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媒体投喂”

2020-01-17吴士尹

中国公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插秧机辟谣假新闻

文 吴士尹

消灭假新闻的最好办法,就是透过专业媒体,提前把“真货”“干货”拿出来,昭告天下。

几句闲言絮语,随风遍满东南;

不算文思所及,见笑各位看官。

数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盏香消茶冷,半生身老心闲。

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辟了个谣:之前部分媒体报道的“自7月20日起,高速公路将再次免费通行”是典型的“标题党”“假新闻”。事实是,交通运输部发布最新通知,提出针对鲜活农产品、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的预约免费通行政策,并非面向全部车型再次免费通行。

这里应该给交通运输部点个赞,这次辟谣,其实完成了我今天想谈的一个舆情引导操作——媒体投喂。我认为,在日常工作中,面对舆情,学会媒体投喂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不少行内人会对这次辟谣有点疑惑,这条“一眼假”的新闻,为什么还会有人信、有人转?细想一下不难理解,此前发布的通知太“专业”了,普通社会公众对鲜活农产品、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既不了解,也不关心。但他们对“免费”这两个字,却是既敏感又欢迎。所以,打着“免费”的幌子,很容易赚到一波“外行人”的点击、“在看”、甚至转发。以至于在辟谣的那条新闻下面,还有网友惋惜道:“凉了,本来还准备周末开车出去玩呢!”显然,有人当真了。

由此可见,在这个“人人皆媒,处处皆媒”的时代,尽管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获取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想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却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信息一旦泛滥,就容易泥沙俱下,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就需要更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而且无形中多了一道门槛,那就是需要受众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基本甄别能力。客观来讲,这个门槛并不低,所以我们看到不少亲友在微信群、朋友圈不厌其烦地转载着“一眼假”的养生知识和耸动的社会新闻。

原本,有个角色可以尽量降低上述成本和门槛,那就是媒体。按照新闻最基本的真实性原则,媒体在生产新闻过程中,有责任完成最起码的“甄别真假”的任务,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如今有很多媒体人非但把不好这个关口,甚至在假新闻的制造和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们一遍又一遍目睹着各种火爆新闻的“反转”,以至于一条新闻不“反转”几次,大家既不敢相信,也不敢妄下结论。

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媒体投喂,主动把手里真实、可靠的素材提供给专业媒体。因为,不论是业务能力不足也好,求真精神欠缺也罢,或是因过度追求时效性而忽略了真实性,总之,出现新闻“反转”,肯定是媒体拿到的素材“缺料”或“失真”。相比于一味的批评、指责,更好的选择是帮助媒体,还原事实。手段有很多,主动接受采访、发布新闻通稿、专门约访甚至召开新闻发布会,不一而足。

所以我们看到,虎门大桥发生涡振后,大桥管理中心在采取封桥、检测等安全措施同时,迅速通过媒体发布涡振成因、公布调查进展、解答公众疑问,有效平复了舆情震荡;再如此前“救援队救灾返程滞留收费站”新闻爆出后,重庆高速集团第一时间透过媒体解读国家政策,解释事情原委,并介绍后续解决方案,不但赢得公众理解,还成功完成了一次行业知识科普。

这些都是媒体投喂的典型案例。作为“舆情重灾区”的公路口,我们的工作既受媒体关注,也受公众关心。有些事,如果不可避免要在媒体上说,我们宁肯主动出击,让媒体说我们想说的话。媒体不掌握的,我们喂给他;公众不会甄别的,我们来甄别。消灭假新闻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前把“真货”“干货”拿出来,昭告天下。

毕竟,在来势汹汹的舆情面前,帮助媒体,就是帮助公众,也是帮助我们自己。拒绝无聊“反转”,不妨从学会媒体投喂开始。

猜你喜欢

插秧机辟谣假新闻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亚太地区部分国家“假新闻”传播现状扫描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超智能插秧机
稻田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