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的 “五步” 法教学模式

2020-01-17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五步心理健康笔者

黄 阳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为主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主要是由于这一课程不仅贴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还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翻转课堂” 是翻译过来的术语,又称为 “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即把以往由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学结构翻转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建构和实践,笔者探索建立了一个 “五步”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改革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的放矢发挥课程育人功效

为提升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抗挫抗压能力,目前我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原先单一的公共选修课增设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形式。

公共必修课主要是面向全校大一本科各专业的新生开设的。为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作为教学组织单位,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积极组织32名教师针对30个本科专业共计96个班级的新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又合理安排20名教师为20个本科专业共计59个班级的学生讲授了该门课程。为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广大授课教师还在学习通上开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线上课程,里面包含授课计划、教学大纲、PPT、视频、案例分析、电影赏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不仅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有效补充,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而对于公共选修课而言,针对的群体是全校学生,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线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则是根据不同主题或不同类型的专题分别来开设,如社会心理学、绘画心理学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求。为了更好地与时代接轨,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采取了传统的线下课程教学、学习通线上课程资源补充、室外素质拓展活动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科学安排了线上提前预习、线下互动交流和分享答疑以及室外运动放松的多元化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第二章 “发现自我 实现自我” 的理论教学环节中,笔者改变了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采取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 “分享+ 活动” 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上课之前提前预习了学习通上的相关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的第一个15分钟里,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关于 “悦纳自我” 的分享。小孙同学分享了天后王菲之女李嫣的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她通过王菲夫妇对女儿“民主式” 的教育方式,解读了悦纳自我对培养自信心以及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的第二个15分钟里,笔者鼓励同学们展开了开放式的讨论。班上一位从来没有发过言的女生还主动分享了她的成长经历,她说她在生活中很少与人交流,主要源于小时候贪玩被小伙伴扔的小石头砸中,眉梢处留了一个疤,为此,她变得内向、不自信,总担心别人会关注到她的疤痕,从而嫌她长得丑。刚才听了大家的讨论和分享,她意识到了内心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一块小小的疤痕阻碍了她对自我的接纳,现在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在她的分享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在授课过程中的第三个15分钟里,笔者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情况,同时结合本章内容的重点,向同学们再次重申了悦纳自我的重要性和意义。最终,大家对悦纳自我与心理健康的正性关系加深了理解,并达成了共识。

在课下的家庭作业环节,笔者设计了一个 “我的自画像” 的活动,让学生在A4纸上画一个理想的我,然后在纸的空白处写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差距。一位平时比较孤僻的同学画了一个小小的背影,看起来很孤单和单薄,从背影上也看不出性别和年龄。在A4纸的空白处,他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这个世界,就像我不喜欢自己一样。后来,笔者了解到,这个学生有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缺乏安全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困难。在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经常鼓励该生课堂回答问题以及和小组同学进行积极互动。在学期末,辅导员以及周围同学都反馈,该生变得爱笑了,和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通过不断探索,笔者充分认识到,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三、合理安排课程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的育人功效

传统教学注重对大学生知识的灌输,往往忽视实践课的教学,虽然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可能并未内化于心,所以在遇到生活实际问题时不能学以致用。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开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课。[1]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于2019年一次性投入200多万元,于同年8月建设完成了占地面积达2800㎡的集水上、地面、中空和高空项目为一体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基地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处于河南省高校的领先水平。功能区的设计合理,场地的区域划分明显,包括高空拓展区、场地拓展区、原木拓展区、树上拓展区和水上拓展区等区域。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自建成后,接待了校内外不同团体的培训共7次,累计近千人参与了训练。它不仅满足了全校师生对心理素质训练的热切需求,也成为了对广大学生实施心理育人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

为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团队几经商讨,在授课环节采取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平分秋色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在兴趣中乐学,在运动中放松身心。笔者在实践环节教学的内容设计上,采取室外活动与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将心理知识讲授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团队的凝聚力,不但能够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达到 “情感共鸣” 的效果,还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和教学品质。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在实践课上带领60余名学生亲身体验原木拓展区的训练项目。同学们在活动中秉承着 “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安全第一、比赛第二” 的宗旨,一方面要求他们在活动中确保个人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协助他人完成项目;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积极克服心理压力,努力迎接困难挑战。体验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在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积极的心理感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感受到了团队强大的凝聚力。这一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真是一举两得!

四、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的课程过程考核评价机制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主要以期终考试的形式为主,但 “一考定终身” 的教学评价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课程考核要求,主要表现在这种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2],因为学生只有将心理健康知识内化于心,合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效果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根据这一理念,我们把原来的32学时的理论教学缩减至16学时,同时新增实践教学环节16学时,使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感受和感悟到积极心理品质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积极的变化。

经过不断探索,我们把过程考核引入该课程的评价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 严格课堂考勤制度。授课教师做好学生上课出勤率的统计,对旷课、迟到、早退现象给予不同的分值统计。上学期,笔者通过学习通APP对学生出勤率进行考核和统计,既省时又效果显著。

(二) 重视平时作业的布置、检查,并纳入期末的过程考核体系中。我们采取的考核方式为:期末成绩由平时表现和综合考核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表现占40%(出勤率10%+ 作业10%+ 情景剧剧本创作20%);结课论文占60%。结课论文评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这一考核机制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基本验证了过程考核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

五、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合理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部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 要求高校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素质较高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师资队伍。

(一) 培养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从现有的辅导员、心理咨询专兼职人员的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通过专业培训、集体备课等方式打磨,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授课团队。

(二) 高校可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归入教师岗前培训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信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2]

以我校为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师资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在性别上,以女教师为主、男教师为辅。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单位的监督、管理等多方位职能,合理利用专兼职教师的优势和专长,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说课、相互观摩教学过程、积极交流授课经验等多种教学活动,旨在提升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把每周四下午定为业务学习时间,精心组织全体授课教师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还多次邀请和组织校内教学专家和教学竞赛的优胜者前来进行教学能力提升的系列专题讲座,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帮助他们拓展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组织手段。

在说课比赛以及集中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也学到了一些实用性的教学小技巧。比如,一些老师重视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积极的互动或展开热烈的讨论,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一些老师擅于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心理学故事、心理实验或者近期网络上的热点话题作为切入点,快速把学生带入到教学相关的学习情境中,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关注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还有一些老师会选择轻松的音乐,在课间时播放帮助同学们放松紧张的心情,这一温馨的举措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还验证了 “音乐的疗愈性”。在这些定期组织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学习,笔者受益匪浅。

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高校大学生出现的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心理教育的作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 “满堂灌” 的教学现状,还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思想矫治向心理育人模式的转变,同时还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五步心理健康笔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五步”+“三力”,强化小组管理
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
挪穷窝 斩穷根“五步”搬迁保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