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2020-01-17吕晗南京理工大学设传学院

环球首映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吕晗 南京理工大学设传学院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求被提上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客观环境。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应以“协同育人”为理念,以“高效育人”为目标,审时度势,紧握机缘,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改革。

一、媒体融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含义

媒体融合,即新旧媒体之间的交融和整合,是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手机、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之间的融会发展。近几年,随着网络平台的拓展和数字技术的革新,媒体融合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潮流。

“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机制的重点,核心理念是“协同致使有序”。协同育人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是一个单方面施力的过程,需要整个教育系统内的各要素互相协同。在协同论的理论支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得以建构。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存问题

教育主体媒介素养不齐。具备媒介素养是育人者顺应时代潮流的素质体现,也是开展高质量思政工作的重要前提。纵观现今的育人主体,媒介素养不齐的问题十分突出,不利于高校育人系统的更新和整合,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质量和效果。

育人内容扁平单一。与以往只关注理想、信念教育不同,如今涉及意志品质、文化素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网络道德等一切与人的思想境界相关的内容,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1]但由于部分高校育人者观念转变不够及时,未真正将协同理念和思政课程进行深度融合,育人内容仍较为扁平和单一,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缺乏具有活力的育人方法。在传统媒体时代,多数高校通过举办年级宣讲大会、组织社会志愿实践等方法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但在新媒体时代,这些传统的教育方法正逐渐失去活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日益下降。“封闭式”“被动式”的刻板教育形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态,影响育人质量。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组织协同

打造一支责任明确、能力相当、思想活跃、因时制宜的新时代育人队伍。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不再只是学校的任务,社会和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阵地。三者之间需要配合和协同,以便最大程度地完成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培养出一批德智优异、品行高尚的新时代接班人。思政协同育人的网络平台的建立,能为家庭、学校及社会提供便利的教育资源共享空间,促进组织协同育人的实现。[2]

(二)内容协同

高校在新一轮的内容生产中,要基于学生的信息需求强化议程设置,从青年学生的兴趣喜好以及网络化用语的习惯出发,优化传播内容;引发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使教育内容更快、更广、更深入地传播到学生群体中。[3]同时积极举办线下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实现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知识传递与感性体验相结合。

(三)方法协同

在课堂教学和课余生活中,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潮流,选择合适的新媒体方法实施思政教育。[4]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增加课堂趣味体验,培养学生网络思维、丰富学生网络体验、引导学生思想舆情。教师们不仅要在传统的课堂上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借助第二课堂、新媒体教学方式等来加强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

(四)载体协同

要重视把握多种媒体的利用,促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形成有机的互补形态,铺设多载体协同大格局。如疫情时期,高校不仅利用广播、报纸在校园内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而且利用直播软件开展网络思政教学,通过多样化媒体渠道传播疫情实时信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感恩生命。只有搭建一体化的现代信息传播平台,才能形成广泛的协同效应,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四、总结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媒体融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当前高校的迫切任务是——以协同论作为理论支撑,以多媒体技术作为传播手段,树立育人联动和媒体互融意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将得以建构并不断更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进一步发展到新高度。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