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引力电影的发展与合流

2020-01-17姜少东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环球首映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吸引力艺术

姜少东 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艾布拉姆斯早期所提出的艺术四要素中,对于作品以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各艺术门类的研究热点。电影艺术发展至今,对于电影工业化美学、电影市场以及电影产业的集中研究,都在进一步说明电影自身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已经愈发显著。本文以汤姆·冈宁的吸引力电影观点为研究切入点,从作品与观众的关系为依托,对伴随着电影艺术发展而同步进行多元演变的吸引力来源进行梳理,从而实现对电影形式与性质的进一步探索。

汤姆·冈宁通过对1906 年之前的早期电影及其观众与先锋派的研究中发现,主宰早期电影的并不是叙事冲动,而是一种向观众展示视觉奇观且直接诉诸于观众注意力和好奇心的视觉主宰。他将现代性引入早期电影的讨论中,并将早期电影命名为“吸引力电影”。

并且他认为当叙事电影占据主流时,吸引力电影也并没有消失,而是存在于先锋派的电影实践中,或成为叙事电影中的一个成分进行呈现,自始至终贯穿着电影发展的历史。吸引力电影与叙事电影所不同的是它直接诉诸于观众的注意力,通过令人兴奋的奇观激起视觉上的好奇心,使观众产生快感,戏剧凌驾于叙事吸引之上,强调震撼或惊摄的直接刺激,其重点并不是去创造具有心理动机或个性特征的人物。[1]冈宁在《吸引力电影:早期电影及其观众与先锋派中》中,对同样采用以叙事电影为主导所进行的早期电影史写作提出了质疑,认为以卢米埃尔和梅里爱两者为代表的早期电影人之间的差别并不能代表叙事电影和非叙事电影的两极,而是源于一个共同的电影观念,即并没有把电影当作讲故事的方式,而是将其作为向观众呈现一系列景观的方式,这种看法正是吸引力电影观念的核心所在。

作为关于电影历史与电影形式的新观念,“吸引力电影”不仅对占据主导地位的叙事电影史观发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研究电影形式与性质的新角度。在中国电影诞生之初,电影与杂耍的联袂展示的是影响观众把早期电影看作奇观的决定性因素,而占据主导地位的正是视觉吸引力。首先,从拍摄内容来看,中国电影最初是由戏曲片作为其开端,而其所拍摄内容多为目不暇接的打斗动作与杂耍表演,而不是人物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其次,从放映场所来看,正是与美国的综艺剧场具有相同性质的露天茶楼。显然,构成早期中国电影“吸引力”元素的同样不是叙事,而是表演、展现和呈现。从这些层面来看,无论是电影这一奇特的新型视觉形式,还是其选择的展现内容,都是在完成对观众视觉的操控。而在随后的快速发展中,电影先后经历了与不同类型叙事文本的结合,其所具有的叙事属性得到了展现乃至放大,无论是民间故事、话本小说还是文明戏等,叙事已然成为了电影的主导属性,甚至随后引发了关于电影与戏剧分家以及电影与文学分家的热烈讨论。到了三十年代,一直蛰伏在叙事属性之下的教育属性得到了空前爆发,电影被看作是教化民众、宣扬思想的重要载体。而在其后阶段中,伴随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语境,电影的发展情况也变得日益复杂。

反观电影艺术从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历程,不仅电影艺术的多种属性不断得到挖掘与彰显,同时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电影艺术对于观众而言自始至终所具有的魅力,这种魅力正来自于电影的多重吸引力。自电影的叙事性得到挖掘以来,视觉吸引力就不再是唯一重点,时至今日,吸引力电影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多元合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视觉吸引力的强化。近年来关于吸引力电影回归的探讨多集中在VR 电影上,但是VR 电影的吸引力多源自于技术吸引,而笔者所论及的更多是借助影视特效所完成的视觉加工。无论是以特效作为主要宣传卖点的视觉大片,还是在其它类型电影中对宏大场面的渲染,都是力求对电影中视觉吸引力的进一步放大,这其中即使是对现实场面进行还原,例如爆炸场面,也都是力图更好的呈现出视觉效果。其次是情感吸引力。现如今伴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观众的审美也在日益提升,观影这一审美过程不仅意味着视觉审美,同时也包括情感审美,因此,被内置在电影叙事中的情感元素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吸引力来源,从而形成了可观的虹吸效应。最后是叙事吸引力。叙事吸引力和叙事电影所不同的是,它并飞叙事电影所独有,而是几乎存在于所有影片类型之中。无论影片铺设的叙事部分在戏剧张力上存在怎样的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它都已经成为观众观影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不仅在题材、类型上得到了丰富与拓展,其吸引力来源也日趋多元化,并且逐渐走向一种融合状态,共同作用于观众的审美过程与审美体验。

猜你喜欢

吸引力艺术
中国吸引力
有吸引力的东西更好用
吸引力1
吸引力2
纸的艺术
跟踪导练(三)4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