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高校思政教育的音乐载体探析

2020-01-18冯定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南疆思政音乐

冯定邦

(喀什大学 艺术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一、南疆高校以音乐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的维度

思政教育是对人的精神世界施加思想性和政治性影响,从而塑造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活动,是创造人“真”、“善”、“美”精神世界的教育[1]。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得是否深入、有效,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是否牢固,决定着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2]。当前,南疆高校思政教育已形成了以“五个认同”及“民族团结”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而其理论与实践往往需要借助于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在诸多文化形式中,艺术特别是音乐艺术对南疆高校思政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效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关键因素。在南疆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有较大比例,且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受地方经济、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众多学生步入大学,面对多元的校园文化和全新的生活环境有些无所适从,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如:面对考试、升学、就业压力,容易产生困惑和焦虑;面对“他文化”群体及与其他同学的现实差距,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引发社交困难等等。

在人类历史上,将音乐用于调节人的身心健康早已有之,对此,中外学者也都有相应论述,例如,嵇康在《琴赋》中曾谈及:“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3]。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指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4];现代科学也充分证明,音乐在人的生理及心理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帮助调整睡眠、缓解疼痛、提高生理运动机能,还可以引导身心放松,提高注意力、判断力和记忆力,在此基础上,帮助人们完善健康人格,丰富和启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基于此,音乐教育已成为高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

2.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人民使命感的强大动力,是我国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地处边疆,地缘环境复杂的南疆高校而言,不可忽视。长期以来,南疆高校通过多渠道积极开展“五个认同”等系列主题教育,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显著提升。随着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使爱国教育进一步发挥实效,让爱国主义情怀深耕于学生的内心,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对此,音乐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古今中外,音乐的政治教化作用一直被统治阶级所认同。我国儒家“礼乐合一”的音乐思想认为“乐”是巩固统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是“礼”的有效补充,礼的作用是确立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差别,而乐则注重和谐,有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当代社会主义政体与古代封建主义虽然有着本质区别,但在对社会稳定的诉求却是一致的,而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近代以来,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在民族兴亡及国家变革的进程。如《义勇军进行曲》、《走进新时代》、《七子之歌》等。因此,南疆高校可通过挖掘和展现一系列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有审美观念、行为习惯和表现意识的优秀音乐作品,在给学生带来美好艺术享受的同时,浸润爱国情怀。

3.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

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也是南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长期以来,南疆高校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各项活动,如:“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等,有效拉近了各民族师生的距离,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但部分学生受国语应用能力等因素影响,在与他人交际及知识获取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致使存在民汉交往不够深入,民族身份意识较强等问题。

儒家认为“乐”发挥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就在于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因而《乐记》有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5]可见,音乐在促进群体和谐方面发挥的作用事实上早已被认同。通过组织民汉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还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组织协调和适应能力,对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校园建设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南疆高校以音乐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南疆高校以音乐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的现实基础,笔者采用访谈法对南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开展情况及学生音乐素养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对音乐教育发挥思政教育功能认识不足

近年来,在自治区各级政府及援疆省市的大力扶持下,南疆各高校已具有相对优越的教学环境,部分学校的硬件条件甚至远超内地多数地方院校,然而各形式的音乐教育及实践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精神生活需求。在某高校接受访谈的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音乐类活动,如音乐会、社团活动等举办场次较少,日常校园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或目睹各类音乐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南疆高校对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广大非专业师生对音乐艺术的认识普遍停留在“娱乐休闲”的表层,对包含音乐在内的艺术学科持还持有一定偏见,忽视了音乐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致使音乐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无法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得到发展和提高。

2.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不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其一方面旨在强调思政课程应积极以包括音乐在内的其他文化形态为载体,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另一方面则强调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即“课程思政”,同思政课程共同构建新时代思政教育体系。

当前,面对师资力量短缺的现实条件,南疆高校无论在“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还是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前者而言体现为思政理论课依然惯用传统说教,缺乏同音乐等艺术门类的结合,使得教育内容晦涩难懂,以至于广大学生对思政课程形成一种“道德说教及政治宣讲”的刻板印象,很大程度影响了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对于后者而言体现为在音乐等人文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意识。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价值观引导而单纯注重知识和技能培养,割裂了“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因此可以讲,在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南疆高校开展以音乐等艺术为载体的思政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

3.公共音乐课程学建设力度不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聆听和欣赏音乐艺术早已融入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大学课程理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广大学能够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当前,南疆各高校普遍都已开设了公共音乐选修课程,但从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以喀什地区某高校为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是课程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近4年来,该校平均在校生人数为13000人,而公共音乐类线下课程平均每年只有1-2门,大部分课程性质为线上课程,致使相当一部分有意愿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面临选课难的问题,而线上课程由于存在监督体系不健全,师生互动性较弱等缺陷,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其次是由于师资力量短缺,课程设置较为零散;大学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有别于专业精英式的教育,应奉行全面化、普及化的教育思路,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为融理论传授、精品欣赏、艺术实践多层次结构。但据笔者了解,近4年来,该校所开设的课程大都以电影音乐鉴赏、中西方音乐鉴赏等课程为主,而类似于“合唱”等可开展的实践类课程则因相关教师课程任务繁重等因素很少开展;再次是课程缺乏监管,学生迟到、旷课、挂科的现象普遍存在。除此之外,配套教材短缺、教学内容单一、忽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也是课程建设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4.学生音乐素养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南疆地区基础教育面临着硬件条件差、师资力量短缺、学生受教育意愿弱等诸多难题,其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在适龄阶段未能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对音乐艺术知之甚少。进入大学后,相对优越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为艺术审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广大学生的精力更多地投入专业及必修类公共课程上,而对于提升个人艺术素养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受访的非专业学生中,95%以上的学生表示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音乐技能培训。而具备一定的音乐常识和实践能力的少部分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又对母体音乐文化之外的其他音乐文化了解甚少,我国其他民族及世界音乐成为知识盲区。同时受网络媒体等因素影响,相较于我国优秀传统音乐及交响乐、室内乐等高雅音乐艺术,广大学生更倾向于欣赏以流行歌曲为代表的通俗音乐。由此来看,在南疆大学生整体音乐素养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寻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结合存在一定难度。

三、南疆高校以音乐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南疆高校以音乐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建设应从管理制度、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层面自上而下营建起井然有序的教学管理体系,为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1.确立音乐教育地位,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学校层面应首先客观全面地定位音乐教育,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和道德修养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及优化人格素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国家下发的系列文件,如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 2001—2010年) 》等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立音乐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可设立专门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如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美育部等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具体、规范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评估制度,针对艺术教育的重点和特点,设立专门的研究课题,对当前大学生的美学和艺术追求趋向和特点进行研究,切切实实地探索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7]5-6

2.加强主体建设,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教师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立场坚定,业务精湛,愿意为思政教育事业奋斗的教师队伍,是发挥音乐艺术思政教育价值,推动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问题。面对当前南疆高校普遍面临师资力量短缺、人才招聘难度大等实际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则需采取必要手段,提升现有师资执教育人的能力。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需要提高的是其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可在入职培养环节中将育人功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体现出来,使其树立“以美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同时,可采取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及同思政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能力水平;对于思政教育者而言,需要提高的是音乐素养,同样可以采取入职环节专项学习及组织培训等方式进行提高。

3.完善音乐课程建设,扩宽思政教育途径

面对目前音乐课课时少、课堂内容枯燥、课堂效率低下的现状,重视和改进音乐课堂教学成为运用音乐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当务之急。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布局;兼顾音乐理论、欣赏和实践等多层次,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需求。二是加强教学管理;专门制定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按计划进行教学。在此,可将音乐类课程纳入到必修课体系,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为音乐教育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促使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中。三是优化课程内容;“民族创造了文化,反之文化也在塑造着民族”[8],如上所述,民族文化是族群成员价值理念、精神归属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有着强大的精神号召力。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音乐课程内容应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方向,以弘扬中华文化,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为目标,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对民歌、戏曲、民族器乐、民间说唱音乐等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地区音乐形式的讲解与赏析,体现中华音乐文化“多元一体”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在深切体验中华传统音乐艺术之美的同时,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精神。除此之外还要积极传播世界音乐文化精髓,让学生建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润物细无声”地发挥音乐艺术的思政教育作用。

4.推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丰富思政教育方式

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形的体现为由学校团体(教学单位、社团等)组织的,广大师生直接参与的多形式音乐集体活动,是音乐教育工作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具有着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等特点。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师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在熏陶和实践中感悟 、体验 、表达 、认识和理解音乐,还能转化为一种内生动力,激励广大师生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奋进,引导广大师生形成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核心价值观念。因而,校园音乐文化也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南疆高校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单一,辐射面较窄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引导音乐社团高质量发展;音乐社团是培养学生音乐特长的有效组织,是普及音乐教育,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针对南疆高校音乐类社团存在的覆盖面窄,活动影响力弱等问题,一方面学校管理层面上应做好政策保障和引导工作,为社团运作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具体而言应减化举办活动的审批流程,让广大学生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艺术创新等方面;还可确立专项奖励机制,对在音乐活动中有特殊贡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或是奖助学金评比的政策倾斜等等。另一方面,各音乐类社团自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讲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对社团成员形成有效约束力,为社团发展提供基本人力保障。同时还需提升举办各类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同指导教师及校外组织的交流,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二是推动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高雅音乐相较于通俗音乐,具有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和感染力,常见的形式有交响乐、室内乐、戏剧等等,这些高雅音乐艺术形式对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和道德修养品质,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但同时,高雅音乐的专业性要求也相对较高,对高校而言意味着需要具备一定的支撑条件,如优质的人力资源,规模化的演出团队等等。近年来,在办学条件相对优越和社会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院校,通过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为“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创造基础,各形式的高雅音乐艺术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常规事务,融入到了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对南疆高校而言,在当前本土缺乏优质文化资源的情况下,一方面可应充分利用国家的扶助政策,积极同对口援疆省市教育、艺术机构接洽,定期邀请业界名家及团体在学校开展多形式的音乐类活动。同时,区域内各高校间也可加强对话交流,尽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语

南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地区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发展目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在培养广大学生创造力,激发其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以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南疆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音乐艺术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积极作用,融思政教育于音乐载体之中,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质性发展。

猜你喜欢

南疆思政音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马振声书画作品
南疆干部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