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海洋意识教育

2020-01-17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海洋意识

王 静

(暨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32)

党的十八大首次系统提出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中国海洋生产总值2017年达到77 600多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 600多万人。”[3]现代化海军力量的增强、海上贸易的增多、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均表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正在迈向新征程。建设海洋强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海洋经济、科技、环境以及国防等方面协调发展,更需要海洋理念的培育和海洋人才的支撑。

从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和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来看,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必须加强国民海洋意识,尤其是强化和提升社会精英分子——大学生的海洋意识,以使其形成正确的海洋观。近些年来,学界对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讨论较多集中在涉海类高校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等途径上。从目的和效果上看,这种尝试缺乏普及性、广泛性和某种程度的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具有担负向大学生传递国家战略的特殊使命、所涉学科内容广泛以及最大多数的受众等优势,从而进入我们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视野。

一、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及我国海洋意识教育现状

海洋意识“指人类在由海洋构成的生存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知总和,它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海洋资源、海洋竞争、海洋安全等方面意识”[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5]2009年部分媒体因美国“无暇”号侦测船探测中国南海军事情报,对国民进行海权意识的抽样调查结果显,80.6%的受访者不清楚黄岩岛的位置,96.8%的人没读过马汉的《海权论》,57.1%的人不懂得中国海监的身份,也很少有人了解南海断续线内的中国海洋国土面积[6]。2014年《中国青年报》组织的“中国青年海洋意识大型读者调查”结果显示,当代青年的海洋意识尽管在海洋资源、海洋科技和海洋环保方面有较大提升,但是在海洋历史观、海洋事件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海洋安全、海洋国土和海洋政策意识稍显薄弱,且80后、90后海洋意识明显落后于70后[7]。2016、2017年北京大学海洋研究所面向全国31个省份进行广泛调查,对各地区海洋意识差异做出了分析,发布的《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研究报告》[8-9]显示,由于受各地自然环境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从沿海到内陆、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呈依次递减趋势,总体仍然偏低。

作为社会精英分子的大学生,其海洋意识也亟待提高。有学者针对特定区域大学生群体,做了海洋意识状况的抽样调查。《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研究——以大学为例》[10],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这些未来的教育者本身海洋意识极为薄弱,对海洋知识把握的正确率仅为43%,对海洋事件、海洋争端的态度淡漠,正确率仅为7%,仍然没有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建设自贸港背景下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以海南大学为例》[11]一文,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海洋基础性知识、海洋权益、海洋资源等问题作了问卷调查,认为大学生对海洋的了解并不多,基础性知识不足,海洋意识薄弱,但海洋主权意识和环保意识较为强烈。

当然,国民海洋意识薄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国内学者和研究机构纷纷从中国国家地理结构、古代农业文明的惯性作用、重陆地轻海洋的传统疆域意识、重理轻文的高考制度等角度探讨问题,认为正是这些因素抑制了国民海洋意识的形成和培养,笔者对此深表赞同。对于中国海洋意识的薄弱状况,有的西方学者甚至“对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海洋强国的潜能持怀疑态度”[12]。

从人才培养要求来看,目前高校海洋意识教育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显很大不足,主要表现为:

(1)一些高校重视海洋科技尖端研究的人才培养,但对于海洋意识的普及教育推广力度不够,这不仅表现为经费的投入不足,还表现为师资力量薄弱、教材质量不高,尤其是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举措效果不理想。同时,对海洋职业技能应用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满足不了海洋事业发展的急迫需求。

(2)海洋教育学科设置较少,目前只有海洋科学、海洋环境(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学)、水产(农学)等学科。这些学科虽然涉及海洋意识教育,但是专业性极强,社会普及性不大,而海洋哲学、海洋社会、海洋文化、海洋法律等社会科学类教育是普及海洋教育(1)海洋教育分为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海洋教育包括一切增进人的海洋文化知识,增强人的海洋意识,影响人的海洋道德,改良人的海洋行为的活动。狭义的海洋教育是指由学校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有关海洋自然特性与社会价值认识、海洋专业能力以及由人的海洋意识、海洋道德与人的行为等素质要素构成的海洋素养的培养活动。参见李明春《简明中国海洋读本:“一带一路”的海洋思考》,中译出版社,2018年版,第54页。、培育海洋意识的重要抓手,却大多依托其他相关学科中,有的海洋教育内容甚至是教学上的空白,影响了高校海洋意识教育的深入进行。

(3)海洋教育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的稳定和发展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很多高校对海洋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以及师资力量锻造方面的评价标准,存在套用自然科学标准的倾向,缺乏海洋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以致在海洋学科建设上缺乏连续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校的海洋意识教育影响深远,不可能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笔者认为在一些高校海洋教育学科和专业尚未很好地发展和健全之际,在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能起到积极的弥补作用,并且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自1990年代以来,各国尤其是欧美滨海国家逐渐认识到海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国民海洋意识教育,并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从而使海洋教育有法可依。2002年加拿大政府制定的《海洋战略》[13]强调全体加拿大人参与海洋政策的共同责任,促进国民参与海洋管理与服务计划,并提高公众的海洋观念与海洋意识,促进公众海洋教育。2007年法国政府颁布的《法国的海洋抱负》[14]提出加强海洋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创建海洋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与研究网络,创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欧洲海洋大学,将海洋教育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2013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新的《海洋基本计划》(2013—2017年)指出,日本“应加强初等、中等和高等学校的海洋教育,形成不同层次的海洋教育体系。为了支持海洋教育,应促进相关机构、大学和民间企业的合作,例如共同举办展示活动等”[15]。为深入推动海洋意识教育,欧洲一些大学与海洋研究机构合作,形成了“科教融合”的海洋教育模式。英国大学海洋教育除由利物浦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涉海高校进行之外,海洋相关的研究机构亦积极参与并和高校合作育才(如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和英国海洋学数据中心与利物浦大学合作),进行海洋专业的技能和专业培训。在欧美许多大学中,海洋自然科学与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都受到重视,从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知识讲座等方面实现均衡发展。另外,欧洲大学还重视海洋通识类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与知识素养。上述东西方滨海国家进行的海洋立法、专业和通识类教育、“科教融合”教育模式等方面,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应该看到,我国高校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既是适应世界海洋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实施国家海洋战略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海洋意识教育的优势和定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势[16]。海洋意识教育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方面的教育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

第一, 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和义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教育,肩负着传播知识文化、宣传真理和思想,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海洋观就是其教育规划的重要内涵。“了解本民族海洋历史是民族成长过程的一个必经的阶段,建构海洋记忆是民族和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17]

第二, 海洋观是大学生必须进行的国情教育内容之一。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18]海洋观是人们对海洋认知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处理海洋与人类之间关系行为的前提,是人类对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以及通过对海洋权益的维护来保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总体观念[19]。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海洋观教育,不仅使学生能够认识海洋和了解海洋的特性和功能,明确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树立科学的海洋意识打下基础,而且更为将来能自觉地投身海洋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情感意愿。在此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海洋意识教育置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总体战略发展之中进行讲解和体悟,能使学生更深层次认识到海洋发展对于民族崛起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自身承担的历史和现实使命。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海洋类专业课、其他非涉海类专业课、通识教育课等课程相比,具有重普及、重基础、多层次、多学科等特点。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象覆盖面广,是全校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四门主干课基本上平均设置在大学一、二年级,有些院校延长至三年级,并设有实践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学年层次学习需求。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运用国际关系、教育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一种海洋的理性思维,从而也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体悟和把握。这种教学特点,是一般海洋专业课程(理工农等)所不具备的。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的海洋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未来海洋的政治功能。例如,大学生都知道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海洋国土,但是南海属我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是什么,南海对我国海洋强国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如何应对周边国家对南海主张权利,我国自近代以来为维护南海主权都做了哪些努力,欠缺的是什么?等等,很多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模糊[20]。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述知识的讲授,够使大学生主动地将所接受到的海洋意识教育,同本身的政治使命结合在一起,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和方法,提高大学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哲学水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解读海洋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海洋社会、海洋文化与社会实践的教育,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人类与海洋的密切关系,这样能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海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哲学思考和研究海洋社会科学的兴趣[21],这利于对其学习生涯乃至以后人生的规划。由此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疑对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一种方向性的作用。

第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多学科、多领域、思想与情感交融的氛围,它不仅是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特定场所,也是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海洋历史进行认识和解读的一种渠道(思想政治课堂能够创设这种认知和交流的环境)。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鸦片战争史,教师可以讲授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海无权的状况和屡遭西方列强海上入侵的屈辱历史,尤其是他感叹“伤心问东亚海权”之缘由。由此视角授课,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近代中国社会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史过程,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海洋发展对于民族发展的战略定位。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海洋意识教育具有特殊的优势,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要求处理好教学中的两对矛盾。要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海洋意识教育与海洋类专业课程的区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海洋意识教育主要目的是普及海洋知识,包括海洋自然、海洋经济、海洋历史与文化、海洋政治与权益等,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海洋政治、法律意识的渗透,因此在授课内容上较专业课程要讲究博,而不需要精。当然,可根据授课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讲授内容与专业课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调动学生对海洋相关知识的兴趣,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对专业课程能起到很好的知识铺垫作用。其次,要处理好海洋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之中的地位问题。这涉及合理分配海洋意识教育的授课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的教学内容中的课程(课时量)比例、考试成绩比重等。为此要找到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与海洋意识教育的相关切入点和融合之处,从而进行课堂讲述、分析、讨论三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海洋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海洋意识教育在融入该课程的实践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虽然高校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较丰厚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及一定程度的人文素养,但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些教师或海洋意识薄弱,或缺乏海洋知识底蕴,更不要说进行深入的海洋主权、海洋法律、海洋历史、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讲授了。虽然本人或其他学者、学术机构目前未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但是前述相关部门的抽样调查例证(国民、大学生),在某种程度颇能反映该问题的存在了。这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和世界各国加速海洋开发建设状况极不相称。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的课程设置、考试成绩比重等方面,海洋意识教育体现的并不十分明显。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大学生海洋国情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篇章。早在2006年7月7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了题为《海洋国情教育刻不容缓》的重要文章,建议教育部及涉海部门协调规划,在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中开展海洋国情教育与宣传,“使海洋国情教育真正落到实处”[22]。然而目前新修订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社会实践教育,涉及海洋意识教育的内容并不多。在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需依赖教师自觉地进行有关海洋强国的教学内容的讨论与思考,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和规划。海洋意识教育既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做指导,教师个体理论自觉的有限性又限制了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形成。

因此,如何使海洋意识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需从以下几个路径来尝试。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编写和讲授海洋意识教育内容,从政治情怀和人文素养方面,由浅入深地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结合国际法一般性知识,编写和讲述与中国海洋疆域相关的内容,如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明确上述内容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何在,并以东海、南海有关案例,阐述海洋法律对于海洋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能够用国际海洋法知识思考现实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以涉及民族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编写近代以来西方海上强国对我国的侵略,建构海洋历史记忆,促进理解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强化大学生民族使命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可从国际发展局势和国情教育出发,编写我国现代海洋政策的演进过程,尤其是当今中国海洋发展的诉求和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海洋战略与未来中国梦实现之间的关系等,以培育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第二,不同地域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海洋类学校和沿海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可利用其独到的便利条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社会实践教育环节,多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如参观航海博物馆、走进港口和企业、调查渔户等,以了解中国海洋的历史与文化,港口贸易的历史和现状,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国防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增强对海洋经济和海洋安全的认知,提升他们的海洋情怀。非涉海类高校可利用课堂、网络媒体,以及某些社会实践等途径,传播、感受和深化海洋意识。例如,在“知乎”平台上,有大学生提出“国人的海洋意识怎么才能提升?”这一问题,源于某大学老师对中国国土面积的提问,然而绝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960万平方千米,并不知晓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网民建议有关教材修改这方面的内容。其他参与回答的同学,还谈到了竖版中国地图对中国管辖海域的重视、航母建设对国家海上安全的意义等[23]。另外,从“知乎”平台上看,关注有关海权意识、海洋意识问题的人数从2018年开始明显增多[24]。 这种便利的网络媒体条件,如果教师能娴熟地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和讨论之中,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要进行海洋观自我教育,逐渐深化对海洋理念(2)海洋理念是关于人与经济、自然以及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关于大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理论。参见郭正光《探索海洋——海洋教育》,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海洋理念和海洋意识的形成不仅仅是外包装的转换,而是国家发展方式、民众生活方式、文化态度和理念的变革,这种变革包括国家宏观领域的战略的转变,同时包括民众海洋观念的转变。对于思政理论课的很多教师来说,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知识体系中海洋意识教育,已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海洋意识教育的需要。教师要秉承终身自我教育的理念,不断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才有可能培育出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与此同时,应看到目前各种方式的网络教学和自学、社会实践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授课教师进行自我海洋观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另外,相关教育部门有侧重地对高校教师进行海洋理念、海洋意识的培训,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重要的手段,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

第四,思政理论课针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结合不同学年的领悟能力、兴趣点,因材、因时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国事民瘼的关注,又可以很好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普遍指导意义。比如,可以引导环境学、生物学等专业的学生探索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海洋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问题;引导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学生探讨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历史学、文学专业的学生研究海洋历史、海洋民俗与文化,海洋文学等;引导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关注海洋科技等。

结 语

如何将海洋意识教育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曾经血与火的历史值得我们铭刻于心”,唯其如此,才能进而“总结海洋经略和国家兴衰之理”[25]一个国家海洋观、海洋战略的形成不仅仅在于国家上层的海权意识、海洋观念的建立,更表现为全民族对海洋的认识从被动转为主动探求,从冷淡转为关心,从了解到深入思索。从微观的层面来说,海洋意识教育涉及施教者和受教者思想意识的变革,要在思想上、心理上做一场自我的革命,“国家的海洋战略必须扎根在其国民对海洋的认知中”[26]。在这场学习革命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更加感觉到肩上的重担。

猜你喜欢

理论课海洋意识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爱的海洋
意识不会死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