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市政道路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法
2020-01-18刘晓强黎明
刘晓强 黎明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口增加、产业转型、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压力,市政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都受到了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提升城市交通顺畅度、提升市政道路质量水平,有必要对当前城市市政道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问题寻求有效解决方案。
一、我国市政道路现状分析
任何城市市政道路工程都涉及到多个环节和组成部分,简单来讲主要包括规划设计阶段、施工执行阶段和质量维护管理阶段,接下来本文从三个阶段分析市政道路工程现状:
1.规划设计阶段
(1)道路网络规划不合理
科学的市政道路工程应当在城市中形成合理网络,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路段顺畅通行,但目前很多城市受制于地形、环境及新旧工程问题影响,道路结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市政道路同干路系统之间缺乏连接设施,导致高峰期干道通行压力过大,或者市政道路网络没有合理分流设计,导致堵车成为城市道路日常普遍现象。
(2)施工图纸设计缺乏科学性
在具体市政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工作中,部分设计人员对项目的实际情况不熟悉,或者没有重复考虑该地区各类影响因素,导致设计图缺乏实用性。例如在道路弯道宽度和角度设计方面没有考虑实际,导致弯道通行效率降低;坡度和限高设计不合理,影响行车体验和后续通行管理;设计图纸未考虑项目地下及周边市政设施,导致项目施工时受到地下管道、设施的影响,造成工程停滞、临时改方案等情况。
(3)规划设计缺乏远期考量
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整体规划需要建立在远期评估基础上,然而以往和目前很多市政工程规划设计都仅仅考虑当下,或者远期考量力度不够,导致工程不符合城市远期发展要求。例如,一些工程错误估计了城市人口和汽车保有量增长趋势,在市政道路规划时过于保守,导致道路建成后不久便又迫于通行压力而进行改建、拓宽,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下图,现代城市市政道路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整个城市实际情况,并以发展眼光做长远规划。
2.施工执行阶段
(1)施工进度容易受影响
众所周知,城市市政道路施工环境非常复杂,会受到周边居民、产业、交通和气候环境影响,施工场地有限、时间限制大成为市政道路工程面临的主要难题。很多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容易受到城市环境突发状况影响,导致工程工期受到影响。
(2)施工质量较差
同样,受制于施工条件影响,加上施工团队先进技术应用意识不足,导致部分市政工程施工方法较为落后,其中采用的材料、设备和工艺都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城市通行要求。直接结果就是市政道路工程完工质量水平较差,工程投入使用后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同时工程耐久度不佳,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要求。
3.维护管理阶段
(1)缺乏有效管理制度
很多市政道路工程建成之后没有科学管理制度,对道路检测维护人员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其职能没有有效发挥出来。很多道路管理维护人员缺乏足够责任心,结果就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和补救,或者补救措施没有科学性,导致工程维管水平不达标。
(2)科学维护管理技术落后
很多市政道路工程维护管理团队检测维护手段非常落后,除了肉眼巡查以外没有更科学的技术设备进行深层次探测,导致道路内部结构损坏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而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将对相关区域城市秩序造成巨大影响。
二、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1.加强道路节点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细化不同节点的功能性设计和实用性设计,充分发挥道路节点功能。例如,对市政道路交叉点进行设计时要考虑通行量,既避免高峰期严重拥堵,又要避免道路资源大量长期闲置浪费。在此原则上应适当增加道路交叉点车道数量和宽度。再例如,对交通通行压力较大的道路节点,要重复考虑行车、步行人员实际体验,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作,对人行天桥、红绿灯以及城市景观设施等进行科学合理化设计。
2.做好全局规划和设计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团队需要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在市政道路规划方面做好全局考虑,主要依据在于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以市政道路为主题,对相关市政道路设施进行合理布点和协调,充分发挥各设施功能,避免成本浪费。同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对老旧市政道路的合理化改造,延长其功能效果,改造过程秉承循序渐进原则,避免大肆改建而影响城市秩序,同时确保成本体系合理化。
3.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管理水平
(1)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
根据市政道路工程规模和实际要求,在招投标阶段采用科学方法,确保符合要求的企业进入到评标阶段。在评标阶段,秉承客观原则,对投标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并评估其专业水平、行业经验等内容。在招投标过程中避免违规现象出现,确保所选企业从专业技术、施工经验到企业诚信素养都达到足够高的水平。
(2)做好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实行全过程造价控制制度,全面参与到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中每一个阶段。与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科学成本核算,对施工材料、设备、人员成本进行科学规划,对施工阶段的成本消耗进行核算,保证每个阶段造价管理水平达到要求。整个过程避免成本浪费、违规违法现象,确保工程在合理成本范围内保质保量完成。
(3)发挥监理功能
监理人员需要参与到工程每个阶段,对工程施工工艺和执行水平进行监督。联合施工负责人,对项目工艺、技术和执行方案进行审核,确保工程每个细节部分质量达到实用要求。同时,建立科学监理制度,让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监理人员参与监理工作,并且其本身也要受业主监督,避免监理过程出现违规现象。
4.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施工阶段,需要适当引进新兴施工技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水平。对施工团队技术进行审查,确保每个施工人员工艺水平达到高水准。对施工材料进行多方对比,做好材料应用效果评估,审查材料厂商技术生产资质和质量保证书。
另外,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协作。例如,在施工计划阶段,需要向城市通讯、水电、市政设施部门获取施工地地下及周边设施管道分布图,在施工阶段要与城市交通、水电部门进行工作协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施工行为对市政设施造成破坏,或者对城市秩序造成过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施工进度和提升工程质量。
5.做好市政道路维护管理
对旧市政道路及新建成道路,要落实维护管理制度。首先,组建道路巡查部门,由具备相关专业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对市政道路各个部分质量状态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进行解决;其次,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落实不同部门权责,让为市政道路质量维护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受到奖励,对玩忽职守或工作失误的部门进行惩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监督、通讯系统,确保市政道路使用状况受到实时监测,同时利用群众力量,及时获取道路质量问题信息,联合群众共同维护市政道路质量状态。
三、结语
总结而言,市政道路工程关乎城市秩序和长远发展前景,它的规划建设水平和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秩序和市民幸福度。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需要对市政道路工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估未来发展趋势,从专业角度出发,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规划设计、实际施工、建成维护管理等阶段工作的科学开展,全面促进市政道路工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