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学报英文摘要常见错误分析

2020-01-18胡志利

关键词:被动语态主语学报

胡志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要是大学学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术交流国际化的加深凸显了英文摘要的重要性,提高大学学报英文摘要的水平对于提高论文质量和学报的学术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从语篇结构和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摘要翻译,但是少有从实践分析中着手研究大学学报英文摘要的翻译,本文从全国部分(各)大学学报英文摘要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语句,从翻译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常见的错误有标题错误、语法错误,标点错误,拼写错误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语法错误,可细分为主谓错误,动词时态语态错误,短语固定搭配错误,连词、介词、代词、限定词错误等。这些错误中主谓错误和动词错误约占错误总量的75%以上[1]。笔者主要以部分(各)大学学报英文摘要中的语法错误为例进行了分析,文中所举范例均出自全国各大学学报。

一、文章标题翻译常见错误

英汉两种语言根植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英语重形合,句法结构严谨,汉语重意合,表达方式灵活。大学学报文章标题多以偏正式名词短语为主,主谓宾结构俱全的句子不太常见,最常见的中心词为“研究(research)”“分析(analysis)”或“比较(comparison)”等,翻译时应调整好中心词与其他词语的结构顺序,做到既简洁明了,又重点突出。中文标题中经常会出现“初探”“浅析”“略述”“思考”“刍议”等词语,翻译的时候不必逐字对应,可直接翻译为:The(A) Research on.../The(A) Study on...。译者应深入了解标题中词语的准确含义,联系内容的整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真实且符合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的词语选择,才能做好英语标题翻译[2]104。我国在 1987年发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明确规定: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标题所用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标题(多用英文),外文标题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3]。

例1:江西民间宗教演变略述。

原译: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of folk religions in Jiangxi.

改译:The evolution of folk religions in Jiangxi.

例2:对赣西北客家移民社会婚姻传统嬗变的调查与思考。

原译: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changes in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of Hakka immigrants groups of northwest Jiangxi.

改译:On changes of Hakka immigrates’ marriage customs in northwest Jiangxi.

例3:河北太极拳文化事业发展之我见。

原译:My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bei Taijiquan.

改译: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jiquan culture in Hebei.

分析:例1、例2和例3原译是逐字翻译,如把“演变略述”直译为“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把“嬗变的调查与思考”直译为“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changes”,把“……之我见”直译为“My view of”,显得啰嗦、笨重、不够简洁,改译之后直扣主题,在表达上更加贴近标题翻译的规范,因为英文标题的翻译通常选取字形短小,意义丰富的词语,其形式往往不同于日常生活用语,例如用ban来代替prohibit表示“禁止、限制”。从以上三个范例还可以看出,中文标题翻译成英文标题之后,篇幅会变长,为了符合国家标准和英语习惯,应该尽量使标题简洁明了。改译后的三个标题分别省略了A brief introduction,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和My view, 介词on放在标题之首即可表示The study on或The research on(对……的研究)。

二、语法翻译常见错误

(一)主谓不一致或无主语

中文摘要的规范要求不得出现“笔者”“本文”“本研究”等词语,因此汉译英时会遇到大量的无人称语句,如果按照中文摘要的形式直译就会造成句子不完整、错译、漏译。这种情况一般使用被动语态进行翻译,或者使用增补法补全主语来解决,翻译过程必须特别注意主谓一致的问题。增译的手法准确、有效,表达富有张力,例如:“Golden Brooms award,China’s worst”直译为“金扫帚奖中国最差”,这样的翻译意义表达不明确且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金扫帚奖是中国电影节新增的奖项,由网民在网上投票选出年度最差电影,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让读者关注中国电影,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非常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翻译时要力求引人注目,将其翻译为“中国电影节‘金扫帚奖’公布,最烂影片:你看过几部?”增补一个问句“你看过几部?”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从而增强中国电影的影响力。这种增译手法,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十分有效[2]105。

例3:从对汉语的教学实践出发,对泰国学生使用由“时候”构成的时间结构的偏误现象做了梳理。

原译:From the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the phenomenon of errors in Thai students using temporal structures classified.

改译:A survey is made of the phenomenon of errors in Chinese temporal structures made by the Thai students, which are found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例4:考察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的情绪加工特点,从而为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原译:To investigate the emotion-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pression scale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designing intervening countermeasures.

改译: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motion-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cales of depression to provide scientific grounds for designing intervening countermeasures.

例5:分析了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原译: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改译: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analyzed.

例6:结果表明,葡萄枝条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导管,其大小、两端斜度和具尾情况各不相同。

原译: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vessels that differ in size, slope of both end walls and tails.

改译: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vessels that differ in size, slope of both end walls and tails.

分析:汉语是意合语,就算句中没有主语,读者也能通过逻辑思维明白所指;英语是形合语,缺少主语就不是完整的句子[3]4。例3原译中主语是the phenomenon,谓语动词是classified,两者不能匹配,改成被动语态才能符合英文的规范。例4原译没有谓语动词,不是完整的句子,需要补全主语。英语的名词有单复数的变化,动词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必须保持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一致性。例5原译主语The relationship是单数,而谓语动词部分却用了were analyzed.例6原译主语The results是复数,谓语动词却使用了indicates单数的形式,都是不正确的。

(二)短语固定搭配错误

英语中很多短语的搭配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翻译英文摘要时不能凭想当然,遇到难以确定的词语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业人士,最好是英语母语使用者,以找到正确的表达方法。

例7:虽然前者是一种乐感文化,彰显的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特点,但是后者却蕴含了神本主义特征,是一种罪感文化。

原译:Although the former is a kind of cheerful 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humanism, but the latter shows a deity feature, a kind of miserable culture.

改译:Although the former is a kind of cheerful 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humanism, the latter is a kind of miserable 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ity.

例8:该研究为解决此类紧急事件提供了很好的办法。

原译: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good solution for such kind of emergency events.

改译:This research provides us with a good solution to such kind of emergency events.

例9:……基于各种决策环境……

原译:…based in various decision-making environments…

改译:…based on various decision-making environments…

例10:通过精确判断线条的形状,该芯片可以控制齿轮。

原译:Judging the shape of the line accurately is able to control the steering wheel.

改译:The chip is able to control the steering wheel through judging by the shape of the line accurately.

分析:例7中“虽然……但是”在汉语中是成对出现的词语,而在英语中Although一个词就包含了这种让步转折关系,不必在主句之前再加but了。例8原译中有两个比较常见的词语在搭配中容易弄错:provide通常接双宾语,和with搭配使用;“解决问题的办法”solution后面要接介词to而不是for。例9“基于……”的固定搭配是based on,通常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后做后置定语。例10中“判断”翻译成英语时,通常情况下动词Judge要和by连用,比如成语“以貌取人”就是judging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 此外,例10原译还犯了第一节里谈到的主谓不搭配的错误,judging…这个动名词短语做主语而谓语动词部分却是is able to…,前后不能搭配,因为“判断”这个行为并不能控制“齿轮”这个宾语。

(三)时态语态错误

英文摘要中的时态应该统一,常用的时态一般有两种: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在陈述研究目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意义时多使用一般现在时,因为这部分内容通常属于对客观事实、永恒真理和自然规律的阐释;说明研究过程、描述获得数据和实验结果时多使用一般过去时,因为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对过去某一时间进行了的研究或实验的描述。有时也会用到完成时态,主要是为了把已完成的实验或研究与现在联系起来[3]4。

学术论文注重客观叙述,排除主观色彩,因此被动语态在英文摘要的翻译中应用广泛,因为中文摘要的叙述中经常省略主语,无人称句子较多,所以在翻译英文摘要时使用被动语态可以保持句子的完整性,而且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可以不用提及动作的执行者,使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客观[4]。如果主语及动作的执行者明确,主动语态也可在英文摘要中使用。而张玫对《科学》杂志(2004~2008)五年中361篇文章英文摘要的研究发现,被动语态的使用仅占17.4%,而主动语态的使用占了67.4%[5]。这说明人们还是习惯于使用主动语态,这主要是受到中文表达习惯的影响,应该提倡在翻译中文摘要无人称句时多使用被动语态。

例11:旨在追溯其缘起及历史发展轨迹。

原译:We are going to trace the origin and history development traces.

改译: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trace its origin and history traces.

例12: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原译:Great changes have been taken place in this area since 2008.

改译: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area since 2008.

例13:研究发现光速是音速的90万倍。

原译:The research found that light traveled 900 000 times as fast as sound did.

改译:The research found that light travels 900 000 times as fast as sound does.

例14:以大米为原料酿造混浊型米酒,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加曲量……经此研制的米酒营养丰富,口感柔和,有特殊的米香味。

原译:Rice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 for brewing turbid rice wine and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n to make sure the best amount of distiller’s yeast…The nutrient-rich rice wine after being optimized design had special rice fragrance with good taste.

改译: Turbid rice wine was made from rice through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hich was to determine the best amount of distiller’s yeast…The optimized rice wine is nutritious with special rice fragrance and tastes good.

分析:比较例11中原译和改译可以发现,改译之后行文显得更加客观,改译中的origin and history traces被凸显出来,而原译中使用We are going to trace…则给人一种we更为主要的错觉。例12 中Great changes做主语时不用被动语态[6]。例13主句为一般过去时,宾语从句本来应该跟主句的时态一致,但是“光速是音速的90万倍”这是个客观事实,应该使用一般现在时。例14前半部分为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数据的,使用一般过去时,后半部分描述的是研究结论,应该使用一般现在时。例11、例12和例13因为主语明确,改译之后依然采用了主动语态。而例14中酿酒的施动者是谁并不重要,所以采用了被动语态,没有提及动作的执行者。

(四)拼写错误及标点符号错误

拼写错误主要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尽管office办公软件具有自动纠错功能,提醒作者输入有误,但是英文摘要中的拼写错误依然不少,印刷出版之后给读者造成很大困扰,难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摘要的时候一定要严谨细致,认真负责地检查有无拼写错误。

标点符号错误是最容易令人忽略的错误,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标点符号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书名号、顿号、句号和连字符等方面。英文中的书名、文章名通常用斜体来表示,而不必用《》括起来;英文中没有顿号,名词列举表示并列时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来分隔。句号方面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全角半角转换上,在有些英文摘要中偶有发现使用汉语的小圆圈句号。英文中连字符(hyphen)前后没有空格,在一些复合形容词比如emotion-processing,application-typed中连字符的位置就相当于一个字母,不用再加空格分隔。此外,英文中省略号是三个点“…”,与中文也有区别。这两类错误在英文摘要错误中所占比例不大,只要译者认真细心是能够避免的,在此不再赘述。

结 语

英文摘要是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提高大学学报的质量,必须要提高英文摘要的质量,好的英文摘要是优秀科研成果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扇窗户,对我国学术期刊与国际学术期刊更好地接轨,使我国的学术成果更准确、更顺利地传播到世界去有重要的意义[7]。英文摘要的质量不仅关系到读者对学术科研和期刊质量的评判,还关系到科研成果国际化的进程。英文摘要的翻译要求就是正确理解,准确表达,细致一些大致分可为三个方面:一是英文内容必须与中文内容相一致,不得任意添加或删减中文摘要的内容;二是英文表达要符合国际通用的英语语法、句法规范,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能懂、爱读;三是能够体现中文摘要原文的神髓,自然科学应平实客观,摒弃冗余模糊的表达,力求准确[8]。人文科学应语言优美,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大学学报英文摘要的翻译涉及面非常广,内容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翻译起来很有难度,译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扎实的翻译功底,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虚心求教的精神,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因为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的词语也不断产生,只有不断学习、开拓眼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例如最近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都熟悉了一个短语a bite of China,十八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借用了这一表达方式,提出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to ensure that every bite of food we eat is safe)。翻译工作者应该拓宽文化知识面,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9]。只有这样才能使英文摘要的翻译既符合大学学报的编辑规范,又合乎英文的语法规范,更快更好地与国际化接轨。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主语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被动语态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