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基于VAR多维动态模型

2020-01-18孙丽萍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云南省

孙丽萍,杨 筠

(1.曲靖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2.内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2014年云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超过第二产业,经济服务化比重得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分析云南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三者之间交互过程和作用机理,有利于深化对云南省社会经济系统内在规律性的认识,对于推动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机构优化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关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众多,国外的代表性研究有钱纳里的多国模型、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配第-克拉克定理、诺瑟姆的“逻辑斯蒂”曲线等。我国学者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一是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性研究,姚士谋、张平宇等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3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阐述[1];张宗益、伍焓熙构建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指标体系,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2];蓝庆新、陈超凡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3],牛婷、李斌等构建ARDL模型,分析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4]。诸多研究显示,中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相关性。二是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叶晓东、杜金岷运用索洛模型,分析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赵永平基于我国省级经验证据,探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6];王智勇利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地市级城市化、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本在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形成中的作用[7];黄向梅、夏海勇采用VAR模型,对江苏省城市化、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8]。研究显示,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同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目前研究成果看,不同区域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成果还较为匮乏,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首先从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构建云南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揭示云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其次借鉴干春晖提出的泰尔指数,对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度量,最后利用VAR多维动态模型揭示云南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 云南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构建

1.1 指标体系

在对城镇化理论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的原则,构建云南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指标权重,并将指标体系进行系统、逐层分解,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云南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2 计算方法

由于经济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关联性,研究引进系统的概念,将城镇化水平看成复合系统,复合系统内部包括人口、经济、环境三个城镇化子系统,各子系统又分别由不同经济变量组成。复合系统s={s1,s2,L,sk,},其中sj为复合系统的第j个子系统,在这里,j从1到3,sj由“子子系统”组成,sj={sj1,sj2,L,sjl,},sj的相互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形成s的复合机制,从而得到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指数。

uj表示第j子系统的综合水平,ejk表示第j子系统k分量,显然j∈(1,3) ,用k为各子系统内部分量的个数,k∈[1,l]。

对(1)采用加权的方法进行集成,并对指数进行动态化处理,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1.3 云南省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趋势

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云南省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研网、中国经济信息网,根据公式(1)(2),计算出1980-2016年的云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绘制出趋势图(图1)。从图1看,云南省城镇化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80-1995年,云南省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增长较缓慢,年均增长率为1.25%;1996-2010年,云南省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为2.7%,;2011-2016年,云南省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为3.8%,显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图1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变化趋势(1980-2016)

2 产业结构升级的度量及演进过程

2.1 产业结构升级度量

产业结构升级是劳动力和其他社会资源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结果。本文借鉴干春晖提出的泰尔指数来度量云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9-10]。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产值为Y,就业为L,产业为i,i从1到3,产出结构为劳动生产率为各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同则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即从而TL=0。TL值越大则经济偏离均衡状态越远,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TL为负向指标,取其倒数,令PL=1/TL,表明PL值越大,产业结构越合理。

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第三产业产值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不断上升,用TS表示,即:

TS越大,产业构成越高级。

2.2 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迁

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从1980的42.6∶40.3∶17.1变化为 2014年的 15.4∶41.2∶43.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7.2%,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1.4%,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26.2%,2014年云南省第三产业产值超过第二产业,云南省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高级化演进,体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来看(见图2),云南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云南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1980年的85.03∶8.07∶6.9变化为2014年的57.4∶14.1∶28.5,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但二、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仍较为有限,云南省目前还有近60%的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中,反映出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

2.3 云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变化趋势

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结构偏离度三方面来看(见图3),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结构偏离度看,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合理→不合理→再合理→再不合理→合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决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云南省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变化较大,说明云南省经济结构内部存在深层次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未能有效带动就业结构的同步升级。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看,2014年云南省第三产业产值超过第二产业产值,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波动幅度较小,第三产业发展有较大空间。

图2 云南省就业结构变化趋势(1980-2013)

图3 云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变化趋势(1980-2013)

3 云南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3.1 变量及数据说明

将经济社会看成一复杂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过程,体现为内部各要素按照自身逻辑进行动态调整、优化组合的过程,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系统最主要的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累积循环的因果效应,将其结合起来考察内部相互作用过程,可以深化对经济系统互动关系及内部规律性的认识。在建模中,城镇化综合指数用DU表示;经济增长水平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用pgdp表示;产业结构优化用产业结构合理化(TL)和产业结构高级化(PL)来反映,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合成,用ET表示,分析时间段为1980-2016年。

3.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VAR模型研究变量间的动态长期的均衡关系可使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或平稳时间序列进行估计,但平稳时间序列估计效果更好。对原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ADF值和检验伴随概率处于5%显著性水平下,原序列均未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一阶差分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说明DU、LNPGDP、ET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建模分析。

3.3 VAR模型建立及检验

建立非约束的VAR模型,选择常数项作为外生变量,最优滞后阶数确定根据对数似然函数值和AIC、SC两个信息准则的计算结果,确定滞后期数为“1 2”,AIC、SC信息准则要求它们的值越小越好。估计结果如下:

从R2=0.9926看出,模型拟合优度较高,F=368.49,值较大,模型线性关系显著,AIC=-10.629,SC=-9.716,值均较小,模型拟合效果好,可进行VAR模型检验。

VAR模型检验包括VAR滞后结构检验和残差检验。VAR模型滞后结构检验可判断模型的稳定性,可以根据AR根图,或者表来检验,如果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都大于1,在单位圆外,则模型不稳定,结果无效,反之,如果的倒数都小于1,则模型稳定,结果有效。图4显示,所有AR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在单位圆内,所建立模型(5)有效。

图4 VAR模型中AR根图

VAR模型估计结果为:城镇化水平对来自前一期、前两期的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产业结构优化主要靠经济增长来推动,前一期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优化正向促进作用较大,到第二期逐渐减弱,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短期内有弱的负向影响;前一期经济增长受城镇化正向影响,第二期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较显著。VAR模型揭示云南省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短期的相互作用关系,长期影响及作用效果需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阐释。

3.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VAR模型包含3个内生变量,有9个脉冲响应函数(见图5),其中,实线表示脉冲响应轨迹,虚线表示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正交脉冲响应函数结果为:1)城镇化水平对来自经济增长和自身的冲击反应强烈,对来自产业结构优化的冲击影响微弱,具有负向效应;2)产业结构优化对来自城镇化水平的冲击反映强烈,体现为正负交替作用,对来自经济增长的冲击短期体现为负向,但逐渐增强至均衡值;3)经济增长对城镇化水平的一个标准差信息冲击反映强劲,产业结构优化的冲击反映微弱,且为负向影响,对自身的冲击为正向,作用较持久。

图5 脉冲响应结果

3.5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通过分析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方差分解可看出(见图6):(1)城镇化水平在短期内自身解释较强,第三期后减弱,到第六期稳定为60%,18%来自产业结构优化,22%来自经济增长;(2)产业结构优化短期内(1~3期)来自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率占40%,后提高到60%,自身对其推动作用逐渐减小到30%,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提高,到第3期时稳定为10%;(3)经济增长对来自城镇化的解释力逐渐提高,到第四期稳定为60%,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较小,未超过15%,对来自自身的贡献率在第四期稳定为25%左右。

图6 方差分解结果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研究显示,云南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显著。短期内,云南省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正向作用明显;经济增长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有弱的负向影响。根据脉冲反应函数,从长期趋势看,云南省城镇化水平对来自经济增长和自身的冲击反应强烈;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水平冲击反应强烈;经济增长对自身的冲击反应为正,且作用较持久。脉冲反应函数分析显示,云南省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由于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不匹配,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短期内有弱的负向影响。从方差分解结果看,云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内自身解释较强,大概为60%,22%来自经济增长,18%来自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来自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率占60%,自身的推动作用30%,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为10%;经济增长对来自城镇化的解释力为60%,来自产业结构优化的为15%,对来自自身的贡献率稳定为25%左右。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云南省城镇化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自身解释较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也逐渐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率偏低。从实证分析结果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云南省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点、痛点和难点。

经济系统是内部各主要变量之间交互作用的整体,具体表现为各种资源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进行动态优化的调整过程,其作用方式、作用强弱程度各不相同,政府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进行科学、理性调控和长期规划。当前,国际产业结构处于动态调整中,国际产业的产业分工由产业间分工逐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全球范围内垂直分工和价值链的跨区域重组正在布局。云南应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方面有效承接我国东部转移的产业,推进东西部产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借助我国东部已形成的国际生产网络体系,嵌入全球价值链,推动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加快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此外,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加快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系统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研究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