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研究
——以广东高校基层党组织为例

2020-01-17黄玉华毛好喜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职党总支学院

黄玉华,陈 艳,毛好喜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高校的有效落实,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的延伸,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已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对标《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以“组织力提升”为主题,以参加2019年第六期广东省高校党务骨干培训班为契机,对广东80多所高校开展主题为“广东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现状”的问卷调查,以党支部委员、专职组织员为主的高校党务骨干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122份,回收率100 %,实证分析目前广东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以点带面,为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提供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组织力的现实意义

(一) 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高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这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党的力量源自组织,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有效反映。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要提升组织力,组织、凝聚、动员师生,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自身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唯有抓住了组织力这个着力点,从基础环节、基本任务抓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在高校才会得到有效宣传贯彻执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会得到有效发挥。

(二) 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解决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问题的有力举措

根据2017年中央对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29所中管高校专项巡视所反馈的情况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虚化弱化现象:“四个意识”不够强,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重业务轻党建;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支部生活不够规范等。这反映出一些高校仍未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位,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现象仍然存在,基层组织力建设较为薄弱。“基层不抓,一盘散沙。”组织力是高校党组织组织生命力的有力反映,是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件,关系着党的教育事业的成败。全面提升组织力建设,突出政治功能,是有力解决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 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要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坚守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第一线,承担着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等重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前沿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组织力建设是否全面提升,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内涵式发展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 政治功能不突出,不同程度存在虚化弱化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组织力不强、政治功能虚化弱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四个意识”不够强,二级学院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侧重教学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够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重业务轻党建,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凸显。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3 %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对基层党建工作不重视,抓主责主业不够坚强有力,党组织的组织力也难以发挥作用。三是“三会一课”制度形式化比较严重。“三会一课”制度在较多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如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于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情况,只有50 %的受访人认为所在党组织“按时开展,内容丰富,效果很好”,仍有一半人对“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满意,认为流于形式,效果一般。

(二) 基层组织制度执行不到位

部分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存在基层组织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有待加强。在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存在选拔难、后继乏人、对党支部工作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据调研数据统计,目前全面覆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广东高校基层党组织仅占44 %,部分覆盖或正在培育超过半数。可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培育和使用工作任务仍然很艰巨。另一方面是专职组织员配齐配强不够到位。目前,根据广东省教育工委关于推进组织员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绝大部分高校的二级学院都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但超过一半(56 %)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专职组织员没有做到专职专用,而是由辅导员等人员兼任。由于没能做到专职专用,加上未能落实基层党务干部岗位津贴、工作量核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等待遇保障机制,专职组织员疲于应付、被动应付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 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干劲不足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在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和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团结凝聚、引领带动师生积极投身学院重大改革、重要事项,着力解决本学院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学校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目前,部分高校二级学院党总支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劲头,遇到难题停滞不前或干脆绕道走,不敢啃硬骨头,面对新问题沿用老办法,改革意识不强,创新思路不宽。在推进工作上存在形式主义,以会议落实会议、照搬上级规定与文件的情况尤为普遍,结合学院实际狠抓落实,深入教学一线、生产一线督促检查落实不够到位。在工作作风上,当工作或者任务遇到阻碍和瓶颈时,存在“推一下动一下”的“懒散拖”工作态度和应付的情况,缺乏主动担当作为和团结凝聚师生“杀出一条血路”的进取精神,进而影响了工作进程和相关政策决策的落地。

三、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 突出政治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

基层党组织作为战斗堡垒,只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才能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强化政治引领,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师生的行动自觉,才能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得到有效落实。

1.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二级学院党总支要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根本性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有效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二级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学院党总支要充分发挥对党建工作的主导作用,涉及有关干部人选推荐、党员队伍建设、党建品牌项目建设等工作,由党总支会议研究决定;关乎学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事项如专业建设、学风建设、人才引进等,党总支先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级学院党总支和党支部要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实相关的考学活动,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平台作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强化政治把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院党总支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在教师引进、专业建设、学术研讨活动等重大问题上严把政治关。

2. 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担当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保证等作用,切实担当起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职责,在不断强化主责主业中履行政治责任。一方面是抓住关键少数,发挥表率作用。党总支书记作为首要责任人,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做到既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又把每个环节、每个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发挥好师生党员群众的参与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也是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神经末梢。只有让每位党员都能行动起来自觉参与到管党治党这一政治责任中,改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倾向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心态;增强主动学习意识、纪律规矩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意识;积极带动身边的团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共同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才能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3.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 。一是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每月开展“主题党员”活动,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战斗性,让严肃的政治生活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二是要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和内容。绝大部分的基层党组织都能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按时组织开展,但总的来说落实效果不好、质量不高,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基层党组织改善这一现象的首要方法就是创新形式,改进方法,不断丰富“三会一课”内容,把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政治学习和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党员思想、生活和工作实际,精选“三会一课”主题、内容和学习载体。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提升党员教育实效。通过搭建“互联网+党建”模式,将思想引领、大学生党员教育与培养等内容融入易班平台,满足大学生网上学习的需求;落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常态化,加强师生党员的日常学习,提升党员教育实效。

(二)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思想引领力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显现,这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党员在哪里,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理念,突破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以“党建+”“+党建”的党建新模式,不断强化党建的政治引领功能,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思想引领力。

1.党建+创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创建基层党建品牌项目,打造党建亮点,能有效提升党建的吸引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围绕党建和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围绕基层党组织发展作用的着力点,创建富有本单位特色的党建品牌项目,大力开展“一总支一品牌”活动。通过党建品牌项目的申报、实施和验收,树立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支部和品牌活动,以品牌化建设推进基层组织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打造党建亮点,提升党建吸引力。例如,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制定“党建品牌项目建设计划”,大力开展“一总支一品牌活动”,引导党总支和党支部结合本单位特色策划品牌活动,党建品牌项目成效明显,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队伍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

2.党建+共建,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融合为着力点,与行业内外的党支部开展共建交流合作,形成互学互鉴互促的良好格局,能有效激活党建生命力,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而与校企开展支部结对共建,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的“党建+共建”党业融合新模式,能有效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元育人作用,激发党建工作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党组织与校企开展的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为例,二级学院党总支以与格力电器合作共建的“格力明珠产业学院”,与珠海港控股集团合作共建的“珠海港企业大学”为合作平台,通过在企业开设“党员挂职工作站”、建立常态化社会实践基地,每年组织100多名教师下企业锻炼实践,1000多名大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等支部共建活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激活党建生命力,与校企共同培养服务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文化+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而将党建有机融入其中,形成“文化+党建”合力,能有效增进党建感召力和充分发挥党建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二级学院党组织以建党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日为契机,通过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如“红歌感党恩,青春绽风采”红歌比赛、“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等主题文化活动;利用“互联网+”在易班平台开展“网上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党支部知识竞赛活动等线下主题活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活动等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创新“+”的模式和内容,提升党建文化育人的针对性、时效性,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引导广大师生知党情、听党话、跟党走,进而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思想引领力。

(三)完善组织保障,发挥组织工作合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执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配齐配强专职组织员等基层组织制度,推进基层党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突出政治功能和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从而发挥组织工作合力,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1.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培育,着重从以下几个方向下功夫:一是在选优配强上下功夫,严格选人标准,拓宽选人渠道,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党员教师选拔到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打造基层党建工作的主心骨;二是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采取集中轮训、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政治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在激励保障上下功夫,通过落实岗位津贴、工作量核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等待遇保障机制,提高岗位待遇,不断激发“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在优化成长路径上下功夫,通过搭建下企业、挂职锻炼等实践平台,并将党支部书记任职经历作为干部选人的重要条件,拓宽个人发展空间,优化成长路径。

2.配齐配强专职组织员。各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配齐配强专职组织员,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上下功夫,着重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专职组织员管理及任用的相关制度。各二级学院要配齐专职组织员,同时应做到专职专用,明确工作责任,保持专职组织员队伍的相对稳定;二是落实专职组织员队伍政策待遇。通过落实岗位津贴、工作量核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职称评审等待遇保障机制,打通专职组织员队伍的职业发展通道;三是强化专职组织员的素质提升。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定期组织系列专题培训,提高专职组织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另一方面,各二级学院党总支要关注支持专职组织员的职业发展,鼓励他们自觉提升科研能力,积极申报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为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创造条件。

3.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强化服务功能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服务师生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解决和回应师生关切,扎实推进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一是勇于改革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总支要始终保持改革的勇气、锐气、朝气,在人才培养制定、专业建设、科研管理等重大改革、重要事项中攻坚克难、奋发有为,通过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提高服务能力,赢得师生群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更好地团结带领师生共同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二是深入基层一线,强化服务理念。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强化“基层在心中、服务是天职”的服务观念,坚持经常深入课堂、深入企业、深入师生生活等基层一线,关心和了解师生的困难并主动帮助解决,在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中夯实群众根基。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基层党组织要改进遇到改革发展难题时会懒政怠政的工作作风,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担当和干劲,在提供精准服务中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

猜你喜欢

专职党总支学院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