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媒体融合时代受众收听习惯的改变看广播的未来发展

2020-01-17魏佳东营市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0年10期
关键词:音频舆论广播

魏佳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

一、“数”说受众收听习惯的改变

前些年,互联网冲击下的传统媒体中,广播相比电视、报纸而言,所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乘着私家车数量不断增长的东风逆市飞扬。然而,危机悄然而至。三四年间,蜻蜓FM、荔枝FM、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 等诸多网络音频平台改变了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特别是随着手机流量费用的降低、无线网络覆盖面的扩大,广播受众的日常收听生活,加速转向依赖于智能手机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3月,仅网络音视频直播用户规模就已达到5 亿5982 万人,网络直播使用率62%,直播内容覆盖衣食住用行等各个领域。

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大军”,广播该何去何从?

二、巩固自身优势所在

广播始终把当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为重要工作,多年来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号召力和媒体公信力。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记职责使命

首先,密切关注舆论生态变化。坚定人民群众对实现民族复兴的自信,看到人民群众充沛的爱国热情,正确平衡正面宣传与负面言论的关系,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其次,积极强化制度意识建设。依靠制度,才能使各部门协调运作,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舆论引导作用,才能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的舆论阵地。

(二)坚定维护广播的公信力,输出专业严谨的主流之声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号召力存在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 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因此,广播在向全媒体平台进军的同时,仍需坚守传统媒体、主流媒体的优势所在,坚守新闻立台,注重民生报道,不断增强广播的媒体公信力。

(三)坚守“内容为王”的生存逻辑

重形式、轻内容的节目现象由来已久,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新媒体作为网络时代社会公众表达的新舆论场,其中夹杂着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各种信息,为包括广播在内的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带来了严峻挑战。越是在这种时候,广播越要抓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重视内容管理,增强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作播出更多接地气、冒热气、赢人气的好作品,以情动人,以理晓事,在情理交融的深刻内容中引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给人以思想启发、情怀渗透。“内容为王”将是广播创新发展过程中不变的追求。

三、借鉴网络音频平台的优势

新媒体具有传播快速、主体多元、终端多、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点,尤其是“可交互”这一点,让新媒体具有了极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直面媒体融合时代,广播需要更加广泛的借鉴网络音频平台的优势,取长补短。

(一)节目就是产品

打开手机,开启任意一个网络音频平台,您都会发现其中的优质节目与周边产品的关联。网络音频平台通过对节目上下游产业链的开发,使节目以产品的姿态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个产品是内容与服务的整合。

(二)发展私人定制

在网络音频平台上,受众可以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这种充满交流与互动的交互式体验,颠覆了受众此前接触传统广播媒体的互动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广播听众已经被成功的转化成为下达指令并接受服务的网络用户,并具有高度的用户黏性。随之而来的是什么?是前所未有的用户规模,是网络音频平台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是能够吸附更多资源的网络音频平台巨无霸的诞生。

(三)迅速响应

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引进或生产更具有针对性、贴近性的节目,在及时响应用户“可交互”体验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价值。

四、结语

融合并不意味着消亡,只有将好的传统保留下来,同时,积极借鉴媒体融合时代优秀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新设备,才能让广播以崭新的媒体形象呈现在受众面前,才能让广播真正完成顺应受众收听习惯的发展与转变。

我相信,只要思路举措得当,经过不懈的奋斗,承受必要的考验,最有互联网形态的传统媒体——广播,一定可以重新焕发生机,在更广阔领域发出主流之声。

猜你喜欢

音频舆论广播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