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

2020-01-17杜永鑫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专业

杜永鑫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积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在高校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使广大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为课程思政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教师要通过良好的执行能力整合教学资源,使课程思政能够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树立课程思政建设主体意识

(一)提高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一项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教师具备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就可以将其视作教学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作为神圣的使命,使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人才。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就要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各大高校在进行教育时,需充分融入立德树人这一理念,避免学生过于功利,避免产生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人生价值。[1]高校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确保广大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将人才培养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教师需清楚地意识到高校并不是真正的象牙塔,而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需结合我国国情开展教育,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渗透。教师要将人才培养与世界的变化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而努力,保证人才的培养迈向高素质和高标准方向。

(二)充分意识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正是基于此,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由于现有的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改进。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现阶段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反思。许多高校在开展教学时,往往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不能对学生开展完善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缺乏责任担当,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升,缺乏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心理素质比较差。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导致学生的素质脱离时代的要求。[2]因此,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更多的见识和完善的品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将育人与育才相结合,反思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培养个人的优秀品质和坚定的意志,从容应对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运用真才实学打动学生。教师要不断拓展视野,在积极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树立自强意识

为了使教师具备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教师要保证顺利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具有完善的价值导向。教师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能够将教育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关心学生的成长,热爱教育事业。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业务知识与专业的教学能力,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强烈的情感和使命感。教师要积极树立自强意识,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和仁爱的心灵。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深厚的情怀,不断创新思维,拓展视野,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完善的人格。当教师具备坚定的信仰后,就可以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当教师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后,就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要拥有辩证的思想和发展的视角,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积极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缔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应运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缔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使课程思政落地生根。教师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协同,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明确育人的职责,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3]

二、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执行能力

(一)善于整合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执行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不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受到专业课程的限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保证教学中融入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比如,进行理工专业教学时,部分教师会认为教学内容大多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在融入课程思政时存在许多困难。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由于并不能完全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或者只将其作为一种教学任务,强行插入思政元素,就会导致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内容不相容。教师在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时,需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导价值,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明确课程的功能与目标任务。教师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相结合,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充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课程思政元素得到逐一落实。将课程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课程思政建设更加如鱼得水。部分学生不能明确学习目的,在学习中容易失去方向,教师需充分了解课程思政的优势,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师要结合课程的性质,积极开发思政元素,了解每一门课程的培养方案,对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比如,在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就要在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品质修养进行提升,拓展学生的视野,融入与之相关的素材。可从人文素养角度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产生共鸣。要重视基础课程,不断完善其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展实践教学时,要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创新创业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素材,鼓励学生参与到多种社会实践之中。

(二)扩展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

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高校会将专业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教师需保证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教学扩大学生的视野,恰当融入思政资源。教师要确保专业知识被学生所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开展相应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对本专业充满热爱。[4]进行专业教学时,要将其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确保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将专业课程与行业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尽快适应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善于站在国际角度思考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内容。使学生能够正视中外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要将专业课程知识与历史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演进历程,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充满专业自信,不忘使命。专业教师在开展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课程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程的温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了解专业领域的优秀人物事迹和高尚的品质,能够在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三)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课程思政离不开课堂,教师除了要确保课程思政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与渗透,还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课程思政有别于普通的专业课程教学,教师要保证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以符合逻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改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就可以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比如,在文学、历史和哲学专业中,教师要融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结合学科的历史与文化,明确教学范式,积极应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展思政课程教育。要确保学生具有正确的观念,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更加生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加强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专业课程中,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了解与国家有关的各项政策和法规。教师要充分肯定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积极进行学术创新。在整合思政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为学生科学解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使学生能够理性思考问题。在理工农医类课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之外,还要使学生对专业充满高度的认同感,具备良好的职业伦理精神。要积极开展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能够拥有乡村振兴的意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对于艺术与教育类课程而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精神。现阶段,许多高校在进行教育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功利思想,导致艺术教育逐渐失去其本质内涵。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教师要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创作观念,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不断提升。[5]

(四)拓宽教学路径

为确保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仅凭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延伸教学链条,使教学路径更宽,才能确保思政建设更有成效。首先,教师要积极应用第二课堂开展教学。可充分结合各种文化活动开展教学,明确课程思政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整合资源,以第二课堂为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要善于利用社会大课堂,除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实习之中,还要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需在活动中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不断提升自我;组织学生展开行业调研,出具调研报告,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调研成果;为学生精心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与鼓励。第三,要积极应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全面提高育人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善于利用网络展示自己,就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应用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就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三、提高课程思政的支撑能力

(一)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可确保教师的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现有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比较缺失,或者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合理之处。为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就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保证评价内容迈向多元化方向。这是因为高校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需不断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开拓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6]由于课程思政与各个专业息息相关,不同专业和课程的要求不同,要确保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要保证评价主体迈向多元化方向,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还可将家长和用人单位作为评价的主体,并发挥出专家组织的作用。要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有机结合,在开展定性评价的过程中融入定量评价,既要重视结果评价,又要重视客观评价,这样就能确保评价结果更有价值。

(二)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激励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就要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满动力。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利益进行有效的保障,使教师能够有强大的驱动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除了要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之外,还要转变传统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使二者逻辑一致,对教师的行为进行鼓励。现有的激励机制存在不合理之处,教师虽然对于课程思政建设高度重视,但其相应的工作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有所成绩后也没有及时对其进行表彰和奖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热情。为了使教师充满事业心,产生更多的成果,就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合理设定各种申报的数量比例;要积极完善课程思政资源,拓展教学渠道,使教师能够充分参与到实践之中,积极就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交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形成浓厚的课程思政建设氛围,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融入学科评估与教学评估,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绩效考核与教师的晋升奖励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教师更加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推广,还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7]

结束语

教师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其能力与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校的未来发展。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将教育与党的事业相结合,除了为学生传达知识之外,还要不断完善学生的人品和道德,使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教师既要为学生解惑,实现授业,又要为学生传达更多的“道”,使学生了解做人之道,成为社会、国家所需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专业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