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
——以豫章师范学院为例

2020-01-17刘敏佳张丽园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受访者公民政治

刘敏佳,张丽园

(豫章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昌 330103)

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与发展,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与变化,包括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容量之大、互动性之强,使其日益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提到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8.29亿,其中学生网民与2017年一样占比最大,高达25.4 %,而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政治水平的网民占总人数的18.6 %[1]。由数据可推算,大学生已成为我国有效政治参与的主力军,因此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对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别抽取了四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按年级、专业和性别选择了一些大学生进行了个人谈话。本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80份,回收问卷567份,有效问卷567份,有效回收率97.7 %。

一、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况

(一) 政治参与的内涵

政治参与最早发端于古希腊雅典,指的是普通民众或公民团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到政治中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以及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公民参与到政治中去的方式包括传统的制度化的投票、选举、结社及其他一些随机性的政治行为[2]。政治参与对于推进国家民主化进程和维持国家政治稳定,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 大学生政治参与内涵

我国政治参与的对象范围较为广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体为我国大学生,主要是指大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正式的程序表达个人意愿和政治诉求,进而对国家的政治运行体系、制度或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产生一定影响的政治行为。大学参与政治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并且对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基本现状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盲目的表达不合理诉求。

(三)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从大学生政治参与基本内涵可知,大学生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善我国政治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通过文献整理以及相关大学生政治参与案例阅读分析发现,当下我国大学生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大学生政治参与并未达到预期的作用效果。首先,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政治参与这一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不关心国家政治,对于政治参与的途径一无所知。其次,部分大学生了解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和途径,具备一定的政治参与能力,但是却无政治参与的实际行动,认为政治参与行为可有可无,缺乏政治参与意识。最后,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参与政治,但因为未得到反馈,进而失去继续参与信心。这些是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契机、新途径与平台。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借助于互联网,运用网络手段、依托网络平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政策制定或相关人事变动。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网络发展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学生群体在网民规模中占比最大,其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群体占比18.6 %,大学生作为我国具有较高学历水平和较高政治意识的群体,同时又熟练掌握互联网相关技术,因此,大学生成为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一支主力军。在以豫章师范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时发现,研究对象中关注并参与过政治的90 %以上都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因此,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产生了何种影响对于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一) 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

互联网的频繁使用增加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热点与政治新闻的频率。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政治信息的频繁接触对于提高公民政治认知具有重要作用,而政治认知往往导致政治诉求或政治行为。当人民愈有机会直接与政府沟通,则愈有可能参与政治活动;相对地,个人对于政治的影响力也因此提升[3]。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89 %的大学生常常浏览新闻热点,58 %的大学生(其中大三学生占47 %)通过关注政府公众号接受相关政务动态推送,较之于11 %的不喜欢或者从不浏览政治新闻或关注社会热点的学生,接触政治信息较为频繁的学生对国家事务更为关心,对于政治参与和投票有较强愿望。由此可见,互联网通过给大学生提供信息获取平台,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进而导致政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 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效能感

在关于大学生更希望通过何种方式参与政治时:26 %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31 %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添加相关政府公众号直接对话;27 %的受访者表示只想浏览新闻和社会热点,同时发布评论表达政治观点;只有16 %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希望通过传统的投票或其他活动参与政治。在问及相关原因时,76 %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之所以愿意选择通过网络参与政治,与互联网的属性有关,网络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政治话题进行参与,同时可以找到与自己有共同政治观点的公民,加强政治影响力;此外,政府微博、政府网站及政府公众号等,通常会对受访者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进行及时反馈。所以,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可以让大学生获得更多政治参与效能感,提高政治参与信心。

(三) 参与平台与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互联网给我国公民包括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政治参与平台,同时给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多种方式。通过对豫章师范学院各年级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74 %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国家政治动态,11 %的大学生通过与他人沟通获取政治热点,8 %的大学生通过电视或新闻联播了解政治,只有7 %的大学生基本不关注政治。44 %的大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参与政治,39 %的大学生通过微博参与政治,发表相关观点和看法,政府官方网站也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平台之一,还有部分学生通过看新闻留言表达观点。在参与方式上,大多数大学生仅表现为转发新闻,或通过留言评论的方式表达政治观点与政治诉求,只有少数大学生会通过一些官方网站平台进行投票或互动,虽然政治参与的方式不多,但较之于传统的政治参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平台已经呈现多样化特点。

(四) 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

互联网在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方便了大学生政治参与。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与11 %不浏览不关注社会热点和政治新闻的受访者相比,其他89 %关注政治相关新闻的大学生,他们对于政治事务有更多了解,对于国家体制与政治制度有更深入了解,其中64 %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网络途径了解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网络促进大学生进行更多的政治思考和政治行为,同时还表现在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递与社会资本再生的过程,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是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4]。受访者中,93 %的学生表示政治知识从网络和教师处获取,其中76 %的学生表示网络使其对政治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提高了政治水平。

三、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一) 给大学生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带来冲击

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具有多元化、无界化等特点,各种社交软件使我国公民之间的联系成网状,各种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变得更为便利,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潮通过网络渗透,尤其是对于文化有较高诉求的大学生,其影响更大。受访者中73 %的大学生表示,在浏览新闻时常看到挑战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评论,46 %的受访者提到在微信群、QQ和论坛上有阅读到抨击我国主流价值观和过度吹捧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文章。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74 %的大一学生表示不具备辨别政治意识形态的能力。由此可见,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政治信仰较之于传统社会更容易受到西方敌对意识形态的冲击与动摇。

(二) 增加大学生政治参与非理性的可能

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和低准入性等特点,公民只要具备上网能力便能在网上发表观点和看法。网络政治参与可以反映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行为能力。所以,网络政治参与水平受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政治理性的影响[5]。当被问及在网上发表的政治观点或看法有没有经过信息收集和认真思考过时,67 %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只有14 %的大学生回答会在了解情况后评论。当被问及出于何种目的去了解政治或参与政治时,只有31 %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发挥作为一名公民的价值,履行自己的政治职责;29 %的大学生表示仅出于好奇心理;24 %的大学生表示出于从众心理,看到身边有人在网上参与或了解政治,进而去做;15 %的受访者表示出于娱乐目的去关注或参与热点事件。

(三) 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管理与反馈机制的不健全易降低大学生政治参与效能感

如果政治参与在发挥积极租用的同时,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或者与政治体制不相适应,则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6]。政治参与的快速扩大超过政治系统的负荷,有可能导致参与者的不满甚至怨恨。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平台,迅速扩大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但因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反馈机制的不健全,易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挫败感,未果的政治参与行为则容易降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效能感。受访者中,57 %的大学生表示,虽有通过微博或政府官方网站留言,却很少或从未得到过相关答复;29 %的大学生表示在政务微信公众号上互动未果;31 %的大学生表示在网上参与了政治并未得到任何反馈,对网络参政失去信心。因此,管理的不健全和反馈的不及时易给大学生带来政治参与挫败感,进而降低政治参与效能感甚至对民主失望。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强国的未来建设者,同时也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与政治诉求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参政议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豫章师范学院学生的调查研究得出互联网在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影响。互联网为我国大学生了解政治、参与政治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同时又因网络自身的一些问题和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给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挑战。大学生对政治的认同感受到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影响,网络政治的普及及参与平台的拓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7]。因此,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对完善规范我国网络政治参与,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受访者公民政治
今天,你休闲了吗?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论公民美育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