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问题策略探讨
2020-01-17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悠久。可即便如此,衍生金融工具却因其自身所保有的保值、投机等性质,而备受金融市场的推崇。所以,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却相对较快。以客观的眼光看待衍生金融工具便能发现,此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在于契约性、衍生性、创新性、杠杆性以及未来性等许多层面。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其进行会计处理时,财务人员很难用传统金融工具核算考量的方法,对其进行界定。因此,调整会计模式以适应衍生金融工具发展,并规避不必要的会计风险,业已成为了目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衍生金融工具顾名思义,其属于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兴金融工具。具体而言,其主要具有两个层面的作用。首先,企业在购入衍生金融工具之后,完全可以借助套期保值的方式,对金融层面的风险进行规避。这样的情况下,则使得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量开始发生动态变动,从而帮助抵消自身可能会出现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1]。并且,依托其特性还能有效规避一些如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及市场金融层面的风险等。可见,其本身实际上十分契合当代企业的发展。其次,企业在购入衍生金融工具之后,亦可以凭借其获得可观的利润。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则呈现出了高风险以及高投机的交易方式。所以,企业在购入衍生金融工具之后,可以借助其高投机的特性获得收益。诚然,收益同风险并行,亦属于衍生金融工具最大的特点。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风险
(一)会计确认以及计量的不确定性。就实际情况来看,衍生金融工具本质上完全可以被界定为金融合约。因为在完成正式签约之前,便需要双方界定合约的权利、义务等等。反之,在合约签订完成之后,便会开始该合约的履行。但在履行合约的过程中,因为受制于市场、金融层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其则会导致许多会计因素处于变动的状态。因此,当财务人员在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会计计量以及会计确定层面,存在着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因素等等。
(二)交易方式与表外业务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同传统金融工具很大的一个不同在于,其交易方式本身,主要还是以高杠杆的方式为主,具体而言,便是通过极少的保证金来博取大额度的合同资金。由此可见,此种交易方式本身则在于,借助少量的资金来为数量规模更大的金融资产寻求庇护。而在这中间,投机者则能获得极大的利润。此种交易方式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上其背后的弊端却十分明显。这期间,如果一旦出现操作失败的情况,那么便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衍生金融工具还会为企业带来表外业务风险。这是因为,在这过程中,会计确认、计量的层面,需要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而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背后,相关业务的具体表现形式则为表外业务,而这所导致的则是资产负债在上报、披露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巨大问题。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固有风险。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衍生金融工具高收益的背后,所沉浮着的则是信用风险、流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首先,信用层面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远期交易中,银行亦或是交易公司仅能作为中介,而其是否能够履约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信用情况。其次为流动风险,这期间如果其在具体流动的过程中,缺乏可流通的二级市场,便会导致流动风险的增大。最后则为市场风险,这样的风险通常由不可控因素所导致,如市场利率、外汇汇率大幅摆动等,皆会导致市场风险的发生。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所面临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会计确认。企业在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签约前,应对双方所要承担的义务进行合理的统筹界定。一般的情况下,并不会特别明确交易的时间,其通常都是在合约签订完成之后,选择一个适宜的时间节点进行实施。从传统会计理论的角度出发便能发现,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实际上,无法被具体的归类到负债亦或是资产之中[2]。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签订完成合约之后,财务人员充分依托具体数据来对其性质进行界定,否则企业必然需要应对巨大的会计风险。另外,相关披露原则规定,在交易双方合约签订的过程中,企业方面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完成一项资产亦或是负债的初始确认,这样的会计确认方式在于,能够向报表使用者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从而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能够有切入点对企业潜在着的风险进行界定。
(二)会计计量。众所周知,会计计量通常可以被划分为两部分内容。首先,会计计量可以为初始计量的方式,即相关计量发生在初始环节。通常的情况下,在以往会计模式之中,初始计量最为主要的依据就在于公允价值。但因为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具有套期保值的特点,所以在提取初始计量所需要的数据时,便需要财务人员依托于公允价值套期,进行初始计量数据的确认,而这中间所产生的具体利损变动数据,则应该被归入到当期损益的数据之中。其次便是后续计量,同历史成本做比较便能发现,公允价值本身的可靠性,相较于历史成本而言要低,这样的情况下,便增加了盈余操作的机会。此外,后续计量如果不依托于历史成本,而是借助公允价值进行界定,其便很容易随着公允价值的动态变动而出现企业利润沉浮的问题。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后续计量的过程中,不应将公允价值当做金融工具的强制性计量公式,而是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更为稳定的计量方法、模式等。
(三)会计披露。通常的情况下,会计披露所涉猎到的主要有范围披露、利得披露、信用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层面的披露。如范围披露,其所影响到的主要为未来现金流的时间、金额以及确定性条件等许多因素,所以企业在这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会计方法,并依托于会计政策进行披露。而在具体披露的过程中,企业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披露。首先,企业可以借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对衍生金融工具所涉猎到的信息,进行披露展示。这中间,衍生金融工具所要被披露的内容主要有一般信息、相关会计政策以及公允价值信息[3]。一般信息顾名思义,其所指的便是衍生金融工具中所涵盖着的性质、内容、条件以及面值期限等基础性信息。反之,所要披露的会计政策则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所涵盖着的初始与终止的确认标准,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其中还应包括后续计量、会计政策的变更等等。最后,公允价值的信息亦在披露中亦应有所体现。其中,主要的披露内容有公允价值估计的理由、方法,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公允价值的变化情况及其趋势等等。总之,相关企业应保障所披露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等因素,并依照相关法规展开披露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的错综复杂的情况。因此,当代企业在购入衍生金融资产之后,应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对其存在着的会计风险,进行评估界定,之后再以此为基础,强化会计监督工作,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方法,以此来将会计风险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从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