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载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20-01-18熊霖,张琼
熊 霖, 张 琼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合肥 23003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到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2]。从以上多项国家重要文件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我们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教育事业至关重要,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参观复旦大学时讲到,未来真正改变社会的只有两样东西,其中一样就是教育。无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极为重视教育兴国安邦的作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工作,决定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前正在高校就读的一群“95”后思想与过去“85”后截然不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暴露出新的弊端、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结构、组织、形式、方向和重心不再符合时代需要,高校没有及时发现并做出调整。某些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偏狭、扭曲,道德取向的迷惘与混乱、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高校没有予以足够重视。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突出问题,高校及有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并尽快制定修改方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相对老旧、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始终把老一套同样的课程内容重复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时代在更替,世界瞬息万变,政治形势自然今时不同往日。但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内容自始至终没有调整,没有汲取时代发展的营养,也未能给学生注入新的思想活力。此外,高校在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方面,遵从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势必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课时量,很容易导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赶进度,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水平。另外知识输出多以理论输出为主,学生缺少实践案例教育,学生从课堂上捕获的浅层知识难以使他们真真切切地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涵。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会在考前单纯地死记硬背。事实上,学生并不知道学校开设课程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自然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长远目标。
课程讲解方式较为单一,除传统的黑板式、教师口述式、PPT播放式、观看纪录片式,几乎没有其它新型的上课形式。课程教学方式较为机械、缺少必要的互动,课上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完成任务式的学习,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获得感是检验教师课堂效果最主要的标准,务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不合理之处势必会桎梏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现有问题,实事求是、理性分析、做出调整、推陈出新。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创新教育载体是必由之路。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而言是幸福的,尤其是中国的高校学生,一是远离硝烟战争没有生存安全的威胁;二是绝大部分学生免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负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思想的渗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严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确保大部分学生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没有给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足够的重视。上大学是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脱离温室的庇护,出门远游,开启个人的学习生涯。高校聚集着五湖四海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生活习惯,大家需要相互磨合、接纳对方、适应新环境、融洽相处。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人际交往问题、自卑问题、心理障碍、情感问题等是众多校园问题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它们还会诱发其它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形成成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很容易做出不理智、冲动、甚至错误的决定,这时他们迫切需要学校教师及时疏导、分析问题原因、解答困惑、给予指导意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人监管督导,在高等教育阶段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部分人放飞自我、逃课缺席、考试作弊、屡次挂科、违反校规校纪,结果遭受处分、没法正常完成学业。学生群体之间相互攀比,追求名牌,盲目追星,消费水平超出自己经济负荷,给自己带来麻烦,给家人带来伤害。正是学生这种功利主义、金钱至上观才使校园贷等非法业务应运而生。当前学风浮躁,有的学生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过于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随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及渗透,个别大学生的思想信念、政治信仰、价值观、行为取向在逐渐变化。有人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不正当的言论,没有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迫在眉睫,我们务必加快速度,对症下药,攻坚克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学习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牢记这三个规律,深入贯彻实施。我们要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建设,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学校多群体之间关系,以互联网为载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与完善。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只有青少年有信仰,有理想,有目标,有担当,才能给国家带来力量,才能给民族增添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一项关于人的工作,必须要全程以学生为核心,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深地烙印在青少年的脑海,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觉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依托现代化信息媒体技术,把中国的发展变化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宣传片、纪录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学生对中国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全方位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学校或班级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可通过微博、公众号、抖音、头条号、学习强国、易班等网络平台收集学生的意见,让高校学生获得参与感,从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线上模式,经常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征文、演讲比赛、摄影等各项活动,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时刻心系祖国,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
(二)加强学生、教师、党团组织等多群体之间亲密联系
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丰富的知识涵养。“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4]大学期间正是青年人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广泛阅读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著作,为毕业后服务社会服务祖国提供充分的知识储备。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咨询。目前手机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大学生更是人手一部,几乎是“机随人走”,手机时刻不离身。假设学生能戒除网瘾、不再沉迷手游、追剧等娱乐消遣活动,而是充分挖掘手机学习、信息共享的功能,那将为学生创造前所未有的有益价值。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困惑时,学生应当充分利用手机这个及时的信息传递媒介,与老师取得联系,寻求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动手,搜索网络知识信息库,找到答案。网络平台有很多免费课程,学生可以自己在业余之时观看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增强自学能力。学生在对某个问题深度思考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是对学校建设有何意见时,可以通过与教师沟通,通过邮件、校方网络平台等正常途径理性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推动学校发展同时锻炼自己理性表达自己诉求,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教师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工作顺利进行的主力军。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承担着神圣的使命。教书育人者首先身正学高。这就需要教师坚守理想信念,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不学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努力成为学生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拥护者。教师除了完成自己本职授课工作外,课后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缺乏什么,需要什么。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方案,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人才。互联网时代为教师自身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渠道和极大的方便。互联网这个应用平台将全国各地的教师聚拢在一起。学术界如若有某位学者发表信息于论坛、期刊,其他教师都能第一时间观摩,了解其核心内容,并且可以评论互动,分享交流,见贤思齐。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从而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进步,共同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
各地政府工作人员要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社会建设中最突出的位置。要常去高校考察了解,同校领导、教师、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听取意见。除了线下考察的方式,党组织也可借用网络平台,发起问卷调查,这种途径统计对象覆盖范围更广、经济成本更低,而且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更系统、更全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学生、教师、党组织之间的“三位一体”关系。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媒体载体,学生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多向党组织提建议、反映问题,党组织也要时刻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听取民意,及时调整相关政策。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新型的载体,如QQ、微信、邮件、钉钉、学习通、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各大媒体平台,来改善原来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突破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辅助者。教师要多关注网上新闻、时事、热点,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原理,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课程计划,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既能了解时事,又能掌握到事件的本质。除了利用黑板、PPT讲解这两种传统方式,教师要尝试新的教学途径,制造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提前发布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制作PPT、录制微课、剪辑短视频等方式向大家呈现劳动成果。在民主决策时,可以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发起群投票,短短几分钟就能了解所有同学的意愿,更省时便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在线提交作业,能准确了解学生作业情况,而且每位学生也能收到教师批改后的作业,修改订正,这样就避免了以往作业上交后就完事的情况。通常在高校,学生是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接触到各科老师,现在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在网上给老师留言,老师也能收到学生的反馈,这样彼此共同促进。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可以在自己的校园网站成立心理咨询工作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网络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切工作采用匿名制,着实为学生考虑,保护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隐私,避免给学生带来额外的负担和顾忌,有利于更好地知晓实情,从而对症下药。在未来,互联网教育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网络课堂,线上考试也将会是主要趋势。在利用互联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中,要加大马力突破技术难关,还要切实完善网络监督,做到互联网真正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