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1-17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蒋 冲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北海 536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战略部署,而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即是传播意识形态的实践活动。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巩固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全力以赴,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切实保障意识形态安全。[1][2]

一、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态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服务于意识形态建设,对思想政治课建设正确方向的把握取决于是否把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建设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才能确保满足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需要,最终推动我国意识形态的更好发展。

1.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把牢意识形态主导权

高校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及对广大青年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高校一方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阵地,另一方面也是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的地方。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换句话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而且更关系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意识形态方针政策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艰巨的战略性铸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保持政治正确性,因为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高校只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正确性,才能保证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正确性,从而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因此,高校要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自觉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和颜色革命等反动思想划清界限,提升意识形态批判的能力,坚决杜绝腐朽反动思想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把牢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权,确保意识形态的纯粹性。[3]

2.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把牢意识形态领导权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因而,领导权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核心,意识形态的斗争集中体现在关于领导权的斗争中。为了保证意识形态建设的纯洁性和政治正确性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一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旗帜鲜明地巩固马克思主义领导权,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朝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向推进。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重重挑战,高校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残酷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高度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严肃性,深入贯彻落实党领导意识形态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压实压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方的主体责任,坚持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4]

3.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把牢意识形态话语权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其为改变国家命运做出了很多卓越的历史性贡献。在新时代的今天,高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仍肩负着对青年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可靠接班人。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进一步把牢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讲好中国故事,使大学生从一件件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中体会伟大的中国精神和时代精神,进而使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广泛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现实的主动适应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吸引力和解释力,从而切实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向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各种文化与思潮的激烈碰撞,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很大冲击,其价值取向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社会思潮的冲击,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

1.高校意识形态受到西方敌对势力渗透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校园流行文化中充斥着西方快餐文化、影视文化,广受95后、00后大学生的欢迎,这样无处不在的渗透不仅使部分青年学生逐渐倾向于认同西方文化,而且使大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减少了心理隔阂,这就使得某些敌对势力在我国高校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变得更加自然、有效。大学生群体虽然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其由于社会阅历浅、心智尚未成熟,对外界种种诱惑缺乏足够理性和冷静的判断及甄别能力,种种原因导致高校的主流校园文化必将遭受极大冲击。同时,很多高校还存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宪政民主等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高校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给部分西方反华势力渗透西方意识形态提供了便利,甚至部分敌对势力还打着学术研讨、项目合作、经验交流的幌子,采取策反、拉拢、威逼利诱等手段,寻找和培养在我国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代理人和间谍,给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极大影响;二是个别外籍教师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别有用心地极力鼓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企图动摇和颠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造成以上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华势力别有用心地肆意宣扬普世价值、新冷战等论调,意图掀起颜色革命,加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终结,最终实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普及的政治目的。[5]

一直以来,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要依靠党的媒体正面宣传、组织基层会议学习传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渠道,然而,随着文化思想在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发展,这种传播模式已明显落伍。特别是在高校,这种灌输式的意识形态教育在思想活跃的广大青年学生中间很难被接受,更遑论内化为自觉意识。显而易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很难适应当前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往往采用说教式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导致学生排斥和抵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致使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被逐渐削弱,直接威胁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式单一老套。例如,部分思想政治教材中的陈旧原理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缺乏足够的阐释能力,这一方面直接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作用的发挥,阻碍了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另一方面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把控难度,甚至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其错误地认为很多思想政治理论太过空泛、空虚,远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缺乏实际作用。显然,以上问题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很有可能导致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旁落,酿成重大的历史性错误。

2.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尚待提高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有时无法及时全面地阐释社会现实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性明显不足,导致思想政治理论很难与社会实践发展完全同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进一步加速了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集中表现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方面也出现了加速多元化的趋势。当原有的意识形态难以解释价值多元化带来的巨大差别时,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受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影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观念同样也受到了冲击,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片面理解,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准确的把握,导致其政治立场发生了动摇,使其对思想政治的专业前途产生了质疑,进而造成其面对当下社会中广受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时很难做到客观分析和理性批判,甚至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直接在课堂上超出了最起码的政治底线,宣扬“呲必中国”“赞必西方”,这不仅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

3.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尚需加强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深入发展,但也暴露出贪污腐败、炫富攀比、假疫苗及假奶粉等问题,容易使大学生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对现实问题显得苍白无力,使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产生质疑,严重削弱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丧失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网络原住民,互联网是广大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其容易受到互联网上所谓意见领袖、大V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潜在影响,部分大学生甚至肆无忌惮地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匿名发布违背客观事实、颠倒是非的言论来妖言惑众,充当谣言的传声筒,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严重扭曲,这足以说明很多大学生思想上缺乏意识形态安全的观念。二是很多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对于西方节日文化等丝毫没有防范意识,反而十分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相比之下,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明显缺乏热情,文化交流的确无可厚非,但不能本末倒置,忘记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否则将直接降低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给高校乃至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威胁。

三、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广大青年学生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对象。在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倘若忽视意识形态工作,其后果不堪设想。因而,高校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应积极采取多种对策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1.坚守课堂教学主渠道,进一步把牢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坚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进一步把牢意识形态话语权,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弘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决避免思想导向出现偏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力争使广大青年学生都成长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宣传者。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甄别危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种种极端思想和错误观点,使大学生面对各种思想观点能够做出正确判断。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并更新课堂话语体系,将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力争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第二,高校要下大力气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有关意识形态安全的专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助思想政治课堂这一主渠道广泛开展“四个自信”教育,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使广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大政方针,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理论素养和政治认同感。此外,高校要着力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力争在各学科教学中形成育才、育德相结合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6]

2.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学,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吸引力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保守的教育理念,将一切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内容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和内容创新。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师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上的新情况,了解其最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并予以积极回应,杜绝避重就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也要创新性地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结合实践开展分析讨论。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引入国际国内的真实案例,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客观地分析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与特点,使大学生既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也要理解不同意识形态求同存异的发展态势,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大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更加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第二,思想政治教师还要在创新教育内容的同时下大力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探讨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并且可在其中穿插小组讨论、答疑解惑、调研征文等教学手段,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认识,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7]

3.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第一,高校要在提升思想政治教师准入门槛的同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高校招聘思想政治教师时必须将理论修养的考核放在第一位,严格把牢政治关。同时,高校还要严格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另外,高校要着手建立思想政治教师终身学习制度。思想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才能产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新理解,才能对意识形态安全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不断激励自己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最终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此外,高校要下大力气为思想政治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关经费、评优、进修、职称评聘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不断增强其教学和科研能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育人水平。第二,高校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大力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一方面抓住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深入广大青年学生中间了解、关心和爱护学生,真正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学生中间进行探索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规律,积极回应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旗帜鲜明地回应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带来的种种挑战,进一步筑牢马克思主义形态在多元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最终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感染力。[8]

4.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当中,使大学生更加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和关心其个性化的思想发展诉求,引导大学生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强化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观。第二,为了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采取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微电影、短视频、漫画等形式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深入人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经典理论的学习,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推动意识形态教育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