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构建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研究

2020-01-18霍倩倩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创民办高校管理体系

霍倩倩

(郑州商学院 金融与贸易学院, 河南 巩义 451200)

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中说明了对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即2015年起全面贯彻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到2017年取得重大成果,2020年形成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因此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是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推进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主要方向。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程度和进展,因为要想深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举措和出发点,这一举措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能为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撑。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民办本科高校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也必将有所作为,此类院校如何进行双创教育及建设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文献回顾

既有关于高校“双创”教育管理相关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其中以高校在“双创”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和当前高校在“双创”工作中存在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最为突出。具体分析如下。

(一)关于高校在“双创”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

高等院校的全日制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而其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则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大学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及培养质量关乎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质量的方方面面,因此高等院校特别是以应用型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民办高校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程中高校人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深化高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4]。关于高校在“双创”工作中的重要性的研究是学界历来重点关注的内容,相关的研究不胜枚举。总而言之,高校是“双创”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的“双创”教育问题也值得长期关注。

(二)高校在“双创”工作中存在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

目前国内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但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5]。曹承龙等研究认为创业、创新离不开实践,探索“双创”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需在理清实践教学改革的各项事务后选定关键事务,从制度、资源、宣传、考核等方面给出总体部署和详细实施方案,以营造创新、创业的人才成长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为社会输送紧缺的“双创”型人才[6]。与之类似的研究中,胡征从经管类人才培养视角出发分析认为对大学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建设包括课程管理,行政管理在内合理实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建立以师生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发展“产学研用”的教育模式是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7]。也有研究提出从完善评价标准和绩效制度,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打开思路、扩展经费来源,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创业环境等方面推动高校双创教育体制建设是高校“双创”教育管理工作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8]。成希和张放平通过对国内不同层次的40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调研,从发展历程、管理体系和内涵认知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形式以及不同管理体制的优缺点,指出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具体特点建立符合各自特点的双创管理体系,遵循创新创业的规律性,建立权责分明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和运转流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9]。此外,徐可、张伟佳、孙桂生和刘立国等也纷纷基于不同的视角对高校“双创”教育管理工作中突出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10-12]。

而聚焦到民办高校,王龙则认为民办高校的“双创”教育游离在教育教学之外,沉浸在自娱自乐之中及脱离于专业教学之外,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的出路在于:实现“双创”教育的三个转变,完善教育体系;发挥“双创”教育的三个作用,提高师资力量;把握“双创”教育的三个阵地,巩固教育实效[13]。谢聪利从民办高校物流学科发展层面研究指出从明晰定位、机制创新、环境改造、教师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发力促进民办高校物流“双创”人才的培养和质量提升,形成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14]。

尽管学术界围绕高校在“双创”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总结来看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意义研究和局部的问题探索研究,尽管有部分研究涉及到了整体层面的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和模式的相关问题,但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足;因此针对立足于高校整体视角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仍有待完善,而具体到民办高校在“双创”工作中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则存在更大的空白,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完善。鉴于此,本研究从整体层面分析民办高校如何构建“双创”教育管理体系,试图针对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管理工作的诸多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的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民办院校更好地开展双创教育及其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二、当前高校“双创”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双创”教育作为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全面推广,各高校以《意见》及其他相关政策为基础,结合学校及地方实际情况,确立了一系列高校“双创”教育管理工作思路,其中以“政府主导”、“政府主导+高校探索”和“政府扶持+高校探索+企业参与”三种模式最为普遍。

(一)“政府主导”型高校“双创”教育模式

所谓“政府主导”型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是指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以政府行政命令为基本导向,严格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策思想,实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受地区资源和学校条件限制,未就相关政策思想拓展延伸。该种模式的高校“双创”教育能够提升考核效率,便于统一考核指标,但限制了高校的主动性,同时各高校内部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在“政府主导”之下难以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因此该种模式下的“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局限性。

(二)“政府主导+高校探索”型高校“双创”教育模式

所谓“政府主导+高校探索”型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是指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统一指导,制定一系列的高校“双创”教育管理制度,各高校在相关政策的规范化管理和引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该种模式下,高校的“双创”教育工作严格遵循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规则执行,其自主发挥仅限于各项规章制度框架下的狭小空间,但该模式相较于“政府主导”型高校“双创”教育模式而言,高校在“双创”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权更大,自主发挥空间更大,能够适当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

(三)“政府扶持+高校探索+企业参与”型高校“双创”教育模式

在“政府主导”型和“政府主导+高校探索”型两种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探索基础之上,进一步衍生除了“政府扶持+高校探索+企业参与”型的高校“双创”教育模式,该种模式下,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开展“双创”教育的研究探索,企业则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三方面合作开展“双创”教育的探索。在该种模式中,政府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政策引导作用和平台搭建作用,高校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组织和教育平台效应,推动“双创”教育基础工作的落实,而企业则扮演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促进者角色,助力“双创”教育的实践和成果转化。

三、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标准

(一)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可持续

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关于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实施方案要与时俱进,在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大背景下能够根据“双创”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因此,在新时期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保证实施方案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实施方案要有前瞻性,方案既要针对当前的发展局势,又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迹象有预期;另一方面实施方案要灵活可调整,能够针对新事物有恰当的应对和调整措施。

(二)管理体系细则切实可操作

民办高校是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双创”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所述机构(或企业)的社会资源优势,贯彻相关政策精神,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避免假大空的形式主义政策和不切实际的实施细则,切实保证管理体系细则的可操作性。只有坚持可操作的基本原则标准,才能够真正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切合高校实际情况的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

(三)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统计,目前,教育部或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民办本专科高等学校249所,民办成人高校2所。民办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双创”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加快发挥民办高校在“双创”教育的突出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带动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是民办高校“双创”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坚持先行先试的发展思路,探索构建可推广可复制的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并逐步推广,以区别于公立高校的传统发展思路构建民办高校的“双创”教育体系,另辟民办高校的独特发展思路和模式。

四、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目前一些地方正在利用行政手段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但如何使全社会自下而上地形成鼓励创新、自觉创新的氛围,从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需要我们深刻思考。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高校在“双创”中仍需不断解放思想,勇于革新,与全社会一道培育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高校教育历来被认为是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以专业化教育为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业土壤的培育未得到足够重视。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应重视人才培养思路的转变,在继续发扬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业土壤的培育,深化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由单纯注重理论教育向理论教育与应用教育结合的思路转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基础知识体系和高校教育目标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出台的相关政策注重协调性

政府管理部门在出台“双创”高校教育政策时应加强协调性。当前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在“双创”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中倾向于一刀切,即一套体系使用所有类型的高校,一套模式在所有高校推广,尽管这种工作思路能够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能实现有效监管,但不同高校,尤其是不同层次、不同定位、不同背景的高校,在“双创”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有偏差,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鉴于此,政府管理部门在出台“双创”高校教育政策时应加强协调性,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建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机制

应当在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之上构建由各级政府牵头、高校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产学研相辅相成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新机制,通过校地合作或校企合作的方式吸引地方企业参与到双创教育之中,可以引入企业讲师到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经验分享或咨询服务等。当前“双创”教育全面铺开,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高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引导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大势,促进高校“双创”教育的有序高效开展;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合理管理运作社会资源,为“双创”教育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促进形成良好的“双创”氛围。而高校作为“双创”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应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协调各方资源,为“双创”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工作

应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工作,实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与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齐步走”。高校“双创”教育是以高校为主阵地,以社会为根基的一项长远教育计划,在创造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内部的“双创”环境基础上,应加强全社会“双创”教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应重视营造良好的“双创”文化氛围,以促进社会资源对“双创”教育的扶持和倾斜。

猜你喜欢

双创民办高校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