市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自己的城市精神,这简短的八个字意蕴却十分丰富:一是传承了武汉作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首义之地的大无畏精神,二是体现了武汉人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气质,三是反映了武汉作为我国近代与现代工业重镇勇于追求领先与卓越的价值理念。所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不仅是武汉独具个性的城市精神,也是武汉城市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色。
总之,从城市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和我国城市与域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政治特征及文化特质来看,我国城市政治文化的内涵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包容、互鉴、互助、自律、普惠等城市价值观,以及城市公民文化、城市廉政文化、城市精神等要素。因此,我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需要以这些政治文化元素为主要依据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