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下锁孔术治疗颅内小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2020-01-18吴凯歌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锁孔脑膜瘤开颅

吴凯歌

(许昌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 许昌 461000)

脑膜瘤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颅内肿瘤,好发于大脑镰旁、矢状窦旁、大脑凸面等部位,可压迫相关颅神经与功能区,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颅内小脑膜瘤因症状较轻、肿瘤占位效应较小,导致临床在选择放射外科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方面存在一定争议,但有研究认为,显微镜下锁孔手术可实现接近Ⅰ级切除,利于控制病情进展[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该术式对颅内小脑膜瘤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2例颅内小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术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开颅手术,41例)和观察组(显微镜下锁孔术,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44.82±3.35)岁;肿瘤直径为1.3~2.9 cm,平均(2.15±0.38)cm。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为22~67岁,平均(44.73±3.29)岁;肿瘤直径为1.2~3.0 cm,平均(2.17±0.34)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肿瘤最大直径为1~3 cm;(2)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完整;(3)无麻醉禁忌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过敏体质;(4)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5)既往存在颅内手术史;(6)先天性心脏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开颅手术):取仰卧位,给予全身麻醉,插尿管,标记切口线,使用头架固定患者头部,消毒术区,切开头皮,止血,切开皮下及相关组织,同时翻开皮瓣,打开颅骨(铣刀、电钻),悬吊以及剪开硬脑膜,寻找肿瘤并切除,经硬脑膜缝合,放置引流管,缝合。观察组(显微镜下锁孔术):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抬高头部,向对侧旋转30°,后仰15°,眉弓中外部2/3处为切口位置,钻孔,磨除眶缘内层骨质,视术前拟定方案与患者实际病情,采取经皮质脑室锁眼入路、颞下锁眼入路、眶上锁眼入路、大脑半球间锁眼入路,控制颅内压,经显微镜直视下,释放患者术野周围脑池脑脊液,然后铲除肿瘤基底,切断其肿瘤血供,分离蛛网膜界面,最后切除患者整块肿瘤。

1.4 评价指标(1)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2)记录两组肿瘤复发、颅内积水及肺部感染例数。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2 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脑膜瘤的发生原因与放射照射、颅脑外伤、遗传、病毒感染、生长因素、激素等因素均存在一定关联,可出现于颅内任何部位,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不仅会损害脑组织局部,还可造成精神与视力方面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3]。

依据脑膜瘤体积与肿瘤部位可采用保守观察、伽玛刀治疗以及手术切除,但值得注意的是,无症状颅内小脑膜瘤虽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但通过长期积累,其增长速率仍然较高。对进展无症状性脑膜瘤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观察,而伽玛刀治疗则存在刺激肿瘤恶变、增加瘤周脑水肿的风险,无法明确占位病理性质等弊端,同样不利于患者接受[4]。锁孔手术可通过人体颅内解剖缝隙,经骨孔及小切口进行开颅,与常规颅瓣开颅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开颅面积小等优势,且对患者正常脑神经、组织及血管损伤较小,利于患者接受[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颅内小脑膜瘤患者经显微镜下锁孔术治疗效果显著,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安全性。

猜你喜欢

锁孔脑膜瘤开颅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脑膜瘤组织中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锁孔(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