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海南本土文化与外宣翻译的衔接策略

2020-01-17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海南

李 娴

(海口经济学院 外贸外语学院,海口 571127)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的提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已经成为外宣工作的主要任务。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随着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帷幕已经拉开。海南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琼剧、南洋文化、儋州调声、黎族风情等。因此,应加强海南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海南的核心竞争力。但从目前来看,海南本土文化的外宣状况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外宣效果不容乐观。文本拟从海南本土文化外宣现状入手,分析海南省文化外宣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和海南本土文化与外宣翻译衔接的途径,为向世界传播海南本土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传播学与外宣翻译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现代传播学的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1]在1948年出版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5W”理论,解释了传播的五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传播过程,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这包括了五方面的内容,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及传播效果,其中传播效果是最核心的要素。后来又有学者[2]添加了传播目的和传播场合两个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外宣翻译与传播学的本质是相同的,即具有相同的传播要素。原作者与译者为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为外宣文本所承载的信息;传播渠道为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传播对象为外宣文本译文的目的语读者;传播的效果是在目的语读者获取信息后是否能够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反应;传播的目的是让外国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传播活动既可以通过语言符号也可以依靠非语言符号,而翻译活动则依靠不同语言的转换来实现信息的传播。从传播的过程来看,翻译的过程更为复杂,涉及两次传播过程。第一次传播过程中,作者为传播主体,译者为传播对象;第二次传播过程中,译者为传播主体,目的语读者为传播对象。与传播学一样,翻译的过程也就是各个要素在互动中而形成的一个系统。从本质上来看,外宣翻译的过程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性质。

外宣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考虑,清除因思维差异、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造成的理解障碍,使译文具有可读性,提高外宣翻译效果,实现传播目的。

二、传播学视角下海南本土文化与外宣翻译衔接中面临的挑战

目前,海南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与世界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海南的知名度和国际形象,关系到投资环境建设、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文化品位的提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海南虽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全省范围内,外宣翻译不规范、与本土文化衔接不紧密的情况还比较多见。这样的外宣翻译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宣传效果,反而有损海南国际形象。

(一)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位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海南向来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民俗享誉国内外。在海南本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自然会涉及本土文化内涵的翻译,但仅仅依靠文字很难解决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景点和民俗风情的介绍,需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翻译得自然、得体。因此,译员要考虑到文化背景知识对信息有效传递的影响,否则译文就难以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比如:海南澄迈的“花瑰艺术”,早在2010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有译者将“花瑰艺术”译为“Art of Flower”,这种翻译只是简单地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难以反映出这个艺术项目的真实背景与隐含的内容[3]。再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儋州调声”被直译为“Dan Zhou Diao Sheng”,这些例子看似忠于原文,但是并没有传达出该词所蕴含的文化含义,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就达不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是意合语言,以意思的表达为重,语法比较灵活。而英语的表达则表现出比较完整规则的语法形式。在翻译时应注意遣词造句和语法规则上的差异。长期以来中国人仍会按照汉语的语言思维模式来组织英语的句法结构,产生所谓的“中式英语”。比如,笔者在某宣传单上看到如下文字:

槟榔是海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零嘴”,嚼食槟榔不分男女老少。

Arecanut is an essential‘snack’in Hainan,Chewing betel nut regardless of men,women,old and young.

这句译文是按照汉语字面上的生硬翻译,忽略了英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其“Chewing”大小写错误,且后半句没有谓语,句子开头也缺少了定冠词。再如,“海南欢乐节”是海南省政府为了发掘和提升海南的旅游文化、树立海南旅游的品牌形象而设立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十一月下旬举办庆祝活动,已成为海南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海南欢乐节”的翻译,很多译者译为“Hainan Provincial Joyfulness”,这种译法看似忠于原文,但没有凸显欢乐节的内涵意义,目的语读者难以取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

(三)译者主体性的差异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文化传播的主体,连接着原文的作者与译文的读者,同时也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架起了桥梁。译者主体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能力理解原文和表达译文。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在个人语言能力、职业素养、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对译文的质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海南本土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翻译市场上译者水平参差不齐,翻译不规范、不准确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在海南很多的外事活动中,译者多来自省外,对海南“更路簿”“苏学”“琼学”等典型海南本土文化了解甚微,其翻译的内容易让外国友人产生理解障碍。海南很多外宣材料是由各种翻译公司的译员或兼职的高校师生翻译的,译者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译文总体质量不高,外宣翻译没有发挥理想的文化传播作用。

(四)本土文化开发和管理的力度不够

海南本土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例如,以黎族文化、临高人偶戏为代表的民族风情,以琼剧、儋州调声为代表的戏剧文化,以临高渔歌为代表的热带海洋文化,以红色娘子军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及历史悠久的华侨文化等。截至目前,国家级传统村落达13处,水下文物遗产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2项,但实际上,传统文化延续的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是海南对于一些古村落的开发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规划;二是因外来文化与海南本土文化碰撞导致文化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如海南方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脚步在逐渐加快;三是因文化保护与自然环境变化的矛盾导致一些传统技艺所需材料稀缺,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所需的材料已极难获得;四是很多文化项目缺乏相关的文字记载,仅靠传承人的口头传授才得以保存,难以进行深度的研究。由于海南本土文化的开发和管理不到位,本土文化资源不成系统,外宣翻译缺乏特色素材,也就降低了对外宣传的吸引力。

(五)专有名词翻译的不规范

笔者调查了很多公共场所,发现很多官方译文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用拼音,有的用英语,有的混合拼音和英语,有的一词出现多种译文。一些专有名词表达不一的译文也时常会使国外友人费解。比如,“东山羊、和乐蟹、文昌鸡、嘉积鸭”号称海南四大名菜,凡是到过海口的游客无不对此津津乐道,但是对“东山羊”和“和乐蟹”的翻译,在海南各地饭店的菜单上却出现过不同的翻译版本,有的将其译为“East goat”“harmonious and happy crab”,有的译为“eastern mountain goat”“harmonious and happy crab”,还有的译为“Dongshan goat” “Hele crab”[4]。前两种译文将“东山”和“和乐”字面意思翻译了出来,但译者却不了解这些美食皆出自这些各具特色的地域,因此翻译时应统一音译地名。

三、传播学视角下海南本土文化与外宣翻译衔接的途径

(一)译文要体现源语所富含的文化精髓

由于不同语言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本土文化的背景,了解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这样的译文才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要。翻译时可增添一些文化背景知识,来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想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如上文提到的例子,“花瑰艺术”实际上是海南民间的一种对神像、人物的木雕艺术。在澄迈民间,由于作品多以红、黄、蓝、白、黑、金、银等七种颜色为主色调,因此,也将其称为七彩雕画。根据这个文化背景,如果翻译为“Wooden Carvings Painted with Seven Colors”更能体现出“花瑰艺术”这项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4]。同理,“儋州调声”是流传于海南儋州的一种用儋州方言演唱的传统民间歌曲,主要为男女对唱,节奏明快。译文“Folk Song Sung in Antiphonal Style in Danzhou Dialect”则能够表达出其文化内涵,更贴近国外受众对海南本土文化信息的要求[5]。

(二)注意不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传播效果是检验传播活动成败得失的重要尺度。大量事实证明是否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对传播效果的质量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外宣翻译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要在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方面体现受众中心化。不能死译、硬译,而要以读者为中心,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想方设法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传递原文内容,增加译文的可读性,让读者在读完译文后,能够达到与源语相同的传播效果。在上文的例子当中,“槟榔是海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零嘴’,嚼食槟榔不分男女老少”,这句话按照英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来翻译,译文可改为“The arecanut is an essential‘snack'in Hainan.People chew areca nuts at all ages”。“海南欢乐节”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更倾向于将其译成“Hainan Carnival”。其中Carnival一词为世界各国旅游者所熟知,相当于西方的狂欢节,旅游者很容易理解这个译文的内涵。这就照顾到了目的受众的心理,符合他们的表达习惯,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同,且更具宣传性。

(三)加强对译者的培训,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加强译者的培训和培养对于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至关重要。一是对于从省外请来的译者在参加重大外事活动的翻译工作前,要结合活动内容,对其开展关于海南本土文化相关的专题培训,让其了解本土文化的内涵,这样在对外宣传海南本土文化时才能做到精准、全面。二是要大力培育海南本地的外宣翻译人才,在重大外事活动中能把海南本土文化如数家珍,准确无误地介绍给外国人。此外,对于译者自身而言,译者应结合具体的传播内容,根据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以及目的语读者的需求来灵活地调整翻译手段,既可以改变译文的句子结构,也可适当增加背景知识,删减冗余信息等,让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海南民族风情和本土文化。比如,“更路簿”是中国海南渔民长期以来在南海海域作业时使用的航海指南,在明代就流传开来,记录了南海的航海路线、岛屿名称等航海知识,2008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保护遗产名录。“更路簿”中的“更”是核心要素之一,是中国古代常用的计程单位,大多学者认为一更约为12.5海里[6]。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更”时可加注释,将其译为“Geng (a unit of distance,which equals about 12.5 nautical miles) ”,不仅保留了本土文化特色,也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预期。再如五指山是海南的象征,是海南岛最高的山脉,因其形似五根手指而得名。翻译时不能简单地音译为“Wuzhi Mountain”,这样无法突出这座山的特点。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对此山有更形象的了解和认识,译者可采取增译的策略,将其译为“WuzhiMountain,the highest and the most famous mountain in Hainan,shaped like five fingers”。

(四)注重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开发,建立统一的翻译标准

本土文化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规划。海南省有必要建立科学、系统的文化保护体系,全面评估海南本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详细梳理并整合分散的文化资源,加强重点文化保护项目的管理,优化文化推广和营销模式,以保证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可传承性。其次,处理好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协调,在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完美地衔接,把具有海南特色的本土文化推向全世界。如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魅力城市”“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等建设,大力提升海南独特的文化魅力。此外,还可以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为本土文化宣传注入新活力。相关单位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展示本土文化魅力。这样在对外宣传时既有丰富的素材,也能让海南本土文化享誉世界。

建立统一的翻译标准是翻译规范化的具体要求。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专有名词和事物名词。由于译者在翻译时有着不同的翻译习惯,或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同一专有名词可能出现不同版本的译文,这必会影响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因此,建立规范的翻译标准尤为重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出台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地方标准》,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做了明确规定,为译者提供了参考。海南民俗文化多样,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有很多专有名词,更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翻译标准,规范专有名词的翻译原则。翻译标准既要符合西方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又要充分体现海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把本土文化与外宣翻译紧密衔接,才能达到本土文化的传播目的,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结 语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跨文化的语言活动。译者应根据传播内容及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灵活使用翻译技巧,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力求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近年来,海南发展势头良好,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不断增加,其本土的特色文化对外界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广泛地传扬海南本土特色文化,让世界听到海南声音,其外宣翻译应顺应本地发展的要求,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海南文化的传播搭建一架桥梁。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海南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