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苻重、苻洛谋反与吕光出征西域

2020-01-17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王猛晋书资治通鉴

周 莹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上海 200241)

淝水之战前,苻坚遣吕光将兵征伐西域。淝水之战后,前秦陷入分崩离析,吕光则趁乱割据河西,建立后凉政治体,从而影响了十六国后期河西政局。此一历史事件为学人周知,相关研究成果亦不少①。笔者近来在阅读史籍时,发现出征西域的将领是吕光而非其他更有资历的骁将,或许与其在苻重、苻洛谋反事件中所立功勋有密切关联,兹证明如下。

一、前秦征讨西域事以及将领的选择问题

前秦永兴元年(357),苻坚趁苻生调整权力集团所造成的政治动荡,发动政变,成为前秦第三位君主。在顺利篡取皇位后,苻坚通过安抚功臣后代、重新布局朝廷人事等措施,稳定了政局,将政治秩序恢复常态。随后苻坚将重心由内转外,相继平燕定蜀、擒代吞凉,国家领土得到极大的扩张,铸就了十六国时期最辉煌的历史。

建元十三年(377)“春,高句丽、新罗、西南夷皆前使入贡于秦”②。建元十七年(381),“鄯善王、车师前部王来朝,大宛献汗血马,肃慎贡楛矢,天竺献火浣布,康居、于阗及海东诸国,凡六十有二王,皆前使贡其方物”③。建元十八年(382),“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入朝请求,请为乡导,以伐西域之不服者,因如汉法置都护以统理之。秦王坚以骁骑将军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与凌江将军姜飞、轻车将军彭晃、将军杜进、康盛等总兵十万,铁骑五千,以伐西域”④。由上述记载可知,苻坚遣吕光出征西域事,来源于西域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的请求。结合《晋书·吕光载记》“坚既平山东,士马强盛,遂有图西域之志”⑤,可见苻坚在平定山东后,有主动采取战略转向的意愿,因此,前部王等人的请求,仅是苻坚西伐的外部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史籍对出兵数量的记载有异,《通鉴》记出兵数量为“总兵十万,铁骑五千”,而《载记》作“配兵七万”⑥,崔鸿《十六国春秋》记“总步骑七万”⑦,屠本《十六国春秋》作“总步兵七万,铁骑五千”⑧,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记“总兵七万,铁骑五千”⑨综合各处记载,前秦出兵总数有有十万五千、七万、七万五千三种说法,虽未详孰是,但可以肯定的是前秦十分重视这次征讨行动,历观前秦历次战争出兵人数,灭燕六万⑩,灭仇池七万[11],灭前凉十三万[12],灭代三十万[13],可见前秦征讨西域出兵数属中等偏上。苻坚如此重视征讨西域一事,但其所选总将领吕光,在前秦此前历次对外战事中较少见及,这一点颇让人困惑。

二、吕光的家世及仕宦经历

为了探知苻坚以吕光为西征大将背后的原因,有必要对吕光的家世和其仕宦经历进行梳理。

《晋书·吕光载记》“吕光字世明,略阳氐人也。其先吕文和,汉文帝初,自沛避难徙焉,世为酋豪。父婆楼,佐命苻坚,官至太尉。光生于枋头,夜有神光之异,故以光为名。年十岁,与诸儿童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俦类咸推为主”[14]。吕光与前秦苻氏同为略阳氐人,从他出生枋头来看,吕氏实与苻氏有共同的迁徙经历,关系匪浅。自幼与儿童游戏时善战阵之法,已展示出其勇武善战的将领特质。吕光之父吕婆楼曾在开国皇帝苻健朝任散骑常侍一职[15],说明吕氏随同苻氏从枋头入关,极有可能为前秦立国关中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到苻坚篡位前夕,吕婆楼在苻生朝任尚书[16]。

苻坚发动政变一事,起初是受到身边人的鼓动,而非自己主动的选择[17]。发动政变,等同于叛乱,若不成功,只能为人鱼肉,因此苻坚在篡位前夕尤为谨慎,借试探在朝大臣态度,以拉拢更多的支持势力,“(东海王坚)以问尚书吕婆楼,婆楼曰:‘仆,刀环上人耳,不足以办大事。仆里舍人王猛,其人不谋略不世出,殿下宜请而咨之。’坚因婆楼以招猛,一见如旧友;语及时事,坚大悦,自谓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18]。吕婆楼向将要发动政变的苻坚举荐人才,等于变相向苻坚表明了他支持政变的态度。吕婆楼对苻坚政变的支持还落实到了行动,“生夜对侍婢曰:‘阿法兄弟亦不可信,明当除之。’是夜清河王法梦神告之曰:‘旦将祸集汝门,惟先觉者可以免之’寤而心悸。会侍婢来告,乃与特进梁平老、强汪等率壮士数百人潜入云龙门,苻坚与吕婆楼率麾下三百余人鼓譟继进,宿卫将士皆舍杖归坚。生犹昏寤。坚众既至,引生置于别室,废之为越王,俄而杀之。生临死犹饮酒数斗,昏罪无所知矣。”[19]苻坚与吕婆楼率领三百兵将为清河王苻法、梁平老、强汪提供了强大的支援,促进的政变的成功。苻坚即位后,吕婆楼凭借佐命之功,任司隶校尉,管理京师重地。从数年后伐燕将领邓羌恃功谋求司隶校尉一职,以及苻坚拒绝任命来看,苻坚十分重视司隶人选[20],也从侧面反映出吕婆楼若非立下大功,又凭何荣登司隶校尉一职。此后,吕婆楼因“佐命苻坚,官至太尉”[21]。

作为吕婆楼之子的吕光,在父亲死后默默无闻,未能凭借恩荫入仕,直到王猛的举荐。“(吕光)沈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时人莫之识也,惟王猛异之,曰:‘此非常人。’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夷夏爱服。迁鹰扬将军,从苻坚征张平,战于铜壁,刺平养子蚝,中之,自是威名大著”。[22]经过王猛的举荐,吕光得以入仕,并凭其骁勇在征讨张平叛乱的铜壁之战中立下战功,从此名声在外。前秦征讨张平事,发生于永兴二年(358)三月,吕光在征讨中的表现,《通鉴》记载更为详细,“(秦王)坚至铜壁,(张)平尽众出战,(张)蚝单马大呼,出入秦阵者四、五。坚募人生致之,鹰扬将军吕光刺蚝,中之,邓羌擒蚝以献,平众大溃。”[23]吕光在苻坚招募重将时,主动请缨,足见其胆略兼人。他刺伤张蚝,最终导致张平军队大溃,可见其所立功勋之大。

建元四年(368)前秦发生出镇四公叛乱,面临“国分为五”的大危机。苻坚调兵遣将,兵分四路讨伐叛贼。其中讨伐上邽赵公苻双的后将军杨成世与讨伐安定燕公苻武的毛嵩双双失利。苻坚复遣武威将军王鉴、宁朔将军吕光等人率中外精锐平叛。在讨伐苻双将苟兴的过程中,吕光又献计,为平定西线叛乱奠定了基础,四月,“(赵公)双、(燕公)武乘胜至于榆眉,以苟兴为前锋。王鉴欲速战,吕光曰:‘兴新得志,气势方锐,宜持重以待之。彼粮尽必退,退而击之,蔑不济矣!’二旬而退。光曰:‘兴可击矣。‘遂追之;兴败,因击双、武,大破之,斩获万五千余级,武弃安定,与双皆奔上邽;鉴等进攻之”,七月“王鉴等拔上邽,斩(苻双)、武,宥其妻子”[24]。吕光根据战争双方的态势,抓住敌人后继无粮的特点,适时选择以退为进,不仅击退了敌人,而且保存了有生力量,最终不负苻坚重托,成功平定了西线叛乱。

自建元四年(368)四公之乱平定后,以桓温北伐前燕为契机,前秦将战略重心由内转外,陆续灭燕定蜀、平凉伐代,占据南方战略要地襄阳,国家疆域不断扩大。而骁勇有谋略的吕光,除参与建元六年(370)王猛伐燕外,极少见于其他对外战事[25]。那么吕光又何以能在建元十八年(382)被任命为征讨西域总将领呢?

三、吕光在苻重、苻洛之叛中的表现

前秦灭代后,将战争矛头指向东晋,建元十四年(378),兵分数路,共击襄阳,但此次对外战事相比以前,颇为不顺[26]。战事从二月,持续至十二月尚未结束[27]。“秦御史中丞李柔劾奏:‘长乐公丕等拥众十万,攻围小城,日费万金,久而无效,请惩下廷尉。’秦王坚曰:‘丕等广费无成,实宜贬戮;但师已淹时,不可虚返,其特原之,令以成功赎罪。’使黄门侍郎韦华持节切让丕等,赐丕剑曰:‘来春不捷,汝可自裁,勿复持面见吾也!’”[28]主将苻丕因久攻无果,消耗太多,遭到前秦官方的斥责,可见战事之艰。与此同时,战略后方洛阳却发生了一场宗室叛乱,豫州刺史、镇守洛阳的北海公苻重趁长乐公苻丕与东晋胶着襄阳之机,发动叛乱。“秦豫州刺史北海公重镇洛阳,谋反;秦王坚曰:‘长史吕光忠正,必不与之同。’即命光收重,槛车送长安,赦之,以公就第”[29]。洛阳为前秦控御关东的战略要地,又是南伐大军的战略后方,苻重在苻丕与东晋胶着襄阳之机,发动叛乱,若不及时平叛,恐怕襄阳之战要功亏一篑了。幸赖苻重军府长史吕光及时收押苻重,将其送回长安,才大大降低了叛乱造成的恶果。建元十五年(379)二月,前秦终于攻克襄阳[30]。

苻重之乱平定后两年(建元十六年,380)的苻洛之叛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吕光的身影。

关于苻洛叛乱前的情况,史载“秦征北将军、幽州刺史行唐公洛,勇而有力,能坐制奔牛,射洞犁耳;自以灭代之功,求开府仪同三司不得,由是怨愤。三月,秦王坚以洛为使持节、都督益宁西南夷诸军事、征南大将军、益州牧,使自伊阙趋襄阳,溯汉而上。”[31]

苻洛叛乱的原因之一是求开府不得。“开府仪同三司”在这之前,曾只先后授予梁平老和王猛,梁平老“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侯梁平老卒。平老在镇十余年,鲜卑、匈奴惮而爱之”[32],从梁平老去世的建元八年(372)算起,他可能从苻坚即位后,便开始为前秦镇守朔方,此后,王猛在讨燕战争胜利后也获得这样的殊荣[33]。从梁平老、王猛的事例来看,“开府仪同三司”非重臣不能授予。苻坚拒绝授予苻洛“开府仪同三司”自有其考量。

苻洛叛乱,除求开府不得、被苻坚从北方调往偏远西南原因外,其实与苻坚本人亦有关系,《晋书·苻坚载记上》仅称“(洛)雄勇多力,而猛气绝人,坚深忌之,故常为边牧”,“洛有征伐之功而未赏”[34]。根据《通鉴》所记,苻洛作为伐代的主将,却在胜利后只被授予“征西将军”一职[35],可见《晋书·苻坚载记上》“洛有征伐之功而未赏”所言不虚。总之,苻坚出于对猛气绝人的苻洛的防备,在其立功后也不给予相应的赏赐。

苻洛发动叛乱前,先试探了属官的意见,“洛谓官属曰:‘孤于帝室,至亲也,主上不能以将相任孤,常摈孤于外,既投之西裔,复不听过京师,此必有伏计,令梁成沈孤于汉水矣。为宜束手就命,为追晋阳之事以匡社稷邪?诸君意如何?’”苻洛认为自己作为宗亲,却常年被摈弃在边疆,这次被派往西南,又不允许从政治中心长安路过,由此怀疑苻坚此次调遣,是为了让襄阳守将梁成伏击自己,所以欲发动叛乱。由此可以看出,调遣至益州一事,是苻洛叛乱的直接诱因。“治中平颜妄陈祥瑞,劝洛举兵”,在属官的怂恿下,“洛因为攘诀大言曰:‘孤计决矣,沮谋者斩!’于是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秦王,署置官司,以平颜为辅国将军、幽州刺史,为其谋主。分遣使者征兵于鲜卑、乌丸、高句丽、百济及薛罗,休忍等诸国,并不从”。在鲜卑、乌丸等不依从后,苻洛“惧而欲止”[36]。此时叛军内部又出现分裂,“王缊、王琳、皇甫杰、魏敷知其无成,欲告之;洛皆杀之”,“吉贞、赵赞曰:‘今诸国不从,事乖本国,明公若惮益州之行者,当遣使奉表乞留,主上亦不虑不从’。”[37]苻洛杀害了欲叛变的王缊、王琳、皇甫杰、魏敷。吉贞、赵赞建议苻洛以和平方式,上表苻坚,表达不愿前往益州的建议。但平颜则鼓动苻洛南下冀州,以图长安,“‘且宜声言受诏,尽幽并之兵出自中山、常山,阳平公必郊迎于路,因而执之,进据冀州,总关东之众以图秦雍,可使百姓不觉易主而大业定矣。’洛从之,乃率众七万发和龙,将图长安。于是关中骚动,盗贼并起”[38]。苻洛在平颜勾画的进攻战略和目标达成的美好图景的引诱下,坚定了叛乱的决心。

苻洛叛乱不仅导致关东大乱,就连关中核心区也引起骚动。面对动荡、危机四伏的时局,苻坚召集群臣谋划应对之策,“步兵校尉吕光曰:‘行唐公以至亲为逆,此天下所共疾。愿假臣步骑五万,取之如拾遗耳。’坚曰:‘重、洛兄弟,据东北一隅,兵赋全资,未可轻邪。’光曰:‘彼众迫于凶威,一时蚁聚耳。若以大军临之,势必瓦解,不足忧也。’”[39]吕光积极为平定苻洛叛乱出谋划策,要求重兵镇压,但从苻坚之后的行动来看,他一开始并没有采取吕光的建议,而试图以授予权力的手段安抚苻洛,“坚遣使数之曰:‘天下未一家,兄弟匪他,何为而反?可还和龙,当以幽州永为世封。’”但已经起兵的苻洛并不满足于这样的优待,他有更大的野心,欲代苻坚继承皇帝,“洛谓使者曰:‘汝还白东海王,幽州褊阨,不足容万乘,须还王咸阳,以承高祖之业。若能候驾潼关者,位为上公,爵归本国’”[40]。面对来势汹汹的苻洛,苻坚一改优待措施,开始采取吕光的建议,以军事手段进行镇压,“遣其左将军窦冲及吕光率步骑四万讨之,右将军都贵驰传诣邺,率冀州兵三万为前锋,以苻坚融为大都督,授之节度。使石越率骑一万,自东莱出石径,袭和龙,海行四百余里。”[41]值得注意的是,吕光也是出兵将领之一,且所率兵力在出兵将领中是最多的,可见苻坚对其重视程度,这在吕光的仕宦生涯中显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此前前秦的历次对外战争多,都未见及他担任征讨主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曾在建元十四年(378)发动洛阳叛乱的苻重,明明被迁移到了长安,为何此时能出现在苻洛之叛中呢?考之史籍,《资治通鉴》的一条史料引人注意,建元十六年(380)一月,“秦王坚复以北海公重为镇北大将军,镇蓟”[42]。蓟城逼临幽州以南,是幽州前往冀州邺城的交通要地,且苻重、苻洛为兄弟,苻洛叛乱初期,还曾计划“遣兵三万助北海公重戍蓟”[43],苻坚出兵平叛时,“苻重亦以蓟城之众会洛,次于中山,有众十万”[44]。

建元十六年(380)五月,“窦冲等与洛战于中山,大败之,执洛及其将兰殊,送于长安。吕光追斩苻重于幽州,石越克和龙,斩平颜及其党与百余人。坚赦兰殊,署为将军,徙洛于凉州”[45]。持续两个月的苻洛之叛终于被平定了。吕光在苻洛之叛中,不仅出谋划策,还在战事中立下功勋,追斩了苻重。这是他在平定苻重在洛阳之叛后,再一次立功。

虽然苻洛之叛造成的实际影响并不严重,但后续事实表明,这次叛乱引起了苻坚对幽州边地安危的警惕。苻洛叛乱平定后,同年,八月“苻坚分幽州置平州,以石越为平州刺史,镇龙城。中书令梁谠为幽州刺史,镇蓟城“[46]。将幽州一分为二,显然是鉴于苻洛叛乱的教训,而刺史全用异姓将领,更反映出苻坚对宗室的警惕。十二月,苻坚“置东豫州,以毛当为刺史,镇许昌”[47]。洛阳原为豫州刺史的镇守之地,苻坚分置东豫州,考虑到苻重亦参与了苻洛叛乱,而苻重又曾在关东重镇洛阳叛乱未遂,因此苻坚此举极有可能是吸收叛乱的教训,以任用异姓刺史,分割、缩小行政区划的方式,减少宗室叛乱发生的几率。

苻坚在苻重、苻洛叛乱后的种种举动,反映出他对两次叛乱事件的重视,相应的,在这两次平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吕光,在平叛中忠于苻坚、胆略兼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在苻重、苻洛叛乱之间,吕光还曾出兵平定了蜀地叛乱。梁、益二州自建元九年(373)归入前秦政权[48],建元十年(374)平定蜀人张育、杨光叛乱后,“益州复入于秦”[49]。建元十四年(378),前秦在出兵襄阳的同时,派梁州刺史韦钟围东晋魏兴太守吉挹于西城,以配合襄阳之战[50]。建元十五年(379)三月,东晋派毛武生击巴中,以救魏兴[51]。毛武生兵败后,退屯巴东,“蜀人李乌聚众二万,围成都以应虎生,秦王坚使破虏将军吕光击灭之”[52]。吕光及时平定蜀人之乱,为韦钟攻克魏兴奠定了重要基础,仅一月之后,韦钟便取得胜利[53]。而吕光得以在苻重之乱后,开始领兵出战,显然与他在苻重之乱中的表现有重大关联,因此,可以认为平定苻重、苻洛兄弟之叛,是吕光在前秦真正发迹的时刻,这是他能在随后的西讨战争中任总将领的重要原因。

小结

前秦在顺利灭燕亡蜀、平代讨凉后,有将兵锋转向西域的意愿,恰逢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请求出师讨伐西域不服之国,苻坚遂派遣吕光为西征总将领,出兵西域。此一举动直接影响了淝水之战后的河西历史。苻坚派重兵西征,显示了对此次对外战事的高度重视。而吕光得以担任西征大将,实与其在平定苻重、苻洛叛乱中的表现有重大关联。

吕光之父吕婆楼不仅在苻氏立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佐命苻坚荣登皇位的关键人物,但吕婆楼死后,吕光未能凭借父资进入仕途,而是默默无闻,不为时人所知,直到王猛为其举荐。王猛向苻坚举荐吕光,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吕光自身的才能,但显然也是为报答吕婆楼昔日的举荐之恩。吕光通过王猛举荐入仕后,在永兴二年(358)苻坚讨伐张平、建元四年(368)平定四公叛乱以及建元六年(370)伐燕战事中,立下不小的功勋。自此以后前秦将战略中心由内转外,开始东征西战,正是需要骁将之际,我们却难以在其中找到吕光的身影,直到八年后的建元十四年(378)苻重发动洛阳叛乱,身为苻重长史的吕光,忠于苻坚,将苻重收押,减少了叛乱带来的恶果,两年后苻洛叛乱,吕光又有着非凡的表现,显示了其胆略兼人的气质,他在苻重、苻洛叛乱之间,还被授予单独平定蜀地叛乱的重任,反映出了苻坚对他的信任和重视。应该说建元十八年(382)苻坚任命吕光而非他将出征西域,与吕光在苻重、苻洛以及平定蜀地叛乱中的忠于前秦、骁勇善战的表现有重大关联。

注释:

①相关研究成果如魏军刚《后凉政权与淝水战后的河西政局》,西北师范大学硕士2015年硕士论文。

②《资治通鉴》卷104 晋孝武帝建元十三年(377)条,第3282页。

③《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4 页。《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卷104晋孝武帝太元六年(381)二月条,所记不如《晋书》详细,将“海东诸国”作“东夷”,第3298页。

④《资治通鉴》卷104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九月条,第3300页。陈勇对读《晋书·苻坚载记下》与《资治通鉴》,认为《载记》脱字较多,“吕光任‘使持节’,《载记》作‘持节’,疑脱‘使’字;‘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载记》作‘都督西讨诸军事’,疑脱‘域征’二字”,且“将军杜进、康盛参与此役,则仅见于《通鉴》”。故在此引用《资治通鉴》。陈勇《〈资治通鉴〉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61页。

⑤《晋书》卷122《吕光载记》第3054页。

⑥《晋书》卷114《苻坚载记下》第2911页。

⑦《太平御览》卷125《十六国春秋·后凉吕光》,第604 页上栏。

⑧北魏崔鸿撰,明屠乔孙、项琳之缉补《十六国春秋》卷81《后凉录·吕光》,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影印本,第965页上栏。

⑨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566页。

⑩《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891页。

[11]《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894页。

[12]《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897页。

[13]《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898页。

[14]《晋书》卷122《吕光载记》第3053页。

[15]《资治通鉴》卷99晋穆帝永和七年(351)条,第3112页。

[16]《资治通鉴》卷100 晋穆帝升平元年(357)条,第3163页。

[17] 薛赞、权翼劝导苻坚篡位事,见《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884页。

[18]《资治通鉴》卷100 晋穆帝升平元年(357)条,第3163-3164页。

[19]《晋书》卷112《苻生载记》第2879页。

[20] 邓羌在讨燕战争中,向王猛谋取司隶校尉一职,为顾全大局,王猛只能暂时许之。见《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猛望评师之众也,恶之,谓邓羌曰:‘今日之事,非将军莫可以捷。成败之机,在斯一举。将军其勉之!’羌曰:‘若以司隶见与者’公无以为忧。’猛曰:‘此非吾之所及也。必以安定太守、万户侯相处。’羌不悦而退。俄而兵交,猛召之,羌寝而弗应。猛驰就许之,羌于是大饮帐中,与张蚝、徐成等跨马运矛,驰入评军,出入数四,旁若无人,搴旗斩将,杀伤甚重。及日中,评众大败,俘斩五万有余,乘胜追击,又降斩十万,于是进师围邺。”第2892页。

[21]《晋书》卷122《吕光载记》第3053页。

[22]《晋书》卷122《吕光载记》第3053页。

[23]《资治通鉴》卷100 晋穆帝升平二年(358)条,第3167-3168页。

[24]《资治通鉴》卷101 晋穆帝建元三年(367)条,第3210、3211页。

[25]《晋书》卷122《吕光载记》“从王猛灭慕容暐,封都亭侯”第3054页。

[26]《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899-2900页。

[27]《资治通鉴》卷104 晋简文帝太元三年(378),第3285-3287页。

[28]《资治通鉴》卷104 晋简文帝太元三年(378),第3287页。

[29]《资治通鉴》卷104晋简文帝太元三年(378),第3287页。

[30]《资治通鉴》卷104 晋简文帝太元四年(379),第3288-3289页。

[31]《资治通鉴》卷104 晋简文帝太元五年(380),第3292-3293页。

[32]《资治通鉴》卷103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条,第3261页。

[33]《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893页。

[34]《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2页。

[35]《资治通鉴》卷104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条,第3280页。

[36]《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2页。

[37]《资治通鉴》卷104太元五年(380)条,第3293页。

[38]《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2页。

[39]《资治通鉴》卷104太元五年(380)条,第3294页。

[40]《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2页。

[41]《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3页。

[42]《资治通鉴》卷104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条,第3292页。

[43]《资治通鉴》卷104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条,第3294页。

[44]《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3页。

[45]《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3 页。《资治通鉴》将其事系于卷104 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五月条,第3294页。

[46]《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3 页。《资治通鉴》将其事系于卷104 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八月条,第3296页。

[47]《资治通鉴》卷104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条,第3297页。

[48]《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卷103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条,第3265页。

[49]《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卷103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条,第3267-3268页。

[50]《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卷104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条,第3286页。

[51]《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卷104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条,第3290页。

[52]《资治通鉴》卷104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条,第3290页。陈勇说此条史料仅见于《通鉴》,但笔者在《晋书》卷122《吕光载记》中亦发现了这条史料,唯“李乌”,作“李焉”,显然是因为形近引起了讹误,“蜀人李焉聚众二万,攻逼益州。坚以光为破虏将军,率兵讨灭之,迁步兵校尉”。第3054页。

[53]《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卷104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四月条,第3290页。

猜你喜欢

王猛晋书资治通鉴
闻鸡起舞
Holism in Education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王猛仁作品
胸怀宽广才能走好官场路
胸怀宽广才能走好官场路
枕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