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专业记者的发展途径

2020-01-17葛涵青海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受众时代专业

葛涵 青海师范大学

一、专业记者在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专业记者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他们背后的是一家新闻生产机构,他们既要规划好发展路线,符合国家方针,又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的信息需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出现。因此,由专业记者发出的新闻的真实性和深度性都是毋庸置疑的[3]。

但在新媒体时代公民“记者”、草根“记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的发展势头似乎早已超越了专业记者,成为专业记者最大的竞争对手。他们或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参与者、旁观者,能够向公众提供一手信息,与公众进行互动,相比于专业记者带来的距离感而言,他们更能够与公众亲近[1]。专业记者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顾每一个事件,这时业余记者们就能够填补这段时间的空缺,因此将一条具备及时性的信息发出不再是问题。但公民记者相比较于专业记者来说,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训练,新闻素养较低,因此,他们发布的信息的可信性、深度性都是值得去探讨的。

因此,对于专业记者来说,新媒体时代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也还有挑战,本文将探析新媒体时代下专业记者的发展路径。

二、专业记者的发展途径

(一)提升专业技能,更好的满足受众需求

专业记者相对于公民记者,应该在发挥好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放下自己的身段,投入到更多的创作人民群众所感兴趣、喜闻乐见的、更容易引起共鸣的新闻中去,这是自媒体所不具备的自身优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最早就开始培养了全能型记者,要求一个人同时承担采、编、写的功能,掌握多种技能于一身,我认为这是人才培养方式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的。新闻机构也应该辅之以精简化的新闻审核程序,将政策导向正确,不能有悖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与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的信息作为自己审核的主要标准。只有多方位的改善,才能发布出一条同时具备包括时效性、真实性等新闻五要素在内的新闻,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时,专业记者们才能够迅速地安抚人心、进行舆论引导。

(二)建设媒介框架,做更加具有深度性的新闻

业余记者们起到的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功能,但专业记者们不仅仅是超脱事外、绝对中立的观察者,而且还要逐渐转变为共建者、谏言者。在对新闻进行客观性报道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引导人民群众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形成一种正确的社会认同。这不仅是在理论层面上对新闻报道的深入洞察,也是从实践层面对事件发展的态势进行前瞻式关照。例如,《南方周末》对于留守儿童的报道一直从2009 年持续到2020年,在这其中我们所看到的社会现实,主要构成部分不仅仅是被客观状况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根据国家发表的文件的指示,对于留守儿童形象的建构由负面形象转向中性和正面形象。后期的报道不仅符合新闻专业本身的规律,同时也能够以维护和增进全社会利益的来引导传播活动,减少风险的置换,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对社会形成团结的向心效果。[2]

深度性报道、建设性新闻,新闻报道的意义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提供信息层面,还能为受众提供解释性框架,涵化受众对事件的认知,传播正能量,促进群体归属感的形成。这是普通的业余记者们不能够轻易达到的高度,这样一种建设性新闻不仅仅是长期的新闻能构成,就算是一条及时性的新闻也能够起到教育引导的功能。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专业记者在新媒体时代下亟须“基因变革”,但核心还是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想要人人都能够发出有效的声音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专业记者们把关人的地位还是至关重要的,在认可自己的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创作出促进时代发展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受众时代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