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的统战理论与实践
2020-01-18罗佳佳
罗佳佳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湖南 郴州 423000)
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少年时代就深受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思想。1920年,他参与创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后,邓中夏逐渐走上了一条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道路。邓中夏是最早的五十多名共产党员之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实践家, 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先驱, 从事了大量的统战实践并形成了统战理论,对统一战线问题提出过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为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邓中夏对统战工作的理论贡献
在统战实践过程中,邓中夏总结经验,对统战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统一战线的重大理论问题做了较为全面正确的阐述, 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一)壮大革命力量是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3同样,这也是统一战线的首要问题。邓中夏较早认识到了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并且能在与其他党派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争夺领导权,这在全党甚至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中都是屈指可数的。他在不同场所, 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宣讲工农商学联合阵线问题,指出“有联合战线则革命势力增大而高涨,无联合战线则革命势力削弱而衰落”[2]240。在《本团应注意农民运动》一文中,他指出:“中国新式工业下的劳动者,可统计的只不过六十三万余名,充其量亦不过一百万名。即令这一百万劳动者通通能够组织在一个权力集中的统御之下,恐怕在四万万人当中还是一个小小的数目罢,何况这些劳动者或为了宗法思想的浸润与遗传,有许多尚无阶级的意识与觉悟; 或为了军阀资本家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摧残,有许多尚无斗争的胆力与勇气;所以中国欲图革命之成功,在目前单靠一个劳动阶级孤军苦战恐难济事。”[3]244为壮大革命力量,邓中夏尤其强调工农联合。邓中夏较早地注意到了中国农民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国农民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一文中,他强调:“必须把散漫的农民团结起来组织农会,并组建既可防御兵匪、又可立呼成军,为革命之用的农民武装——民团,否则农民运动始终是软弱无力的。”[3]346-347这就基本上论述了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没有提及的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问题。在《本团应注意农民运动》一文中,他指出:“现在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谁也承认还是农业。新式工业不过几个通商口岸与铁路矿山及其附近有些罢了。农民至少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中国不革命则已,欲革命我们不教育,煽动,领导这占人口大多数之农民积极地参加,哪有希望。所以我们现在要积极分出精力来做农民运动,是不该有疑问的,是必须充分了解的。”[3]244-245后来他还发表过许多关于农民运动的精辟见解。尤其是在国民大革命后期,如何对待农民运动问题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焦点,邓中夏把争取农民问题提到了挽救革命危亡的高度。在中国现代史上,邓中夏是第一个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知识分子,是最早提出工农联盟理论的第一人。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根本指针
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为了“政治上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4]443。告诫我们共产党在与其他政党建立合作关系时,必须坚持领导权。1923年“二七惨案”之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取消工人运动和否定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倾向。党的总书记陈独秀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指出:“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固然是重要分子,然亦只是重要分子而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产业幼稚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数量上是很幼稚的,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中国绝大多数的工人。还没有自己阶级的政治斗争之需要与可能。”[5]107邓中夏强烈反对陈独秀轻视工人阶级力量的观点,指出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其独立性并争取革命领导权。邓中夏说:“只有无产阶级有伟大集中的群众,有革命到底的精神,只有它配做国民革命的领袖。只有无产阶级一方面更增进强大他们自己的力量,一方面又督促团结各阶级微弱的散漫的力量——联合成一个革命力量,方能成就目前国民革命以及将来社会革命的两种伟大事业。”[3]484-485
在统一战线中争取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在中共早期领袖中,邓中夏的贡献是较为突出的。邓中夏对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主力军和领导地位等一系列关系中国革命根本问题的理论,是党内少数人的意见,以陈独秀为首的党的高层最初并不接受邓中夏的理论。由于家长制作风严重的陈独秀在中共代表大会上对邓中夏的点名批评和指责、 排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共二大五名中央执行委员之一的邓中夏,在中共三大上被降为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共四大上未能进入中央委员会。但邓中夏没有因与陈独秀政见相左而退党,他毫不动摇地留在党内,坚持同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斗争。经过革命实践检验,证明邓中夏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领导权的理论是正确的。尽管陈独秀当时没有采纳,但这一理论很快便为党内外所接受,对中国人民大革命乃至于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三个结合是统一战线的根本策略
1.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
《共产党宣言》 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6]306。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是警醒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既要着眼现实又要放眼未来,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目标。邓中夏认为:“革命党的眼睛虽是远视,落后民众的眼睛却是近视的,这是我们所不可不知的。所以在革命的进程中,由目前切身的部分利益引导落后民众到最后目的的全部解放为不可少的革命策略。”[2]243他通过创办劳动补习学校教工人识字认字,建立工人俱乐部帮助工人“缩短工时”“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又撰写理论文章,在工人中宣讲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从而唤醒工人的阶级意识和爱国情感,为反帝反封建做充分准备。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相结合上,把省港大罢工与收回香港的伟大斗争结合起来,为坚定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信心和斗志,邓中夏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对英帝国主义及香港的政治、 经济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刻分析,得出英国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的科学论断,从而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收回香港的历史必然性。邓中夏多次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收回香港。他认为当前的斗争目标应该是:“第一,要政治自由;第二,要普遍选举……无论商人也好,工人也好,统统要有选举权;第三,要民族自治……香港33万中国人,要自己组织政府,自己治自己。”[5]166-167
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邓中夏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过程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省港大罢工初期, 为了打击英国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对香港决定实行全面封锁政策。这对英帝国主义形成了打击,但也影响了广东本身的经济生活,阻断了广州的对外交通。因为自清朝乾隆以来,广东粮食便不能自给,要从越南、缅甸进口大宗洋米。实行全面封锁以后,交通断绝,市场商品减少,商人受到损失,市民生活亦受影响。对商人的利益不管不顾,统一战线随时有破裂的危险,邓中夏意识到了这个重要问题。他为争取广东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提出“工商联合”的口号,成立“工农商学联合会”,对商人采取的政策是只要他们的生意不经过香港澳门,只要不是英国的货物和商船、都可以灵活变通。由于采取了“单独对英”的政策,商人在参加对英帝国主义的斗争时还能获取利润,从而获得了广大商人对省港大罢工的支持。
省港大罢工初期,共产党在香港的影响力还很有限。很多工会头子都不是真正的工人出身,甚至有些还是反动落后分子,他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对工人收取会费,剥削工人的劳动成果。但他们权大势重,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却相当大。要实现香港罢工,罢工要取得成效,的确少不了这些人物的支持配合,没有他们罢工也开展不下去。根据这种情况,对他们也作了必要的妥协和让步。邓中夏等领导人考虑到这类工会的上层人物求名、 求利、求权的思想严重,就给他们的领袖发工资,灵活地提出罢工由各工会发动,罢工工人回广州后仍由各工会自己管理,想要职位的也可以适当提供职位。这种适时和适当的让步与妥协是在保证对罢工总领导权的前提下的让步,坚持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3.团结性与斗争性相结合
在发动省港大罢工时,邓中夏就特别注意争取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合作和支持。罢工初期,党内就争论不断, 有些人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省港大罢工只能由共产党领导, 不能让国民党过问,害怕国民党夺去省港罢工的独立领导权。邓中夏强烈反对这种关门主义,他指出“不仅要国民党过问,而且要拉国民党来过问”[2]625。他认为拒绝国民党的过问,实际是拒绝国民党帮助,“假若当时不取得国民党帮忙, 的确罢工不到一个星期便要倒台”[2]625。另一方面,当时国民党右派对共产党针锋相对,到处散布“国民革命尚未成功,工人不能就要求他们的经济利益”[7]32“国民革命是为了全民族利益的国民革命,工人不能只顾自己的阶级利益”[7]32等言论,邓中夏又予以坚决的回击。对国民党左派注重团结,对国民党右派注重斗争,邓中夏始终坚持了团结与斗争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统战理念。
二、邓中夏对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联合青年学生树先锋
邓中夏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接触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邓中夏接受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4 号,邓中夏率北京大学浩浩荡荡的学生游行队伍,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举起了火烧赵家楼的火把。火烧赵家楼掀起了五四运动的高潮,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19年5月6日,北京学生联合会成立,邓中夏担任联合会宣传股主任,参与领导北京和全国的学生爱国反帝运动。邓中夏作为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代表, 先后到上海、湖南等地组织学生运动,在他的推动下,上海学生联合会、湖南学生联合会乃至全国学生联合会相继成立, 全国学生反帝爱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二)发动工人运动立潮头
十月革命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发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李大钊号召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期盼知识阶层作民众的先驱”。正是在他的引导下,北京大学的邓中夏等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活动。邓中夏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通过组织平民讲演团、开办劳动补习学校、 成立工人俱乐部等方式深入到工人集中的地方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走向工人深入工人的知识分子并不多,但这终究是开了先河,从此,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遵循的新方向。邓中夏先后组织和领导了长辛店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罢工和省港大罢工等, 成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为壮大革命力量赢取了广泛的力量支持。
(三)推动国共合作当骨干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国革命的敌人是“三座大山”,仅靠几个知识分子是无法与他们相抗衡的,必须寻求广泛的同盟军。要壮大革命力量,不仅要联合青年学生、发动工人运动,各个党派也要联合起来,国共两党也要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早期对统一战线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921年中共一大是拒绝与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的。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1922年8月, 中国共产党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等问题。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以“党内合作”形式要求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正式达成。事实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最早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提出的建议,当时党内很多人并不赞成,邓中夏坚决同意马林的建议。筹备中共一大,亲自参会中共二大、西湖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在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 邓中夏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他的意见在探讨、酝酿、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并加以采纳,为国共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作为学生运动的领袖,邓中夏为联合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始终冲在最前头。作为工人运动的领袖,他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探寻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支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关键人物,他强调,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的需要,应有正确的合作策略。国共合作之前,中共党员的数量只有400 多人, 国共合作达成后,中共党员人数迅速增加到五六万人。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邓中夏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贡献了重要力量。
三、邓中夏统战理论与实践对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启示
邓中夏的统战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的宝贵财富,既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又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注重联谊交友,画出最大同心圆
邓中夏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各阶级间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邓中夏找到建立统一战线的立足点,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正是基于此点,各阶级才能联合建立起反帝爱国统一战线。邓中夏在统战工作中,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青年学生,只要是反帝反封建的,他都积极争取、广泛联谊交友,从而巩固发展了革命统一战线,为反帝反封建提供了广泛力量支持。当前,要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就要高高举起爱国主义旗帜和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
(二)坚持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
统战工作,既要求“同”,也要存“异”,两者不可偏废。没有“同”,就不可能建立起统一战线;没有“异”,也没有必要建立统一战线。邓中夏在开展统战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针对不同的统战对象,坚持求同存异原则,争取了很多中间势力对革命的支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发展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有了巨大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统战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8]所以,我们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进一步拓展统一战线成员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对于一切违背和削弱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对于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不同认识和意见,要鼓励提出,不能压制和打击。
(三)建立社团组织,架起互动连心桥
邓中夏是一个特别注重社团组织建设的人。他组织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还有各种工会组织和俱乐部,通过这些社团组织,把各种革命力量联合起来了。在《海员宣传问题》一文中,他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必要性:“你想一个几万人的团体,仅仅只上层有一个工会组织, 而下层没有基本组织,这个工会不是‘上不连天,下不在田’悬了空吗? 比方军人, 光有总司令部是不行的, 必得有‘连’有‘排’有‘棚’的基本组织。工会也是一样,上面固然要有个总工会以总其成,下面必得有‘支部’有‘小组’的基本组织。”[3]487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留学生联谊会、新媒体从业人员联谊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联谊会、律师协会、会计协会等社团组织相继成立。这些社团组织凝聚着一大批党外知识分子以及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由职业者、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统战成员。而这些人员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新形势下,统战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把社团组织纳入统战工作范畴,通过党外知识分子以及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由职业者、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所在的组织了解情况,开展工作,把做好社团组织统战工作作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重要着力点。以这些社团组织为平台和载体,在统战部门和统战成员之间架起良好的沟通桥梁,通过社团组织来做好统战成员的工作。
纵观党的历史,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统战工作仍然是我们党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9]。邓中夏的统战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宝库中应予以充分肯定的宝贵财富,对于提升新时代统战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