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内容与制度创新:智媒体环境下政务媒体改革策略

2020-01-17武中奇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环球首映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政务用户信息

武中奇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一、文献综述

(一)智媒体时代——技术驱动新形态

在国内,智媒体概念最早是由郭全中教授提出,目前学界对智媒体的普遍共识为“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全流程的媒体”。①智媒体是由智能媒体、智慧媒体和智库媒体三部分构成。而发展到今天的媒介,早已不再是“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是“智能+”的多维存在形式。从融媒体、全媒体到智媒体,不仅是传媒技术的不断升级,也是传媒技术思维的更新,更是媒体生产资料的更新。

(二)智媒体时代的舆论——众声喧哗

由于技术本身与人们价值观念之间存在较大的区隔,加上之前的全媒体时代让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机会和可能,致使智媒体时代的舆论呈现更加“野蛮生长”的态势。舆情信息复杂难辨,网络舆论也呈现出较多的问题,例如境外势力增大治理难度、网络立场复杂难以凝聚共识,以及技术迭代难以识别研判正确和错误信息。在智媒体算法逻辑下,技术赋权让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声渠道增多,也容易产生异化现象。②但同时,与传统的人工监测相比,24 小时“全天候”运转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快速挖掘出可疑的舆情信息。③智媒体也能够利用算法推荐、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行精准定位分析。而政务媒体则应该通过自身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让公民更能动,让智媒体工具更理性。④

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本文运用观察法、文本分析法。文本和资料来源于过往文献、政务公开网站和政务媒体的相关资料,研究对象则是政务媒体,并以消防、海关等具有传播力和代表性的政务媒体为案例。希望由已知推未知,为政务媒体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思路。

三、智媒体环境下政务媒体改革策略

(一)从融媒体、全媒体到智媒体:生产资料升级

1.融合传播耕筑“信息沃土”

智媒体时代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对融媒体时代海量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运用。政务媒体传播力的提升,首先需要继续强化融合传播的能力。一是增强处理海量信息资源的能力,如运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平台、建立新闻信息共享资源库等。对于政务媒体而言,建立融媒体生产系统,全天候采集、加工多种渠道来源的融媒体数据资源,建构完整的采编业务流程,实现传统媒体的采编分离和融媒体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从而形成“信息沃土”,为政务媒体在新兴媒体中传播提供更多“筹码”。二是提升跨界融合传播的意识,政务媒体产品的可视性以及多平台融合传播的可能性值得关注,提升新闻信息相互转化,对同一新闻进行不同形式的传播。三是提升场景意识,用户的空间、时间、情绪等构成的新闻阅读和接收场景越来越精确,政务媒体必须对用户进行更为广泛而精细的画像,从而探寻传播价值和方向。政务媒体应提升融合传播意识,着力构建集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于一体的融媒体传播生态。

2.全媒矩阵缩减政务距离

在前述融合传播所带来的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现象下,政务媒体需要对全媒体进行更深入理解。不论是否构建全媒体矩阵框架,信息已通过全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加持下,政务媒体必须关注媒体全面延伸人的传播现象。

第一,对传统主流媒体、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音频和网络广播应用等多种平台的整理和运用,开发推出微视频,集聚优质资源,加强内容把关,能够提升智媒体建设纬度,让政务信息和服务真正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中国消防、揭阳空港消防、廊坊消防等多个优质抖音账号,通过仔细分析抖音用户的价值喜好、内容关注以及使用习惯等,推出多个“蓝朋友”短视频作品,来打造政务服务形象符号,用“蓝朋友”的群体形象给用户以“身边能随时保护我们的朋友”之感,减少政务服务的距离感。

第二,打造一站式平台,服务区域或全国的用户。将全媒体转化为智慧媒体,融合新闻、政务、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把基层百姓的所需所盼与政务工作紧密对接起来,把服务延伸到基层,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打造掌上综合政务服务平台。甘德县通过打造掌上政务“智慧甘德”新媒体APP 完成了政务全媒体矩阵的“一站式构建”,提升了服务性,将政务距离浓缩在掌心。

第三,建设全媒体资源库,采集和汇聚多种多样的政务新闻信息,汇集民生关切所在,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智能平台进行入库存储管理,大幅降低资源管理成本,增强资源的集聚效应。通过观察目前的资料文献和报道,当下的政务媒体对资源的整合尚在较为粗糙的阶段,而尚未形成集约。未来可通过建立自有的全媒体资源库或与大媒体集团合作进行资源共享来达成“政务信息库”的建设。

3.智媒体变革新闻生产资料

智媒体时代,让媒体人手中的新闻生产资料得到革新,从而改变了人和技术之间的生产关系。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云计算和5G 等技术,构筑大数据信息资源系统、智慧媒体生产系统、智能传播和互动系统、智力反馈和自我优化系统,这些均为媒体生产者提供了前景广阔的新闻生产资料。而智媒体时代政务媒体的改革过程,就是实现信息采集智能化、信息加工智能化、信息审阅智能化、信息分发智能化以及信息管理智能化的过程。

首先,信息采集智能化是指政务媒体可以通过智能化信息采集从有关部门、企业等专业机构调取大量专业数据来辅助政府的传播专业度,例如气象部门的环境数据、自然数据、地理数据等能够为政务部门的政策发布提供科学引导,抑或是人口结构数据、物流数据、经济数据等,都可以从大数据角度为政府部门提供新闻背景、来源和价值分析。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着力关注用户的传感数据,在用户允许和维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通过智能化的社交平台,如抖音APP、学习强国APP、微博、微信等对用户的生活习惯、运动健康、地理位置、环境和交通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用户画像和实时个人需求,从而形成有效的分众传播、精准传播等。

第二,信息加工智能化是指政务媒体可以建立智能信息加工系统,涵盖采编建稿、自动抽取关键词摘要、稿件推荐、热点观察、实时线索、稿件编辑、审核流程、任务管理等多种功能。同时,将该项技术与人工审核校对结合起来,从而兼具写作机器人和人的优势。同时还可以运用C4D、CAD 等新技术新思维,制作VR 新闻、AR 新闻、可视化专题新闻和H5 创意新闻等。突破新闻的物理空间局限。

第三,信息审阅和分发的智能化,则是指运用智媒体系统甄别敏感词、错误词句等,提出修改意见,对词句语法等内容进行勘误;在分发环节则充分利用“信息流”的呈现科学以及个性化新闻推荐规律,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

第四,信息管理智能化则是从设备网络深处入手,结合照片智能识别、稿件自动归类等方式,实现对新闻线索、宣传精神、新闻作品等的科学有效智慧管理。

(二)内容为王

1.信源互动式增强

信息传播不仅需要上述自有全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同时需要用户群体的广泛参与。要增加信息来源,设立激励机制,提升用户互动和参与度,促进用户为政务媒体提供丰富信息,作为智媒平台的补充,并通过有效的过滤和审核机制筛选高质量内容。一是需要优化信源管理,为信息传播提供保障;二是通过议题管理,有效激发民众参与,有效引导舆论,增强民众对话题的认可;三是加强互联网管理,治理网络虚假信息,避免虚假信息对政务工作的扰乱和影响;四是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探索公共管理与网络信源的良性互动机制;五是对各社交媒体平台和智媒体平台的综合协同利用,有效丰富传播内容。

2.政务宣传与服务

对政务媒体而言,立足自身特色,发挥优势。第一,内容为王就是要从政务服务的实际内容出发,从政务宣传需求出发,彰显政府作为,宣传基层文化,通报较为重要的政务信息。第二,宣传服务并举,打造新型主流智媒体“新闻+服务”,营造服务型媒体、宣传型媒体和报道型媒体的结合,有效提升用户粘性。第三,要按照政府部门规范和新闻媒体的专业规范来生产内容,以规范化的标识和符号来彰显气质和特色。第四,弱化“符号感”,减少距离感。

3.人工把关“防火墙”

有哲学研究提出“人类最好把价值判断留给自己,这是保持一种人类对机器人的独立性。”⑤在智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发挥作用的同时,也通过人工审核机制严格把关,提升政务信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增强信息说服力;同时也重视发挥智媒的作用为人工把关服务,通过智媒体平台加强舆情监测与研判。

(三)制度逻辑的创新与优化:生产关系重构

1.优化生产制度

智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对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具备更高的要求。政务媒体需优化内容生产制度,符合智媒体生产流程和逻辑。运用“云地结合”的方式,优化智媒体的策、采、编、审、发、统等业务流程,贯穿线索发现、选题策划、采访任务、资源调度等所有环节。优化指挥调度和资源管理。

2.优化管理逻辑

人才的吸引与教育,赋能记者和编辑,提高媒体生产力⑥在招聘和考核时,针对性地吸纳智媒体领域专业人才,服务于智慧政务和智媒发展。人才的管理和激励,通过智媒体绩效考核系统,实现对本单位记者稿件的多维度标注、审核和统计等。

(四)政务媒体优势发挥:提升权威特色

1.舆论治理能现代化

智媒体时代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智能化,还需要运用智能手段进行舆论监测,掌握舆论主动权,对重大事件不失声。建立智能舆情系统,通过智能系统进行用户画像,分析内容传播效果,提高舆论治理能力。

2.主流价值导向

习近平提出必须加大力量投入,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智媒体时代政务部门更要把握好主流价值,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内容生产和宣传。如近期境外反华势力通常采取国外宣传、国内渗透的方法影响舆论,在智能算法中,这类容易激发民众负面情绪的新闻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应注意“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回应和反击不实报道。

四、结论与展望

政务媒体的改革方向不仅是“大兴建设”般地构筑基础设施,还要通过意识转变和管理优化来发挥智媒体的优势和能力。5G 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性,⑦更有利于满足前方任务和后方生产的即时协调、资源互通,有助于政务宣传和服务信息的高速传播,从而实现对用户的伴随性。在智媒体时代,机器和智能必然“入侵”至常规的媒介生产过程中,政务媒体不仅要发挥智媒体长处,也要做人文守望者,坚守人的价值判断。

注释

① 郭全中.智媒体的特点及其建构[J].新闻与写作,2016(3):59.

② 郑玄.智媒体时代的算法逻辑与价值反思[J].青年记者,2020,3(下):38-39.

③ 王淑娟.智媒时代网络舆情精准治理的创新实践路径[J].青年记者,2019(03):19-21.

④ 张志安,张美玲.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范式的新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5):32.

⑤ 彭兰.智媒趋势下内容生产中的人机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1):31-40.

⑥ 前瞻网.2019 新技术浪潮下的产业变革大趋势[EB/OL].https://t.qianzhan.com/caijing/detail/190118-67896fa4.html,2019-1-18.

⑦ 孙悦.5G 时代下智媒体的建设策略探究[J].新闻传播,2020,7:42-45.

猜你喜欢

政务用户信息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订阅信息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展会信息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