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沟通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2020-01-17黄晓敏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思想

黄晓敏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汕尾 516600)

二十一世纪初期,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高校辅导员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必须充分发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辅导员就必须要加强和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及其作用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沟通”进行了简单阐述,即:使两方能通连,或者进行意见疏通。而当前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沟通,则是相较于无效沟通而言一种理想的沟通状态[1]。在思政教育领域,有效沟通主要是辅导员通过目的性活动,达到预期思政教育效果的沟通。

(一) 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认知自主性

学生对思政教育认知自主性提升是辅导员利用沟通开展思政教育的显著优势。传统辅导员思政教育大多采取在问题发生后解决问题的方式,无法充分释放思政教育优势。甚至促使学生对思政教育模式丧失信心,制约其自主性思政意识形成。通过沟通手段的应用,可以从学生性格特征、思想根源等方面,对学生真实内心世界进行恰当剖析,启发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解决途径,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指导、行为矫正产生积极地影响。

(二) 为思政教育主客体搭建桥梁

一方面,从高校思政教育主体视角进行分析,沟通手段的运用,打破了学生、辅导员思政教育时空限制,提升了辅导员主体性,为其思政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同时通过一对多、一对一的思政沟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学习热情,保证思政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从高校思政教育客体视角进行分析,沟通手段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中学生、辅导员信息量限制,进一步凸显了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属性[2]。通过辅导员与高校生恰当沟通,可以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了解社会环境中不同角色所担负社会职责,避免了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产生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

(三)有利于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在社会主义重要转型时期,学生也经历了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变革,其心理状态、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在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利用沟通的方式对高校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素养方面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协调精神追求、物质利益,促使其树立更加端正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通过沟通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意识的在思政教育内容中引入与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符的问题,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为高校生顺利就业、生存提供保障。

二、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沟通频率低

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与学生相互沟通策略应用频率较低,多为学校相关信息传达,或者学生社团、党支部、班级事务的管理类沟通[3]。而管理类沟通与情感类沟通占比的巨大悬殊,导致当前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无法通过有效沟通解决学生人生观、政治思想、价值观及情感问题。

(二) 外化行为成效不高

促使学生将良好思想外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者通过沟通与学生进行观点交互、信息交换的主要目标。在当前辅导员思政教育沟通策略运用之后,多数学生仍然根据自己原有思路生活学习,外化行为成效较低。

(三) 思想引导效果差

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是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沟通策略运用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多数辅导员在沟通引导高校生思想触动方面效果不佳。因思想引导具有长期性、系统性,过低的思想沟通引导频率,无法保证思政引导在提升高校生思想认识方面的效果。

三、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学生思想不稳定性、易变性决定了其对沟通内容接受过程是一个不断整合往复、不断进行斗争的过程[4]。但是当前多数辅导员与高校生沟通大多为被动沟通,即在有事务处理时才主动与学生沟通。再加上当前辅导员工作全能化、行政化倾向,导致其无法准确辨认思政教育中实质性角色定位,最终导致思政教育沟通出现异化。

(二) 沟通内容与高校生现实需求不够契合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可知,学生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世界观建构。学生原有心理结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均影响了教育效果。当前多数辅导员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现实兴趣、观点、价值观、信仰,导致沟通内容与高校生现实需要不够契合,增加了沟通异化风险。

(三) 沟通前调查观察力度不足

从本质上而言,沟通是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与高校生相互理解、观点不断碰撞的过程。由于多数辅导员不注重沟通前调查观察,也没有根据不同学生情感状态、学习情况、家庭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沟通,导致其不了解高校生立场、情感态度,学生无法向辅导员打开心扉,最终促使辅导员、学生沟通效率不高。

(四) 缺乏强烈的育人意识及沟通理念

在学生全方位发展过程中,思政教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正确思想认知的主要引导。但是现阶段在辅导员思政教育沟通中,多数辅导员没有关注高校生思想困惑,也缺乏思政教育沟通时机选择意识[5]。再加上思政教育沟通引导理念的缺失,导致整体思政教育中沟通效果不佳。

四、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沟通路径

(一) 明确角色定位

从本质上而言,达成双方观念的认同,是当前辅导员思政教育中沟通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根据自身教育者、高校生受教育者角色差异,为避免学生因心理定位不平衡而产生叛逆心理,辅导员应将与学生建立良性沟通关系作为首要目的。依据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原则,克服不可接近、过于严肃、过于严厉的形象,放低姿态,真正尊重高校生人格,在思政教育中利用知心朋友探讨合作的形式代替强制性、命令式语言。同时经常进入学生食堂、课堂、宿舍,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润物无声的传输思想教育理念,为双方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沟通提供依据。在主动沟通的基础上,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导员应结合思政教育目标,进行沟通目标的弹性设置。即针对沟通对象交流难度大、思政沟通观点理解难度大的情况,将沟通目标拆分。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思政教育具体内容,进行拆分后沟通目标递进步骤的灵活设置。

(二) 制定与学生现实需求契合的沟通内容

受影视、通讯、网络等多类型传媒的影响,学生思想也呈现了个性化、多元化、自主化、易变性、趋利性[6]。根据上述特点,辅导员应进行可操作性较高,且与学生现实相契合的沟通内容的制定。辅导员可以合理在思政教育中引入网络资源,通过正确指导与检查督促、主动沟通与被动学习、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开拓思政教育视野,缩短思政教育内容与高校生现实间的差距。同时考虑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间紧密联系,在思政教育内容沟通中融入就业创新心理素质培养、抗压能力训练,为学生就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帮助。辅导员可以与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合作,进行迎新晚会、主持人大赛、辩论赛等不同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拓展自身与高校生沟通平台,丰富沟通内容,保证思政教育沟通效果。考虑到文化差异、心理定势等潜在或显性因素对思政教育中双方沟通信息真实性的影响,辅导员应正确剖析心理学层面经验效应、刻板印象、首因效应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强化自身理性判断能力,将思政教育问题沟通作为重点,避免因高校生个人特质对思政教育沟通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三) 加强沟通前调查观察

沟通对象情况变化性、沟通环境多元化、沟通方式实时更新性导致沟通成为一种动态的活动。因此,为了突破当前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无内容沟通、沟通内容面窄的情况,辅导员应强化沟通前调查[7]。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对部分问题的看法,对看法存在一定偏差、或者心理偏激学生进行恰当引导。同时辅导员应每间隔一定时期对学生实际生活、校园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选择普遍问题,以开班会的形式,集中解决;而对于个别严重问题,可以采取单独面谈、微信交流的方式,为高校生解决;对于部分依靠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公共性事件,辅导员可以利用线上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高校生建议,并选择恰当的建议,适时实施。同时将实施效果反馈给提意见的学生,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为后续思政教育沟通奠定基础。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获得更加完整、更加富有价值的信息,辅导员可以用尊重、关心的态度,从接收信息、解读信息涵义、储存信息、思考信息、评估信息、反馈信息等方面入手,主动倾听学生的心理困惑。需要注意的是,在接收信息环节,高校辅导员应避免打断高校生讲话,将学生作为学习主角,以便其顺利进行完整信息输出。同时辅导员应注重对非语言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如嘴唇苍白(表示紧张害怕)、双手紧扣(表示失望)等;而在信息储存环节,辅导员可以选择中心概念,挑选关键信息,进行分层次记录;在信息评估及思考环节,辅导员应在正确的剖析学生观点后,从客观视角入手,进行评判;在反馈环节,辅导员应通过身体前倾、点头、眼神交流或者对话的方式,给予高校生反馈。

(四) 树立强烈的育人意识及沟通理念

强烈的育人意识及沟通理念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沟通的基础。在沟通中,高校辅导员若想与高校生达到信息互通有无,应从意识层面入手,明确自身育人职责,强化沟通意识及主动沟通理念[8]。加大相关知识、技能学习力度,收集全面的沟通理论信息,为双方信息交互奠定基础。首先,根据我国高校思政工作要求,辅导员应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育人为本的理念,将育人作为沟通的最终目标。同时考虑到我国多数辅导员年龄较小、工作经验不足,为促使自身在繁重的管理工作、组织工作中坚守育人任务及教育者身份,辅导员应从日常工作入手,结合近期教育部及高校提出的思政教育文件及相关规程,强化专业学习,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思政教育内容,夯实自身理论功底。将每一次与高校生进行沟通的机会作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机会,全程向高校生传递先进的思政教育信息。其次,考虑到主动沟通意识与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沟通效果的正相关性,辅导员应将基于思政教育的沟通进行主动化、经常化处理。依据心理学“先入为主”规律,充分认识到沟通对于思政教育及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及重要性[9]。将学生看做自身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与其就思政信息进行沟通。主动关怀高校生,促使自身与高校生构建良性关系,为思政政治教育中沟通日常化、经常化奠定基础。最后,沟通是一门涉及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学问。为了掌握更多的沟通方法和更有效的沟通手段,辅导员应主动参与系统性培训项目,学习更多的沟通知识。同时与其他辅导员合作,开展小组训练活动、模拟心理咨询活动等多种类型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剖析高校生心理及行为反应规律,为自身更加全面的掌握沟通艺术提供铺垫。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