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制足球迷失范行为的思考*
2020-01-18程训敏
陈 诚,程训敏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引言
足球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一种球类运动,将俱乐部、球迷、球星以及整个足球市场有机串联在一起.在世界足球的发展历史上,足球流氓以及各种球迷的失范行为一直禁而不绝[1],这些状况的存在对整个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困扰.新时代球迷群体已经逐步向90后、00后转变,他们的观赏需求和行为都有了显著性的变化,因此对新生代球迷的失范行为规制将变得更为复杂,一旦处理不当带来的后果也更为严重.这种状况下亟待对现有的球迷失范规制体系进行重塑,引导构建良好的观看秩序,以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
1 球迷失范行为带来的危害
1.1 冲击正常的比赛和观看秩序
球迷的失范行为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冲击了正常的比赛和观看秩序.一些球迷不理智的行为和言论不仅造成了正常比赛的中断,也会导致整个比赛秩序失控,严重的将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纵观2018~2019赛季中超赛场上的球迷不理智事件,虽然对比赛造成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在比赛结束后作出的骚乱、辱骂行为还是造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当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90后、00后这样的新生代球迷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观看球赛,虽然网络观看球赛很难对实际的球赛进行造成影响,但是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网络暴力带来的误解、偏见以及随意的评头论足最终会转变成为现实当中的戾气[2],带来十分深远的负面影响,而其治理显然更加困难,付出的成本也会更大.
1.2 影响了足球赛事的形象
足球是一项团队性和观赏性兼具的运动,纵观世界上主流的足球职业联赛如西甲、英超、法甲、德甲等,对足球流氓以及各种球迷失范行为是零容忍的.球迷的失范行为带来的不仅仅是对正常比赛和观看秩序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足球赛事的形象.当球迷在观看比赛时需要担心自身的人身安全时,那么这样的比赛是难言有魅力的.打造一项足球赛事品牌并不容易,对于中超乃至中国足球而言,本身受众就十分有限,赛事的品牌影响力也不是很强,若不能很好地规制球迷的失范行为,势必会极大地损害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中超赛事品牌,因此对于球迷失范行为,除了保持零容忍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快构建起有效的规制体系.
1.3 影响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球迷失范行为带来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某一个体育项目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会对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影响.一些球迷出于对比赛结果或是判罚过程不满意,在比赛后围攻球队大巴或是在焚烧物品,这些不仅仅会造成财物的损失,严重的会造成人员的受伤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冲击[3],这些都是社会所难以忍受的.纵观世界各国,因为球迷骚乱带来的社会动乱问题并不少见,其危害和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考虑到球迷群体的庞大,因此对球迷失范行为必须严格控制.很多90后、00后球迷本身并没有多少法律知识、道德观念的积累,对一些不良言论和行为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作出失范行为,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 球迷失范行为原因分析
2.1 体育赛事管理不到位
不可否认,球迷失范行为的产生并非完全是球迷自身的原因,很多时候与体育赛事管理的不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体育赛事进行中裁判的公平与否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裁判不仅仅是整个赛事秩序的维护者,同时也是整个赛事结果的影响者,对于很多球迷而言,裁判的一个判罚可能会对其喜爱球队的保级、争冠以及其他的目标带来影响,也会对比赛的观赏性、在场人员数量等造成影响,因此一旦裁判作出的判罚让球迷觉得不公平,产生失范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有时体育赛事的管理不是很合理,例如主队球迷对客队球迷的各种有地方特色的问候、十分不人性化的安保措施等,都可能会引发球迷的不满情绪,进而产生失范行为.相关足球俱乐部的不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球迷的失范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一些俱乐部对球迷的污言秽语并不作过多的干涉,反而认为可以作为干扰比赛对手的一种手段,足协对此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钳制,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球迷失范现象.
2.2 球迷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淡薄
球迷失范行为的屡禁不绝,除了与体育赛事管理的不到位密切相关外,更与球迷法制和道德观念的落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观看环节,不经意地辱骂对方球员或是客队的球迷,这不仅仅是一种不礼貌,更是一种有违道德的行为.在中超赛场上,北京国安队的“京骂”经常响彻赛场,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有违道德准则的行为.有的地方的球迷喜欢搞“地域黑”,用一些侮辱性的言语或是动作讥讽球员或者球迷,这同样是一种不道德、不理智的行为,这背后与球迷们对道德缺乏敬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球迷会趁机作出一些引发骚乱和冲击社会秩序的行为,例如打砸裁判或是球员乘坐的车辆、朝球场内扔矿泉水瓶等等,认为法不责众,其中这些行为不仅仅违背了相关的准则和规范,也触犯了相关的法律.因此,对法律和道德缺乏足够的敬意,同样会使得球迷产生失范行为.
2.3 惩治力度相对薄弱
对于球迷失范行为理应抱着“零容忍”的态度,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予以惩戒.不过,就现实而言,对球迷失范行为的惩治力度相对薄弱,对其难以形成震慑力和威慑力.一方面对球迷失范行为的惩罚主要以对俱乐部批评、罚款为主,对球迷本身鲜有惩治措施,只有特别严重的才会承担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另一方面对球迷失范行为的制止和惩罚还很难做到百分百的惩戒,存在着大量的漏网之鱼,很多球迷会认为自身被惩戒是因为运气不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惩戒的效果.此外,惩戒需要经历繁琐的调查取证环节,惩戒的时效性自然大大降低,威慑力也不断下降.
3 新时代球迷失范规制体系的重塑思考
3.1 加强体育赛事管理并提高裁判临场执法水平
打造体育赛事品牌不能忽视体育赛事管理这个环节.依托精细化、科学化的体育赛事管理,在保证体育赛事科学安排的基础上,更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要切实提升整个中超赛事的裁判执法水平.一直以来中超裁判的执法水平为球迷们所诟病,其判罚也成为引发球迷动乱的重要因素.对此除需要继续使用VAR、门线等辅助技术外,更需要中国足协加大对执法裁判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对裁判不要护短,对执法错误的环节要予以严厉批评,有益的执法经验也要积极学习借鉴,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方能较好地提升其执法水平.要注重对体育赛事的精细化管理,在体育赛事的管理上更加科学化,对主客队差别过大的对待中国足协应当加以制止和监督.在安保上秉持安全和人性并重的原则,多一些人文的关怀.作为俱乐部应当切实担负起应尽的球迷教育和培训职责,引导建立健康的球迷文化.
3.2 不断增强球迷的道德和法制意识
球迷观看比赛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集体行为.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守球场秩序外,也要遵守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道德和法制意识[4].俱乐部、球场管理方以及足协都应当加强对球迷的教育,可以在体育场的入口处、售票的网站、俱乐部的网站以及公众号等不同媒体上张贴有关的管理制度、惩罚举措以及违法成本,以此对广大不守规矩的球迷形成威慑.此外,中国足球协会要切实发挥好监督管理职能,对有球迷骚乱或是其他失范行为的俱乐部、场次作出相应的处罚.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法律层面建立健全,适时考虑将球迷的失范行为纳入到危害公共安全的范畴,增加其违法成本,并要在执法层面下功夫.
3.3 高效综合执法并提高惩戒力度
根治球迷的失范行为还需要倡导重典治理,通过高效综合执法并提高惩戒力度的方式,对广大球迷形成震慑力.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球场内以及周边的球迷动态保持密切关注,公安部门可在球赛期间加大警力投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可能地确保不存在漏网之鱼.与此同时要切实提高球迷失范的成本,除了简单地批评罚款外,可考虑将其入刑或是与征信、就业等挂钩,增加规制措施的震慑力,从而对球迷的具体行为产生约束.此外,要加强警示教育,将球迷失范行为带来的危害向广大球迷们进行宣传,并要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借以改善宣传效果.
4 结语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过程中,足球迷的失范行为若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势必会引发其他人的从众心理,由此造成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针对足球领域常见的球迷失范类型及其危害,深入剖析了其产生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构建起有效的规制体系,力求更好地处理球迷失范的行为,以营造良好的体育赛事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