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在徽州民歌传承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2020-01-18孙四化
孙四化
(安徽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11)
一、引 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口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建设目标。[1]对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不断在提升,明确提出了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高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阵地,要实现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高校独有的校园文化是时代文化、民族文化及大学文化的统一综合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徽州民歌是古徽州地区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其内容和体裁丰富多样,有童谣、山歌、民俗、号子、小调等。徽州民歌是徽州当地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反映。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漫长的集体加工,成为人民的亲密伴侣,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徽州民歌的生存、传播与保护正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中,使之能够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任务,这对高校的社会功能发挥以及推动徽州民歌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地方高校是徽州民歌传承发展的引领者和倡导者
相比于其他社会组织而言,高校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文化传播、培养人才于一体的职能性组织。如何利用本土艺术资源,丰富高等音乐教育内容,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需要地方高校主动参与,共同协作形成一种文明、高雅的文化氛围。因此,在传承与发展徽州民歌过程中,地方高校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引领者、文化自觉的倡导者。
(一)民族文化的引领者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应该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高校主要包括了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四个职能。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文化传承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一个新的职责,是当代高校发展的自觉选择,同时也是对大学职能认知的一种拓展与延伸。在徽州民歌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作为民族文化的引领者,承担起保存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历史责任,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其先进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培养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而且将徽州民歌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底蕴,传递给人们,传播给社会。
(二)文化自觉的倡导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地方高校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应主动承担起文化倡导者的责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徽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自觉”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 年在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探讨班上首次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能对自身所处文化有一种自知之明,能够清楚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内在规律,并对其未来发展有着充分的认识。[3]而文化自信是指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在吸收与借鉴的基础上,认真对待自己的文化。如果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就不可能实现文化强国的发展道路。2015 年,方李莉编著的《“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非遗”保护》的第四编中提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和保护需要文化自觉,只有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高度,才能从“文化自觉”逐步走向“文化自信”。[4]提倡“文化自觉”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促使人们去真正研究它、发现它、保护它。
徽州民歌从申遗至今,并没有取得我们想象中的硕果,而是面临着文化传承人减少、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的严峻形势,徽州民歌作为徽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涉猎其中的专家和学者寥寥无几,徽州本地人对徽州民歌也淡漠和忽视。除了经济上的落后、观念上的偏差、民歌保护机制的缺乏等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徽州民歌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就是缺乏一定的“文化自觉”。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应承担起文化自觉倡导者的责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代特征和时代潮流相结合,从学生入手,通过加大对徽州民歌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宣传,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民歌保护的重要性,以科学的眼光、辩证的观点来对待徽州民歌艺术,并自觉去研究它、传承它,这样才能产生坚守徽州民歌艺术的自觉,才能产生文化自信,进而实现文化强国,推动社会进步。
三、地方高校是徽州民歌创新发展的实践者
创新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动力。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桥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会上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这也就意味着,在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高校具有文化创新的重要职能。为此高校理应承担起文化创新的重要责任,并积极去探索与实践,通过自身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利用资源优势整理改编徽州民歌
由于徽州民歌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还具有方言化的特点,从而使得徽州民歌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异常困难。徽州民歌要想被更多的人群接受,就应该民歌新唱,即在充分挖掘徽州民歌底蕴内涵和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的方式去丰富其内涵。地方高校作为知识的聚焦地,积淀了大量的知识文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地方高校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的基础是对徽州民歌的继承与深刻把握,对具有浓厚文化氛围、文化传统和历史积累的经典文艺作品,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在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新时期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对所传承的文化知识做出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认真分析优势、找准定位、保持特色,并有原则、有意识地进行大胆的创新,积极整理改编徽州各地民歌,使得民歌“新”唱成为时尚,让徽州民歌为更多的人群所接受,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了解徽州民歌、了解徽州音乐文化,并参与到徽州民歌的保护中来,从而促使徽州民歌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利用科研优势创新徽州民歌传承方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徽州民歌的传承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徽州民歌传承,可以保护徽州民歌的成果,比如传承人的活态形式、口头文本、书面文本、影像视频等,进行数字化的存储,并进一步进行组合和传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科研优势,通过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的创新,开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徽州民歌传承与发展方式项目研究,结合徽州地域历史、徽州文化、地理信息等相关资料,构建徽州民歌的数据库,并且利用校园网平台扩展徽州民歌的传播范围,这样既可以解决传统民歌传承中一些文字资料受到环境因素、保存时间和使用次数无法进行长期保存的不利影响,又能达到徽州民歌传承人口传不能实现的效果。积极促进文化传播,这也是现阶段利用网络技术对徽州民歌进行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徽州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高校应充分借鉴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盲从、不保守,要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敏锐洞察力和独立判断力,建立一种宽松活跃的学科科研氛围,让学校所有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做到推陈出新、有所创造,引领徽州民歌艺术传承创新,以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四、徽州民歌与地方高校教学的关联互动发展
在徽州民歌传承人的现状面临断层的严峻形势下,要实现徽州民歌艺术的长久传承与发展,地方高校也要履行教育为文化传承服务的职责,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培养徽州民歌的表演传承人才。地方高校在传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上具有教育资源优势,其强大的信息和人才资源以及先进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无疑能为徽州民歌的研究、教学和传播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文化人才的培养者
徽州民歌作为区域性的优秀文化代表之一,可以对地方高校音乐课程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鲜活源泉和价值参考。[5]地方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建立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平台。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将徽州民歌里所蕴含的社会认知、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等功能传播给学生,这些功能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应提高徽州民歌传播的效率和水平,将健康的、高尚的徽州民歌艺术传播给广大师生,以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为徽州民歌的发展创新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二)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
目前,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学体系仍以西方音乐体系为基础,这种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高校教育师资尚缺民间音乐文化视野。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徽州民歌在高校传承有效开展的关键。地方高校创新民族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应形成相辅相成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可将徽州民歌引入到声乐教学体系中。通过开发徽州民歌校本课程,丰富与完善徽州民歌教学体系,让学生系统学习徽州民歌的唱腔曲调、方言特征,同时掌握徽州民歌一些独有的演唱特征,并通过开展徽州民歌的相关活动或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徽州民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将徽州民歌全方位渗透到高校教学中,为徽州地区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业人才,有效推动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五、结 语
徽州民歌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凝聚着数代徽州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知识传承、创新、传播的重要阵地有着丰富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地方高校在徽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中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徽州民歌引入地方高校中,不仅能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而且强化了学生对徽州民歌的认知和领悟,促使学生从“一无所知”到“深入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最终,促使徽州民歌在地方高校教育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丰富和完善地方高校音乐、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促进地方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