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型职教集团浅谈
2020-01-17袁珊娜
林 龙,袁珊娜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职教集团是由独立法人的高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和政府以契约的形式为链接纽带构成的联合办学体[1]。国外也有相应的“集团”,如:德国“双元制”、美国“社区职业教育”、英国“现代学徒制”[2]。1992年在北京成立了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开创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先河[3]。
职教集团中的“集团”本身来自于企业,职教集团参考了企业的集团架构。企业集团大体分为四种构成层次: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职教集团没有独立的法人结构,所以汲取了企业集团松散层的相关结构构成[4]。
1 职教集团的分类
职教集团分为三种牵头模式,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牵头[5]。国家规划职业教育集团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教育资源的合理匹配和利用,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所以目前我国所成立的职教集团绝大多数都是以职业院校牵头为主体[6]。
2 院校型职教集团的现状分析
院校型职业教育集团是由职业院校牵头、行业、企业等独立的法人单位自愿参加,以契约的形式职业教育产学研联合体[7]。这种“集团”都是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加入职教集团,除了承认职教集团的相关章程,并没有其他的约束条件,入会自由的同时,退出职教集团也是自由的[8]。资金和资产上有实质性的交融部分很少,很难形成“债权责利”统一,难以形成高度合作共赢的局面。
对于这种“合而不作”的情况,在不能改变职教集团固有体质的情况下唯有加强自身吸引力[7],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在这方面都有很多机制需要完善。寻找利益契合点是关键[5]。
3 职教集团的建设
3.1 职教集团常规性建设
加盟集团的法人单位各出一名理事,由牵头单位法人承担理事长,其他重要单位法人承担副理事长,牵头单位设立秘书处。
制定集团的章程,秘书处归总政府等相关文件和领导意见,经过理事会同意,制定本职教集团的章程。
集团换届(三年)和重大人事变动应该以稳定为前提,成员加入或退出应提前一个月向集团理事会做详细讨论并通知通报。
设立考核机制,对各个单位或工作个人设立年度考核机制,在理事大会后进行考评,增强责任划分和职能划分,才能有效的完成集团的工作任务。
除牵头单位,每个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对接机构或者人员,方便其他单位对接。
3.2 职教集团选择性建设
淡化牵头单位。因职业院校牵头建立职教集团,致使多数工作落在牵头单位[9],会使得把牵头单位独立出其他单位。应适当下放到理事单位,以促进各个单位的紧密性。
职教集团本身是一个“校企”群,目前的职教集团成员的合作还停留在校对企的单独合作[10],应寻求更为广阔的合作方式,有“群”的作用。
建立集团门户网站,搭建公共信息化平台,加强集团的管理和内部成员的沟通与合作[11]。
向政府获取有利政策,在政策指导方向的发展往往见效更快,政府的扶持对于职教集团的长远发展也非常重要。
利益分配上,应坚持多劳多得和重点扶持的原则,非法人结构把成果和利益分配得当是职教集团良好运营的充分条件[12]。
非法人结构的突破:财政单位制度上不够灵活,某些职教集团注册了旗下的子公司,使得集团内部的工作推行更加顺利有效。
4 职教集团的管理
4.1 职教集团的运营动力
职业教育集团动力源于成员的利益,对于职教集团的建设可从各自的利益契合点入手,解决了各自的根本利益问题是秩序运营的保障。
牵头院校:与中职合作,吸收中职的优秀毕业生,提高生源质量。与企业合作,获得经费、实习场地设备等。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学生,改善就业状况。扩大社会影响力,在政府层面可以获得更优良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企业:优先招聘集团学校的毕业生。利用学校师资解决企业问题,员工获得技术培训。从学校获得较低的人力成本,降低企业支出。通过与成员合作获得称号、荣誉,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影响力,获得政府关于税收上的优惠[13]。
明确了集团主体的利益需求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方可形成长效机制,让集团工作顺利有效的推进。
4.2 职教集团的运行评价体系
制度的建设。分为集团章程和管理制度的建设。集团章程的建设要对集团的性质、目标任务以及集团各个成员单位的责权利有清晰的界定。管理制度要细化档案,要有计划总结、会议活动和档案资料入库等。
运行状态包含机构运行、经费运行、考核激励情况和信息交流。重点应关注理事会、秘书处和各执行单位的日常工作和运行情况。经费应有稳定和多元化共存的来源,使用应有财务清单。明确考核激励办法,执行时要详细有通知、纪要和总结。建立常态化信息交流机制。
办学共享成效从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质量和产学研合作三个方面来衡量。资源共建共享着重观测专业、师资、课程教材和实训基地。着重观测校企联合培养情况、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数量、中高本人才衔接、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注重技能的积累、对接产业的发展、适应市场的岗位变化、共建科研平台的成果等。
综合服务能力体现在对集团内外部的贡献程度。使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相匹配、与市场相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的回馈,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调整。服务区域协调发展,集团专业发展适应当地产业升级和优化。学校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同时促进学生“中高本”的顺畅衔接。
保障机制。政府的支持方面,给予财税、土地、金融等相关政策的支持。行业确定统一的标准,统筹集团内企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制订发展办学规划。加大投入方面,除职教集团自筹资金外,信息化建设方面应给予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支持集团建设共享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