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胜关键

2020-01-17王梦喆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心

吕 健,王梦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根本立场,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使命坚守,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精髓要义,是我们党当代治国理政秉承价值的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观世界之变,查国情之需,为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1]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建设仍要自觉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第一,切实满足人民实际需求,将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继续推进,深刻诠释“以人民为中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的密切联系和有机统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胜关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体现。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映现出作为一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革命性和先进性,任何理论思想创新和国家制度建设全部围绕对马克主义理论价值观的延续与发展而展开。“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的不变承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具有的显著优势。

(一)“以人民为中心”始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从广大无产阶级现实的革命斗争史中走出来的捍卫人民立场的科学体系,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人民的问题是其最核心的理论问题,人民的自由和发展是其最突出的理论诉求。《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角度,“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重点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等能够进行社会活动的劳动能力,能够得到充沛自由、统一全面的发展,社会存在的每个人在实现自由发展后,那么,社会存在所包含的一切人都将实现自由发展。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出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发展需要,社会的进步需要,也是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意味着同时以坚守人民立场为党开展工作的政治立场保证,“以人民为中心”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特征,旨在真正回归人的本质,接续完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二)“以人民为中心”忠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成立的精神指引,是我们党建设与发展亘古不变的指导思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宗旨的一个重要论断——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表明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出发点思想以此明确。中国共产党自成为一支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牢记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根本立场和为人民谋取最根本利益的初心使命,为全体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提供了必然性和现实性。“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价值引领,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卓越洞察力的体现,更是牢牢铭记党史党政初心不变的续延,我们党从革命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到改革开放时期“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评价标准,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紧密相扣,充分凸显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第一性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三)“以人民为中心”丰富于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种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善治”的精神意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念。[3]党的十九大保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不变,并进一步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中,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等三个显著优势中提及和强调“人民”一词,“人民”一词出现频率极高,地位分量极重,归于我们党对新时代条件下人民需求变化的把握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判断,追本溯源将一切社会变化发展乃至整个人类世界进化演变认定为是紧紧依托围绕人而展开的历史活动,充分证明和彰显了我国在国家治理中所秉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支点

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源,人民所特有的决定性力量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创造历史,这直接决定国家的重大政治经济决策部署都将诉诸对人民的关心而展开,最终回归本心并落实到追求人民福祉上。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之动力源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这本著作中提出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4],标志着首次明确地指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规律性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表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的主力军,并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马克思在坚持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立场的基础上,将人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结合起来,并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本质,实践是社会的人的实践,只有通过人的推动作用,社会才能发展进步,进而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5]新时代的中国特色治国理政紧紧契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唯物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精神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广大人民群众视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和治理的内生动力,依据民生真实需求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由此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全面打造“基于人民之治”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崭新局面。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之蓄力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国内外复杂而深刻的情况变化,正审时度势、蓄力勃发准备着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和提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路线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调整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党在全新历史条件视域下对于国家治理工作的“中心增补”。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治国理政方面,就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以主人的身份行使国家权力。[6]纵向比对党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所形成的重要思想,无论是对于消除两极分化进而达到共同富裕的追求,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究其理论本质都是诉诸于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深思和追求,现实本质都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切实利益、满足其真实需求和体现其国家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蓄力点,始终如一。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标准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风向标

首先,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鲜明有力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华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所在和肩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其次,坚持人民第一性是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基本前提,也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我们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切实解决与人民最相关、最现实、最真切问题的工作导向,不断增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进一步实现为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奋斗目标。再次,“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中国特色治国理政价值观的理论延续,也是新时代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指导。国家治理现代化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起始点和归属点,以促使人民利益最大化为着力点,切实探寻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实施路径,保障人民社会生活权益的合理制度决策,进一步指向开创“中国之治”的新局面。“以人民为中心”更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庄严承诺的实践延续,体现我们党的卓越人民情怀和谦虚实干大义。最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明确和提出以来,党中央坚定将人民立场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治国理政决策的不变主题和价值目标,着力加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强化对人民主体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切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决胜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进程。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效评判尺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在新时代面临的一次大考,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方面,人民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项制度举措的认同感、拥护感、赞同感是其中最为根本的标准,只有达到从人民中来和到人民中去的契合统一,才能真正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空前开创出的“中国之治”新局面自始至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价值观,洞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联系人民在当代经济政治社会的生活实际,进一步增加人民在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利益所得,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郑重交出一份让人民看得到、过得好、评价高的满意答卷。特别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些习近平总书记贴近民生的话语更加生动深刻诠释了人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官和评判者,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容纳和发挥效能的关键在于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实际需求是否得到了有效充分的满足。

总之,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起点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内涵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意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应不断贯彻深化和遵从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执政价值取向,坚持人民第一和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在具体实践探索中,诉诸人民真切需求构建稳定和谐社会环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实际社会活动与情感生活中感受到最直接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进而彰显和发挥“中国之治”的巨大效能。

猜你喜欢

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心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