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电影的转型发展研究

2020-01-17李柯楠云南开放大学王姗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环球首映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文化

李柯楠 云南开放大学 王姗 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一、国产动画电影的转型发展历程

(一)国产动画电影的起始

1941 年由万氏兄弟制作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问世,开启了我国动画电影的探索之路,1957 年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成立,凭着一股子执着的热情和创新精神,产出多部经典之作,其中尤以《大闹天宫》享誉国际,可以说是当时国际上动画产业的巅峰之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风采。当时我国的动画产业内百花齐放,动画创作形式有水墨、木偶、剪纸、折纸等大量的中国元素作为表达手法,《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渔童》《聪明的鸭子》等更是给八零后、九零后两代人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后因社会环境变化,人才流失,制片厂变革等因素,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国产动画电影进入低谷期,创作基本停滞,及至1999 年《宝莲灯》的上映,才又显现出一些生机。

(二)低幼化动画电影

1990-2010 年前后,我国也有动画电影产出,当时的动画电影受众定位在3-12 岁的儿童,电影出产也多以当时的动画片IP 为主,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介于当时动画电影以教化功能为主,因此电影题材单一,情节低幼化倾向明显,能满足儿童对电影趣味性、游戏性、基本知识教育的需求,但在电影制作上比较粗糙,电影给成年人的感觉是整体扁平化,缺乏质感,没有深度和启发性,但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家长也会带着孩子进入影院,因此部分动画电影形成了高票房低口碑的现象,还有一些动画电影评价和票房双低,其“弱智化”被家长嗤之以鼻。市场反馈表明了动画电影受众不能只考虑儿童,也应当把成人纳入进来,合家欢的电影模式会更受欢迎。

(三)全龄化动画电影

基于成人对动画电影的评价和对电影更高的教育、审美的需求,我国的动画电影逐渐从低幼化向全龄化转型,“大人小孩都爱看”成为了动画电影制作的全新风向标。此时的低幼动画电影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全龄化电影逐渐崛起,随着国外引进动画电影的增加,精良的制作吸引着国内观众,尤其对国内成年观众的吸引,“原来动画片还能做成这样”是普遍的心声,票房持续走高也给国产动画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自此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渐显。近几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很出彩的国产动画电影作品,电影有了明确的主题,情节设置也是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画面明快活泼,制作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国产动画电影不但更新了包装,更是注入了内涵,整体观影体验中上,电影的票房、口碑也肯定了电影制作的努力没有白费。

(四)成人化动画电影

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加入动画电影的观影大潮,一些国产动画电影开始以成人为主要受众进行创作,观影的成年人集中在18-38 岁之间,尤其以“泛二次元”的九零后群体为主,他们有较高的兴趣、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乐于走进影院去观看好的动画电影作品,为电影买单。他们在童年时代观看过好的动画作品,也经历了国产动画的凛冬,当前更是看到了国漫崛起的希望,也有一份支持鼓励的情怀。成人化的动画电影在制作上以成人话题为基调,像《大护法》《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主题多元化,情节曲折,内容也更具思考性,反而动画成为了一种表现形式的载体,相较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在夸张、抽象等表达手法上应用起来更加趁手,精美的画面和特效也能为动画电影增色不少,在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带来一些社会话题,引发公众关注讨论,电影的价值本不应局限于娱乐,创造多元化电影价值才能让国产动画电影走的更远。

二、国产动画电影转型发展策略

从国产动画电影产业来看,虽然一些作品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但是产业整体发展仍不理想,面临的创作困境和技术困境不容忽视,国产动画电影黯淡的那几十年差距,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付出和创新尝试。

(一)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独有电影风格

曾经我们的获奖作品《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深厚的基底,但是后来的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少,笔者认为一方面源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不自觉和不自信,另一方面源于国外风潮对国内潮流追求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定位不准,方向迷茫。像迪士尼的《功夫熊猫》《花木兰》都是取材于中国,电影在国内也受到大部分观众的认可,但其终究还是以美国的方式来讲了一个带有中国元素的故事,是美国制造下的中国风味。所幸,我们看到了《大圣归来》,是基于我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而进行的电影改编,大圣这个形象本身就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电影中对于诸多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也有很好地体现,例如画风、服饰、建筑,并且电影通过故事传达了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中国精神和气派,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挖掘与弘扬,归来的不仅仅是重获能力的大圣,归来的更是中国风格、中国创造。大圣这个具有侠义精神的东方英雄更容易获得国人的共鸣,在完成自我救赎和逆风翻盘的过程中,也给现实中的我们带来了一股动力,拨开迷雾,打破颓丧,奋勇抗争,一往无前。文化是扎根在我们骨血之中的,要看到文化,更要运用好文化,让国产动画电影充分吸收中华文化的优良养分,传递精神内核,将电影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融合统一,丰富电影层次,优化电影结构,用中国话,讲好中国的故事。

(二)坚持作品原创,丰富电影内容

原创是电影作品的核心支柱,早期我国动画电影的辉煌与鼎盛,正是由大量优秀的原创作品构架起来的,它们具有鲜明的东方色彩,通过动画也可对我国的历史长河窥见一斑,并且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在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上也有独特的见解,动画电影既“虚”也“实“,有发散思维的天马行空,也有脚踏实地的现实写照,个性是它最大的特点,创作是它汲取不断的生命力。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民间故事更是信手拈来,国产动画电影不缺题材,可以说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问题在于故事的内容扩充,讲述手法,表现形式,思想呈现,将一个故事做成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必须要对传统进行创新,结合当下实境,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感,让故事不那么缥缈,能够根植于现代社会的土壤,散发出传统文化的芬芳。要善于积累经验,着重锤炼电影制作功底,强化电影脊梁,以发展的眼光和思维作翅膀,让国产动画电影能够奋力展翅翱翔。

(三)打造动画品牌,助推产业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当下,品质固然重要,品牌也一样具有战略意义,如何让自己的作品享誉全球,品牌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打造一个好的动画电影品牌,首先需要完善动画电影产业的生态链条,兼顾电影作品的市场性与艺术性,商业价值是电影枝繁叶茂的根,文化输出是电影光合作用吸收的更多养分,使二者达到平衡,才能保持动画电影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国家对动漫产业的发展规划也指明了国产动画电影应当把品牌建设放在首位,我们国产动画电影要立足动画作品和形象,就拿大家所熟知的孙悟空、哪吒来说,围绕着他们以及周边人物所展开的故事有很多,以他们为中心轴向外拓展,构建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体系,以系列电影的形式出品,打造中心人物品牌,在电影的延续性下强化品牌形象,用电影的魅力征服观众,逐渐加深观众的印象,提升品牌号召力。

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明显回暖,如何让国产动画电影叫好又叫座,必须要挖好题材,讲好故事,打磨电影品质,扩大电影国际影响力,求实创新,以优秀的作品来吸引更多的观众,才是国产动画电影的长久发展之道。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文化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