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周易注》第五爻辞注探王弼“会通儒道”的君主观

2020-01-18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爻辞王弼中正

陈 健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广东 汕头 515041)

一、前 言

魏晋时期,中国经学式微,玄学兴起,儒家独尊的地位开始动摇,被压抑数百年之久的道家思想开始复兴,“会通儒家与道家成了魏晋的时代课题”[1]。魏晋玄学家该如何面对这一时代课题呢?前人对此已有诸多论述,此处不再赘言。王弼《周易注》是《周易》的权威注释之一,也是魏晋玄学的一大力作,其又如何会通儒道解易呢?前人对王弼《周易注》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其君主观的讨论则较少,亦留下一些研究的空间。那王弼对于理想的君主及其政治哲学有着怎样的论述呢?

本文尝试从《周易注》第五爻辞注探王弼“会通儒道”的君主观。汉代学者将易卦的六位比作政治社会上的六个等级,《易纬·乾鑿度》曰:“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2]在《周易注》中王弼屡称第五位为“尊位”“盛位”,对五为君主之位显然是认同的。第五爻位为君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阳爻居尊、阴爻居尊,二者虽然客观的条件都是相同的——处尊位,但各自的主观特质却不同——刚或柔。君王的特质不同,因此其所秉持的治国理念、处世态度、道德义理也不一样。笔者发现,九五爻辞注王弼更多是运用儒家思想进行诠释,彰显其儒家式的君主观;六五爻辞注王弼更多是运用道家思想进行阐释,体现其道家式的君主观。本文接下来分开作具体的讨论。

二、从九五爻辞注探王弼儒家式的君主观

(一)中正刚公

《蹇》卦九五爻辞曰:“大蹇朋来”。王弼注曰:“处难之时,独在险中,难之大者也,故曰‘大蹇’。然居不失正,履不失中,执德之长,不改其节。如此则同志者集而至矣,故曰‘朋来’也。”[3]122《蹇》卦艮下坎上,象征山上有水,其有蹇难之象,但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位,是为居中,履中,意为君主能守持中道,行为不偏;同时九五阳爻居阳位,是为得位,得位为正。王弼认为:国家此时“处难之时,独在险中”,但君主能“居不失正,履不失中”,自己的行为合乎中正之道,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又与六二爻互相应和,“同志者集而至”,各履其正,上下不违正道,和衷共济,渡过国家难关。由此可见,中正之道是君主时刻要秉持的道德标准,是获得众人济助的法宝,更是匡济蹇难的重要利器。

再如《讼》卦九五爻辞曰:“讼,元吉。”王弼注曰:“处得尊位,为《讼》之主。用其‘中正’,以断枉直。中则不过,正则不邪,刚无所溺,公无所偏,故‘讼,元吉’。”[3]26讼,就是争讼,民众因为利益冲突、资源争夺而产生纠纷矛盾,其渴望得到的是君主公正正直的判决与裁量。按照王弼的理解,九五爻为“处得尊位,为讼之主”,其首先应该是拥有“中正”之品格:“中”才能不偏不倚,不过也不致不及;“正”才能不被外界所惑而产生邪念,才能断定厘清是非曲直;其次是秉持“刚与公”之德性:“刚”才能不溺所惑,果断有力处理民众的纠纷问题;“公”才能公正无私,调解不为自利,不夹杂私人之情感,这样争讼才能得到公正判决,故“讼,元吉”。由此可以看出,在《讼》卦中王弼认为九五爻为君主,是民众纠纷的裁断者,其应该是一个拥有“中、正、刚、公”美好品格德性的君主。

由上可见,在王弼注里,九五爻以刚居尊位,是当位,君主应持守中正之道,王弼继承并发挥儒家“中”“正”之思想。“中”就是孔子所倡导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过也不致不及。《论语·雍也》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4]63《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足可证“中庸”是儒家一种道德修养与理想境界。“正”则象征着君主统治天下遵循正道且符合规律,《论语·颜渊》载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4]127领导者自身的思想行为要端正,臣子民众“孰敢不正”?综上,王弼认为君主要持守中正之道,才能在具体行事中将自身所具有的德性彰显出来,才能体现刚中之德与公正之义。

(二)诚信惠心

《益》卦九五爻辞曰:“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王弼注曰:“得位履尊,为《益》之主者也。为益之大,莫大于信,为惠之大,莫大于心。因民所利而利之焉,惠而不费,‘惠心’者也。信以惠心,尽物之愿,故不待问而‘元吉,有孚,惠我德’也。以诚惠物,物亦应之,故曰‘有孚,惠我德’也。”[3]133在这一注中,可看出王弼极其重视君主之“信”,“为益之大,莫大于信,为惠之大,莫大于心”,“信”可以直接“惠心”,通过“惠心”的方式弥消了君主与民众之间的隔阂,促进彼此之间的感应。很显然,王弼继承并发挥儒家强调的五常之一——“信”,而“惠而不费”更是直接来源于儒家典籍。《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4]208居于尊位的君主统治天下,应该“惠而不费”,并非浪费国家的资源财物对民众施行小恩小惠,而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君主不谋取一己之私利,而用手中的权力为百姓谋福利,施惠于下,泽国利民。“信以惠心,尽物之愿”,上有信以惠于下,下亦有信以惠于上,至诚相感,上下交孚,彼此信赖彼此互惠,君主深得民心才能以最少的作为,发挥最大的效益,君民一心相应,国家长治久安,故不待问而元吉。

《中孚》卦九五爻辞曰:“有孚挛如,无咎。”王弼注曰:“挛如者,系其信之辞也。处中诚以相交之时,居尊位以为群物之主,信何可舍?故‘有孚挛如’,乃得‘无咎’也。”[3]191王弼认为:九五爻以阳居阳,处于尊位中位,既中且正,君主应秉持坚守诚信之品德,只有以至诚至信才能上下相交互相感应,才能紧系民众赢得天下人之心,君民之间彼此信赖,相待以诚,发挥相辅相成之效用,国家团结稳定,所以“有孚孪如”。诚信是君主凝聚社会的动力,是君主团结国家各个阶层与组织的纽带,是不可舍弃的宝器。

再如《革》卦的九五爻:“大人虎变,未占有孚。”王注曰:“未占有孚,合时心也。”[3]155王弼似乎不很注重“大人虎变”,而是更注重“未占有孚”,社会形势发展到了九五阶段,无需占卜而合乎时心,原因是君主拥有诚信之德,诚信的纽带将君臣民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此时君主审时度势,推行变革,必获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变革当然可以取得成功。可见,能否获得民众的支持与信赖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想要获得民众的支持与信赖,君主则需坚守诚信之道。

由此可见,王弼继承并发挥了儒家的“诚”“信”之道,认为君主执政不是权谋算计图谋私利,而是要秉持诚信之德,谋求众人公益,赢得民众信赖。九五得位履尊,阳刚中正,具有“以诚惠物”之心或“有孚”之德,君主通过“信”化解君主与臣子民众之间的隔阂,通过“诚”实现了与民众与万物之相感通,上位者与下位者彼此信赖,至诚相感,上下交孚,和谐统一。由此可见“诚信施惠”是君主统治天下,广系民心,推行变革的道德基石。

(三)修德化民

《观》卦九五爻辞曰:“观我生,君子无咎。”王弼注曰:“居于尊位,为《观》之主,宣弘大化,光于四表,观之极者也。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故观民之俗,以察己道。百姓有罪,在予一人,‘君子’风著,己乃‘无咎’。上为化主,将欲自观,乃‘观民’也。”[3]65按照王弼的理解,九五爻“居于尊位,为观之主”,阳刚中正,君主以盛德为天下人所观仰,也应该以自身之美德教化民众。“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这一思想继承儒家的德治思想,《论语·颜渊》载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4]127王弼强调的是君主自身的道德表率与教化作用,同时提醒君主要注重观民风以正其道,“观民之俗,以察己道”,从民之俗去反思自己施行的道义,自觉担当责任与提高道德修养,以君主之德行教化民众。

再如《萃》卦九五爻辞曰:“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王弼注曰:“处聚之时,最得盛位,故曰‘萃有位’也。四专而据,己德不行,自守而已,故曰‘无咎,匪孚’。夫修仁守正,久必悔消,故曰‘元永贞,悔亡’。”[3]142九五为本卦之卦主,中正且居尊位,君主要广聚天下之心,才能“无咎”,但现在尚未完全取信于民,所以王弼强调君主要“修仁守正”,始终不渝地坚守正道,至善坚贞才能以德服人,才能感化天下,这样可以消除悔恨。“仁”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道德概念,也是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论语·雍也》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64《论语·颜渊》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4]121再如《论语·里仁》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34可见,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王弼此处正是吸收儒家“仁”思想对其君主观进行阐释,君主要“修仁守正”,提升自我道德修养,以美德以正道聚合人心,会通上下,这样国家才能亨通畅达。

《家人》卦:“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王弼注曰:“假,至也。履正而应,处尊体巽,王至斯道,以有其家者也。居于尊位,而明于家道,则下莫不化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六亲和睦,交相爱乐,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故‘王假有家’,则‘勿恤’而吉。”[3]116王弼认为九五爻“履正而应,处尊体巽”,以阳刚居尊位(外卦中位),下应内卦柔正六二爻。六二柔顺正中,象征家庭和谐,君主应“明于家道”,正家修德,家道端正六亲和睦而后天下才能安定。王弼所阐发的“修德正家”源于儒家思想,《论语·颜渊》载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4]126在家国同构的古代,对于君主而言,以身作则,修德化民,家道得正而天下定,故“治家正家”是君主修德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其统治天下教化百姓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儒家思想里,“德”指人性之端,修养之本,对君主而言,要修德修仁,正己守正,其有“内得于己”之义;同时要恤民爱民、教化民众,其德亦有“外得于人”之思。王弼发挥儒家德治思想,九五君主居尊位,于己于内修身修德正家明道,才能于外于下教化百姓感化天下。

综上:王弼《周易注》九五爻辞注较多地吸收并运用儒家的思想,以儒解《易》,充分地体现其儒家式的君主观:中正刚公,诚信惠心,修德化民等。

三、从六五爻辞注探王弼道家式的君主观

(一)不为不察

《临》卦六五爻辞曰:“知临,大君之宜,吉。”王弼注曰:“处于尊位,履得其中。能纳刚以礼,用建其正,不忌刚长而能任之。委物以能而不犯焉,则聪明者竭其视听,知力者尽其谋能,不为而成,不行而至矣。‘大君之宜’,如此而已,故曰‘知临,大君之宜,吉也’。”[3]62按照王弼之理解,临卦六五爻处于尊位,第五爻也是上卦的中位(正位),故“履得其中”。而“能纳刚以礼”则是说六五爻(柔爻)能与九二爻(刚爻)相呼应,六五爻为君主,九二爻为贤才,君主任用贤才而不加以干涉,君主以“不忌、不犯、不为、不行”的柔下的态度居尊位,则能促成刚健之才为其所用,使“聪明者竭其视听,知力者尽其谋能”,君主“不为而成,不行而至”,其结果为吉利的——“‘大君之宜’,如此而已”。

再如《晋》卦六五爻辞曰:“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王弼注曰:“柔得尊位,阴为明主,能不用察,不代下任也。故虽不当位,能消其悔。‘失得勿恤’,各有其司,术斯以往,‘无不利’也。”[3]110王弼认为六五爻以阴爻居阳位,其位不正,本应有悔。但“阴为明主”暗含着君主有进一步超越与转化的能力,以柔弱之态度处之,“能不用察,不代下任”,能不自用其明,以事委任于下,并且以开阔的胸怀包容与对待下属,不须忧虑得失,让下位者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故能消其悔,无所不利。

王弼“不为不察”以柔处尊的君主观来源于道家思想,《老子·第二章》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5]2,《老子·第四十七章》曰:“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5]40。很显然,王弼对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加以阐释并“援老入易”,“以阴居阳”的六五爻本是不当位之象,但王弼作出义理上新的发挥,视为君主蕴含道家柔下之玄德,依循天道自然,促进上位者与下位者的互动与和谐,君主不忌、不犯、不为、不察,贤才“各有其司”,“聪明者竭其视听,知力者尽其谋能”,结果则呈现出道家“不为而成,不行而至”的理想政治境界。

(二)虚己谦下

《损》卦六五爻辞曰:“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王弼注曰:“以柔居尊,而为损道,江海处下,百谷归之。履尊以损,则‘或益之’矣。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阴非先唱,柔非自任,尊以自居,损以守之。故人用其力,事竭其功,知者虑能,明者虑策,弗能违也,则众才之用尽矣。获益而得‘十朋之龟’,足以尽天人之助也。”[3]129六五爻以阴爻居尊位,但“损以守之”,君主虽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但不是盛气凌人或刚愎自用,而是自我抑损,虚怀若谷,接纳贤才,这样反而由损获益,得到下属群策群力的竭诚辅助。很明显:王弼此处正是运用道家思想进行诠释:《老子·第三十二章》曰:“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5]27又如《老子·第六十六章》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5]58江海之所以能汇聚天下百流细涓,是因为其地势低洼。六五爻本身是柔爻,君主要善于处下,善用损道,虚己谦下以自“损”,天下纷纷“益”之,人才就会像百川汇聚江海一样归往君主,结果是“元吉”。这里可以对比《履》卦九五爻辞“夬履,贞厉”,王弼注曰:“得位处尊,以刚决正,故曰‘夬履,贞厉’也。履道恶盈,而五处尊,是以危。”[3]38王弼明确指出:“履道恶盈”,君主处于尊位,反而要保持虚己谦下的态度,骄横盈满则可带来危难。

再如《恒》卦六五爻辞曰:“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王弼注:“居得尊位,为《恒》之主,不能制义,而系应在二,用心专贞,从唱而已。‘妇人’之吉,‘夫子’之凶也。”王弼认为:六五为本卦之卦主,阴柔得中,居尊位,但并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但其能与刚中的九二爻相应,只要重用九二爻并用心专一,九二爻便可把国家带上正轨。六五爻有妇人柔顺服从之德,守贞从夫之象,守住柔顺正道可以获得吉祥,而用刚则必有凶险。按照王弼的理解,君臣关系看上去是主次颠倒,阴阳错位,君主反而是柔弱处下——“用心专贞,从唱而已”。

王弼的诠释背后其实蕴含着道家之玄思:君主想要治理天下,求贤辅佐,反而须以柔下居尊,降低身段,虚怀若谷,秉持柔弱谦下的态度促使各方力量的集合,使贤才们皆纷纷与之共事,为君所用,这样君主“以其善下之”,汇集天下万流而成为百谷王。

(三)无私无欲

《大有》卦六五爻辞曰:“厥孚交如,威如,吉。”王弼注曰:“居尊以柔,处大以中,无私于物,上下应之。‘信以发志’,故其‘孚交如’也。夫不私于物,物亦公焉;不疑于物,物亦诚焉。既公且信,何难何备?不言而教行,何为而不‘威如’?为《大有》之主,而不以此道,吉可得乎?”[3]49王弼认为六五爻以柔居尊,其可得吉,其原因是大有之主(君主)能“无私于物,上下应之”,“不私于物,物亦公焉”。王弼所言“无私”,是指君主所亲所爱不限于特定对象,不偏袒任何一方,“以天下心为心”,把权力建立在“广得民心”的道义基础上,这样上下相应而获得辅助,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并展现出一种超越、开阔、博爱的理想境界,并达到“不言而教行”之效果。这里可以比较参照《比》卦九五爻辞“显比”,王弼注:“为《比》之主而有应在二,‘显比’者也。比而显之,则所亲者狭矣。夫无私于物,唯贤是与,则去之与来,皆无失也。”[3]31-32九五,作为一卦之主,而只与六二相应,就是“所亲者狭”,君主应该“无私于物,唯贤是与”。

王弼强调君主应该“无欲”“无私”,这一思想来源于道家思想,《老子·第四十九章》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5]42《老子·第七章》:“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5]6。君主要无心无私才能德施周普,才能广应臣民,这样可以避免“显比”而流于“所亲者狭”,拥有无心、无私的心灵境界才能开展出超越、博大、开放的君主之道。

综上:王弼《周易注》六五爻辞注较多地吸收并运用道家的思想,以道解《易》,充分地体现其道家式的君主观:不为不察、虚己谦下、无私无欲等。

王弼诠释周易并不将思想局限于一家或学派里,而是以开放的视野,会通儒道以阐发义理,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既可以说王弼以儒解易,也可以说王弼以道解易。本文检视王弼对第五爻辞之注释,便可看出王弼具有“会通儒道”的思想倾向。

这种思想倾向或明或暗地呈现其君主观之描述中,九五爻辞注里,即阳爻居阳位,王弼更多是运用儒家思想对九五爻进行诠释,彰显其儒家式君主观:中正刚公、诚信惠心,修德化民。六五爻辞注里,即阴爻居阳位,王弼更多是借用道家思想对六五爻进行注解,呈现出其道家式君主观:不为不察、虚己谦下、无私无欲。王弼的君主观具有一体两面:阳与阴,刚与柔,儒家与道家式,其为传统学术思想中君主观赋予新的内涵。

王弼自身所处的魏晋时期,政治诡谲莫测、人心动荡不安,时代呼唤理想的君主。王弼透过《周易注》尤其是第五爻辞注,试图构建心中理想的君主以及其理想的为君之道。同时,经学衰落的时代里,儒家思想仍作为官方意识形态而存在,道家思想因子重新被激活,如何处理儒道思想之间的关系是魏晋玄学的核心问题,王弼巧妙地融合儒道思想,既深化《周易》阴阳刚柔观,又回应魏晋的时代主题,为魏晋玄学作出独特的贡献。

猜你喜欢

爻辞王弼中正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主体性”视角下的王弼“本无”思想研究
Investigation of the fast magnetosonic wave excited by the Alfvén wave phase mixing by using the Hall-MHD model in inhomogeneous plasma
无题(3)
《易经》家人卦九五爻之考究
临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辨析
王弼对老子思想中"无"的创造性诠释
基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