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 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

2020-01-17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规律颜色

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 王 瑶

“模型化”是数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数学教学的目标应使学生能从丰富的体验活动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利用这个模型解决新的问题,以此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找规律”一课是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从学生思维起点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规律”,但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说,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一年四季、信号灯、衣服的图案等,包括数数时经常用到的5个5个数、10个10个数的方法。所以在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学生能准确判断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从而渗透“模型思想”。

上课伊始,我创设了狮子大王过生日的动画场景,学生要进入动物王国的大门,需要参加猜球闯关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先是随意猜测,但是随着球按颜色有规律出现时,学生准确率也随之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有规律”这一数学现象,随后进行找规律、创造规律的实践活动,逐步触及知识本源,真正获得独特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是一个闯关游戏。同学们猜对了电脑上弹出的球的颜色,就可以过关进入动物王国。你们有没有信心打开动物王国的大门啊?”

“有——”充满诱惑力的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致,各个跃跃欲试。

“同学们先来猜猜第一个球是什么颜色?”

“红的!”

“黄的!”

“绿的!”

答案是五花八门。我一按键一个红球从袋子里弹了出来,猜对的学生高兴地跳起来。

“没关系,还有机会,再猜下一个。”

“黄的!”

“蓝的!”

答案还是多种多样。

一按键一个黄球出现了。“下一个呢?”

“绿的。”“紫的。”“哎呀,又是红的。”当第四个黄颜色的球出现时,学生好像发现了什么,兴奋地喊着:“下一个一定是红的。”“老师,我发现球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一个黄的,这样有规律出来的。”

“你们的观察完全正确。像这样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重复出现的,我们就说这种排列很有规律。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排列都很有规律,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狮子大王的房间里找规律。”

面对清晰、有趣的动画场景,学生观察得非常认真,不断地说出各种物体颜色、形状以及数量上的变化规律。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在游戏中找出有规律的排列,下面找一找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哪些排列很有规律呢?”

“我找到了教室里桌子和椅子的排列规律: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后面也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抢先发言。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我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老师,咱们班级横排座位都是1个男生、1个女生这样有规律排列的。”

“老师,每天的太阳落、月亮升,白天黑夜都是有规律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欣喜地发现,他们观察的视角拓宽了,从身边走到生活,从实物的排列到自然界的现象,形状、颜色、数量等因素都被学生找到,排列规律的模型在学生的心中悄然构建。学习到这里,学生已经明确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但是我没有让学生停留在言语的表达上,而是让学生把发现的规律用符号记录下来,使学生在数学符号化的运用过程中,对规律有了更本质的理解。

“你们太棒了!能发现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精彩的表现鼓鼓掌。”

“老师,我可以拍有规律的掌声。”

“老师我发现了他拍的规律是2下慢的,3下快的。”

“同学们,你们能用喜欢的数学符号将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

“老师,我用2个三角形表示慢的节奏,用3个圆形表示快的节奏。”

“老师我直接用数字 2、3、2、3、2、3来表示这个节奏!”

此时我无需再说些什么,只有把鼓励的语言、赞赏的目光送给他们。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意犹未尽,还在寻找、创造、研究着。学生经历了这节课学习之后,一定会带着数学的眼光走进生活,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去感受这种排列的美丽。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纵观全课,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利于学生思维生长,丰富的感性学习资源的提供,自主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的运用,都是助力学生多维度、全方位的获得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从而为准确构建数学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阶段,促使学生建构起数学模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对教材深度解读,重视知识横向、纵向的链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突出数学的本质,关注学生的真正成长!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规律颜色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明暗交织话建模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巧解规律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