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计划(EAP)在丹东企业的应用
2020-01-17肖征
肖 征
(辽东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丹东 118001)
引 言
心理援助计划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概念最早由Walsh于1982年提出,是指通过专业人员为员工提供诊断、评估、培训、指导与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深,企业及员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节奏加快使他们承载着工作和生活的重压,出现抑郁、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紧张等亚健康现象。调查发现:在亚健康群体中,外企和私企工作者居多,超过一半,其次是国企工作者,而领导层又是亚健康的主流。近几年,不断有媒体报道高薪白领早逝、企业员工“过劳死”,“猝死”、跳楼事件、自杀事件等引起人们对企业家、员工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影响员工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的突出因素是心理压力问题,对压力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1]。
当前, 西方发达国家盛行采用心理援助计划(EAP)来解决员工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问题,美国有25%、英国有10%的员工能享受到EAP服务。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90%的企业都设置EAP服务项目[2],发达国家70%的中小企业实施EAP。在我国,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在全国中央企业中全面推行EAP。EAP作为一种压力管理和精神激励的组织机制,被称为是职业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案。EAP可以在企业责任、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规划职业生涯等方面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成为一项多元化帮助员工成长、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员工福利项目[3],越来越受到中国本土企业的重视和应用。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被试
以丹东华日理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人员150名、辽宁金洋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企业人员50名、丹东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企业人员100名共计300人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达86%。
(二)研究工具
对所有的被试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和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两个量表均采用5级评分制。
(三)研究过程
分别走访3家企业,统一发放问卷并收回,之后到企业与不同层级80人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状况,推行EAP方案,跟踪评估7个月;通过互联网查阅了解国内如华为、富士康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应用EAP项目情况,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研究基础。
二、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60%的企业人员感到工作压力过大,80%的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23%的人员心理问题严重,对公司存在不满的占78%,对企业发展没有信心的占33%,对工作环境不满意的占49%,希望得到单位和同事认可的占35%。此次调查还发现:丹东3家企业的个别人员存在抑郁、离婚危机、自杀危机等,这些数据启示管理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不能让员工的心理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
(二)原因分析
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上下级缺乏有效的沟通,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是造成员工产生压力的原因。员工最为关注的是,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否有安全保障,是否有稳定收入,能否失业,未来职业的发展前景方面等。企业组织变革重组、兼并、裁员等事件关乎到员工切身利益,会导致压力出现,也会导致员工懈怠、厌倦、旷工、跳槽、离职等。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给企业和员工造成重大的损失和伤害。企业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际沟通障碍
通过访谈了解到,企业人员过着工作场所、食堂、宿舍(回家)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中午只有半小时的吃饭和午休时间,属于“封闭管理”,有的员工是异地来的,有的员工性格较为内向,缺乏和其他员工的交流。调查发现:35%的员工与同事沟通不畅或缺乏有效的沟通,38.3%的员工与家人或朋友沟通越来越少,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资料显示,富士康同宿舍的两名员工,实行倒班制,一个月中没能交流几句话,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和信息闭塞,缺乏朋辈社会支持系统,导致接二连三跳楼事件的发生[4]。
2.新员工的适应力较弱
调查显示:刚步入职场的新员工往往适应力较弱,企业对于新员工的要求与他们原有的期望之间落差较大,新员工要面临着新环境的适应,有的难以适应选择了跳槽,有的对工作环境不满选择跳槽,有的由于恋人在异地而选择跳槽和离职。2017年春季跳槽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白领在工作不到一年时选择跳槽,90后有跳槽行动的比例更是高达77.8%。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离不开理念超前、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
3.职业压力较大
职业压力主要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做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一般来说,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增强人的工作动力,过强的压力会降低工作绩效并引起心理疲劳、负性情绪等。相关调查发现:60%的企业人员感到工作压力较大或非常大,67%的员工感到工作单调、枯燥,没有成就感。员工任务繁重,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大量任务要求,出现精神紧张、烦恼易怒、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疲惫感、饮食睡眠差、腰肌劳损、冠心病、胃溃疡、颈椎病等身体亚健康状况。调查的丹东几家企业的员工也有同感,特别是外企和私企管理者感到他们工作压力更大,高强度的工作挤占了他们的生活时间,节假日不休,工作缺乏弹性制,晋升机会少,责任不明确,请假和迟到要扣工资。员工们则表示,工作部门高度集权化,计件工作要求太精细严谨,很多人感到待遇不公,职业前景黯淡。
三、实施EAP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心理软环境建设
1.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企业要建立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的人文环境,塑造共同价值观,提高员工对组织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营造和谐氛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5],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良性运转有着直接指导和重大的影响作用,EAP 可以帮助管理者推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6],强调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文化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将EAP与其他员工福利内容进行整合,让EAP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关爱员工、整合企业优势的作用[7]。世界500强企业有90%以上都有他们独特的心理援助计划(EAP)和模式,如沃尔玛、丰田汽车公司等。可以说,EAP的精髓就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8]。调查的丹东这3家中小企普遍存在在人文关怀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不够完善的情况,这也是丹东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遍情况。因此,丹东企业还需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文关怀的形式来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推动企业凝聚力的提升。
2.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制度
当前,一部分丹东中小企业能够做到为员工提供健康体检,但大多数不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企业应更加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每名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高危个体的预警与干预,每年为员工做一次身心健康筛查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对有隐患的个体(感到自己是不幸的,常常睡不好觉的,经常感到压抑、悲观、看不到希望的)要重点关注;对有认知偏差和负性情绪的员工展开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和有自杀倾向的个体,要进一步追踪,及早预警和干预,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大型企业、学校、部队、居民住宅等)一旦有自杀个体,影响十分恶劣。富士康连续发生跳楼事件后,公司高层在全国公开高薪招募心理工作者,为的是要加强企业的心理软环境建设。
(二)增强霍桑效应的运用
所谓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这一概念是由以哈佛大学梅奥教授为首的心理学家提出的。“霍桑实验”发现:金钱在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仅占少部分,而感情上的慰藉如安全感、和谐感、归属感等占大部分。“霍桑实验”之后,众多企业管理者逐步从行为科学管理转入到“文化管理”。如与员工谈话和沟通就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可以显示出管理者情商的高低,高情商的管理者智慧的语言和沟通方式更能让人接受和信服,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中,最需要关心的不是人的才华和能力本身,而是如何更好地激发并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艾迪·鲍尔公司是美国著名休闲装零售商,年销售额达15亿美元,有员工12 000名,公司大力推行EAP项目,如:心理评估和咨询、产后家访计划、平衡日等福利项目,员工心灵因此得到激励和抚慰,大大提高了工作激情和工作效率。富士康的薪酬在工厂中是偏高的,但情感慰藉严重缺乏,人像机器一样单调劳作,造成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因此,企业不论大小,新型的领导者都应学会运用霍桑效应,在组织中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培养“以厂为家”的归属感、安全感、踏实感,使员工在精神上获得解放,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重视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指的是人们对环境、物品的材质、色彩、用具造型等通过五感感知,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柔软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的手段。付诸于内外环境的情感化设计,不仅符合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需要情感化设计,企业生产的产品也需要情感化设计。
实践证明,凡是尺寸得体、陈设有序、色彩和谐的设计,会使人感到舒适和谐。就色彩而言,合理的色彩搭配会使人身心愉悦,给人直观的视觉冲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合理的色彩搭配会造成视觉污染。研究发现:在办公室大面积地使用白色,长时间会给眼睛造成负担;在没有任何装饰的机械的工厂内,员工长时间工作容易疲劳,操作者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且容易引发事故,近年来许多工厂将墙壁涂改成粉色、橙色系列,增加办公环境绿植覆盖率,从而得到改观[9]。网络资料显示:有些企业为缓解员工疲劳,达到身心放松,购置了设备、设施,如放松椅、沙盘室;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特点,规划场所,重视情感化设计,建立宣泄室、心理咨询室、行为训练室等也是实施EAP的具体体现。走访的这几家丹东企业,在情感化设计方面还缺乏科学性。如同家居设计一样,情感化设计并非花费的装修费用多就一定会获得多数人的认可,费用少但细致入微的考虑同样可以赢得赞许。对于中小企业居多的丹东企业来说,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四)重视企业培训,提升企业人员心理资本
在调查的丹东企业中,有的企业从未开展过企业心理培训和相关知识讲座,企业员工对此比较陌生。通过实施EAP定期开展企业培训,如心理讲座(我的情绪我做主、与挫折同行、珍爱生命、化解危机、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团体行为训练活动等,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户外郊游、组织座谈会等方式,满足了丹东企业员工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激发了工作动机及行为潜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和积极性[10],消除职业倦怠与工作不安全感,改善了人际关系。将EAP项目合理有效地运用到企业中去,既有利于员工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挖掘潜力,提升心理资本(乐观、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坚韧)[11]等优秀品质,也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结 论
此次在3家丹东企业实施为期7个月的EAP项目,结果表明,EAP项目能有效改善丹东中小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详见表1。
表1 实施EAP实验组前测与后测比较
注:*P<0.05
此次研究表明,在丹东中小企业中开展EAP项目对降低企业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是可行且有效的。EAP项目实施7个月后,跟踪评估发现:超过70%的员工认为EAP项目增加了自身的工作活力和激情,超过80%的员工认为EAP项目提升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员工对组织关爱的感受明显提高,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人群比例增加,96%的管理者认为公司需要EAP服务,并表示愿意参与EAP为个人开展的培训或咨询服务。企业人员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人际沟通与交往都有了主动积极的态势,工作满意度和身心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参与实验的丹东企业运行的状况改变很大,这表明心理援助计划(EAP)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