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路径探究

2020-01-17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永安366000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业化职称专业化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永安 366000)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标准和职业化发展备受瞩目,时至今日的辅导员也已从往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变为班级管理、思政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常态服务多位一体的角色,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已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是实现高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枢纽。扎实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已然是势在必行,但实际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进行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建立专业培养机制、科学规划职业路径、探索建设新路径。

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大学生作为国家最宝贵的人才储备资源[1],这部分群体的思想政治觉悟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多民族多国度的多元文化在这交融,各种思潮在这碰撞,形形色色的信息在这交汇。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阵地的一线工作人员[2],他们的思想觉悟以及个人的综合素质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设中将相关政策制度嵌入其中,能够有效激励辅导员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 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校辅导员现行的岗位招聘大多均要求硕士学历、中共党员、有一年以上的学生干部经历。纵观来看,这部分人群学习优异,一般在校表现突出。对于这些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新生辅导员在工作上有着激情饱满、干劲十足、责任心强、敢想敢干的特质,但也同时存在缺乏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尚浅、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低的缺陷。所以需要不断学习,强化理论知识。辅导员进行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能够从意识上扭转他们把这份职业变成一份事业。为了“事业”更好地发展,他们会想方设法努力提升,强化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在良性的比学赶超氛围中势必会突显一部分优秀的辅导员,也将驱动其他辅导员效仿学习,从而以点带面的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3]。

(三) 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

当前的辅导员角色,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角度来看,辅导员需要具备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创业咨询等多种能力,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4]。辅导员不仅是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也是国家政策的传播者和执行者,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使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既要做到思想解惑,又要做他们人生梦想起航的灯塔。多重复杂的角色,辅导员要练就精准地进行职业角色定位的本领,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认同,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社会价值和重大意义,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帮助辅导员更加精准的进行职业定位。

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现状

(一) 角色定位不清晰

纵使国家反复强调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教育部也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来巩固明确辅导员不仅是教师更是学校干部选拔的重点对象,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力军[5]。然而实际实施过程中,在学校层面,辅导员身上还肩负多种角色。辅导员在校有着教师的名分,被列为教学人员,他们需要负责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有的高校面临教师匮乏,辅导员便成为替补选手,与辅导员学历相关科目或者一些基础课程也自然被划拨到辅导员的教学任务中。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辅导员的角色也显得笼统含糊,他们需要面临大量琐碎繁杂的日常性事务,如:宿舍管理、班级建设、心理健康跟踪处理、评奖评优、奖助勤贷、就业跟踪、党建材料等。在诸多繁杂、琐碎、随机性强的工作任务下,辅导员自身容易出现被工作牵着鼻子走,无法把握职业角色定位,工作年限越长,工作激情懈怠,不利于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

(二) 专业需求不明确

高校在进行辅导员招聘的入口关,对于辅导员的专业需求无明确要求,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的招聘目录中均多数为不限专业。仅少数院校在特别岗位会进行注明少数民族语言能力或者有思政、心理专业背景优先考虑的需求。这将引发连锁反应,辅导员工作看似没有学科要求,无论是什么专业学科出身都能胜任,显然这是认知盲区。如果辅导员不具备专业学科,专业素质和专业研究起步慢,需要重新塑造,即便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也难以实现专业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过低,还将造成在职业无法找寻到成就感,多半需要靠经验成长,对于多数辅导员的原专业知识造成荒废,在新专业下又缺乏自信,成长周期过长,使得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面对学生事件无法科学专业的处理,严重影响辅导员自身成长进步。

(三) 职业路线不科学

目前国内高校辅导员多数属于非科班出身,加上在校期间工作繁重,没有太多的平台和机会进行系统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尤其是辅导员个人成长的职业规划上。一方面体现在职称评聘上,高校在职称评聘时,并没有对辅导员有任何的倾斜政策,反而,从目前职称占比分析,高校在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中,辅导员占比少之又少。不仅如此,辅导员在职称评聘时的职数还需要与行政人员、思政教师进行竞争,可想而知,辅导员在职称评聘上不占任何优势且难度系数很大[6]。另一方面从行政岗位晋升分析,虽然很多高校将辅导员列为管理干部发展对象,但是辅导员在干部选拔时没有竞争力,选拔时即使给予辅导员干部岗位,却未给予相应的待遇,也仍然保留辅导员身份,只是先做事后给名分。有的高校提倡进行辅导员专家化培养,但是没有给予配套的文件和平台,辅导员难以达到,形同虚设。极其容易造成辅导员职业扁平化。在学历同等的提前下,辅导员往往与专业老师仅在专业上有所区别,甚至有的辅导员在学生阶段表现远超于专业教师,但是碍于职业的发展方向,数年后出现辅导员在职称与干部晋升上均落后专业教师的现象,进而阻碍了辅导员追求职业进步的积极性。

三、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措施

(一) 明确专业需求,专业课程系统化

在国家层面已经清晰的明确辅导员的专业性需要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学生管理。因此在学校层面,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对辅导员在专业上的系统培养。从新辅导员入职开始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后要进行相应的学分考核。专业课程建设需要紧紧结合实践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让新辅导员进行情景化学习。鼓励非思政、管理、心理类的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学历深造[7]。日常的线下课题形成常态化,定期培训、科学制定课程、周期性考核,还可增设特色专题,主题围绕辅导员工作模块开展。在新媒体时代下,还应加强辅导员网络思政的学习,线上线下进行结合,网课与线下课采用学分制,建立学分积分兑换,积分可纳入到年终先进评选的加分项,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奠定殷实的理论基础。

(二) 政策支持,科学规划职业路径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对辅导员职称评聘进行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8],为稳定辅导员队伍,激励并促进辅导员的健康成长,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应突出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实绩的考核,对于岗位设置可分为:见习辅导员、初级辅导员、中级一档辅导员、中级二档辅导员、高级辅导员,按照队伍人数设置岗位比例,不同岗位职级给予相应职级的责任津贴和绩效工资待遇,保证队伍协调发展。无论从个人发展角度还是从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发展的角度,设置辅导员职级都可以鼓励辅导员做好职业规划、形成辅导员专家化的职业路径。

(三) 明确角色定位,完善管理机制

关于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仍处于较混乱的阶段,对于多数高校辅导员分散在各个二级学院或者系部,常规的日常工作一般由系部分配,由于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辅导员的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无形中导致辅导员队伍管理机构多重化,但是对于辅导员的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岗位晋升、评先评优等工作考核部门由学工处负责,出现了使用人和考核人不一致的情况,各系之间工作分配及量化有差异,出现年度考核差距悬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考核的公平性。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辅导员队伍统筹管理,不断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让辅导员有存在感、归属感、认同感,形成从上到下的选拔机制、晋升机制、发展机制[9],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保驾护航。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肩负辅助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成功梦的艰巨使命。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增强辅导员职业能力更是当前首要任务。高校要打造一支政治硬、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要培育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的“精兵强将”[10],就必须持续进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

猜你喜欢

职业化职称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职称
加速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