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电流的测量》一课为例谈物理课堂核心素养的落实

2020-01-17佳木斯市丽莉学校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电流表水果电路

佳木斯市丽莉学校 冯 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推旧出新,当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创新点就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在物理课堂上又该怎样落实核心素养呢?哥白尼告诉我们,“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奥斯特说,“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本色,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内涵,物理课堂重视实验教学必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助力物质观念形成

作为学生核心素养重要要素的五大物理观念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物质观念的形成更是如此,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以《电流的测量》一课中的实验教学部分为例,在《电流的测量》这节课中,“电流的强弱”是教学重点之一,但电流是摸不到、看不见的,学习电流概念的时候,需要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理解电流概念,从而形成相应的物质观念。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做“舌头品尝电流”实验,从感官上“品尝”电流给人带来的感受,感知电流的大小。意想不到的是它在课堂中引起了学生们的积极反馈并成为本节课的教学亮点之一。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舌头先后两次尝试连接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的导线中电流。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害怕会触电,我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还有些女同学,不好意思张嘴伸舌头,我会告诉他们,导线已经消毒,并且引导学生们敢于探究真理实践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人,学生们渐渐开始去尝试了。当学生前后两次品尝到电流“味道”的时候,那种兴奋的表情,那一刻、那一景是教师最愿意看到的。当学生们交流试验感受时,有的学生说一次比一次麻,电流是有大小的;有的大喊说没电着,就像针扎了一小下。学生们的新奇表情,那股通过亲身体验品尝到成功的兴奋,使得他们的学习热情再一次被点燃,有的学生又快速的做了一遍、两遍……学生小结时说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实践出真知,大胆尝试后,自然感受到电流强度就是指电流的大小,很好理解了”。

这个实验本身并不难操作,但学生要有敢于动手探险的精神品质,通过体验上升理论的能力在课堂上也应得到锻炼。试验过程中,我也会提出为什么你们根据“一次比一次热”的现象就知道电流是有大小的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转换的科学思维得出电流热效应的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该环节教学通过一做、一感、一问、一思考的过程,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形成物质观念,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电流表的认识和使用这节课中,认识和使用电流表是一个教学难点,也是对学生认识事物,学会使用工具解决问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将来社会等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点。为了真正落实这一科学素养,在这个环节上,我做了有别以往的设计:首先发给每组学生小灯泡、开关各一个、电池两节、电池盒两个、导线若干,电流表使用说明书每人一张。提出要求:同组成员交流合作,自学电流表说明书认识、使用电流表并测出发不同光亮的同一个小灯泡的两次电流大小,限时13分钟,再加5分钟汇报。创设自学自研的方式认识新事物的学习环境,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从网上购回的大件商品,可有安装公司到家来安装,可小件商品只能靠自己阅读说明书来使用安装,生活中在药店购来的药,也得通过说明书来服用。这种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新事物、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通过本节课教学的尝试,发现学生对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的教师讲“干货”的方式更喜欢,学的紧张有热情,边看边学边交流、边找边连边改正,有伴踏实有成就,大家都做得非常的认真。

分组实验中,同学们不仅解决了使用电流表测不同节干电池所在电路中电流问题,还解决通过增减电池节数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方法问题。在汇报结论、进行评估交流等活动中,了解到学生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例如,有些同学连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眉头紧锁,正在思考怎么办?能吸引住他们的就是好实验,我提醒他们检查电路。不一会儿,有的同学说短路了,有的又说,“我开关没闭严断路了”。同学们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电路的故障又得到新的认识。通过以上“任务型”的实验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直觉思维以及读取数据、分析概括结论、交流等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相互合作责任担当等科学素养。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电源电压和小灯泡额定电压的匹配关系,为学生准备好合理规格的器材搭配,以免烧坏小灯泡。

延伸生活实践,培养认知迁移能力

基于学生对电流概念和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的学习,使学生对电流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能让学生们知识构建就此搁浅,应该趁热锅打热铁,引导学生主动地、具有一定创新的,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进行认知迁移,促进物理观念不断发展,并学会应用这些观念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等,因此我增加了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从体验电路中电流迁移到探究生活中的水果、蔬菜是否存在电流的问题上来。

具体做法是:给每组同学一对铜片和铁片,一个水果或蔬菜、导线若干、一块灵敏电流表,引导学生模仿的电路,自设实验证明水果、蔬菜中是否有电流,若有电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又如何。用生活中的物品做物理实验,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对真实情境的思维加工来建立新的物理观念,真正应对了那句话“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

学生对这样的活动乐不思蜀,玩得痛快有意义,当时的场面热闹非凡,你看看我的苹果电流,我看看你的桔子电流,黄瓜的、胡萝卜的……不仅重新认识了天天吃的水果蔬菜,还证明其中是有电流的。此时学生们的状态与课堂纪律相比,我认为更重要,更有利学生们学习。同学们在汇报时纷纷说,又做了好几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果中电流都比蔬菜中的电流大,有的电流大得使电流计指针满偏了,而且方向与两个金属片的位置有关,不但电路中有电流,看来动植物体内也都有电流。新发现令学生欣喜若狂,气氛感染着在教室的每个人。这时,我叫停大家,问电路中产生电流条件是什么?“电源!”有的同学突然喊道,这个水果电路里没有电源怎么就会有电流呢?大家猜来猜去,有人说出这个水果就是一个电池吧。对了,它就是一个水果电池,两金属片就是两个电极。请同学们回家尝试一下,如果手机电池没电了,能用水果电池来代替吗?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学生观察、质疑、猜想、动脑思考分析、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此过程讲电路中电流知识迁移到水果蔬菜电流中,学会了自制水果电池,将知识延伸到电压,为下节学习电压做了铺垫,不知不觉中建立起认知迁移的能力。

教学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课堂中的实验教学则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节课的尝试,使我更加坚信,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培养出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基本技能的学生,就应更科学、更有效地重视课堂教学,特别是学生实验教学,而不是一味地注重提高成绩的教学。

猜你喜欢

电流表水果电路
电路的保护
测电阻试触法的一个疑难解释
解读电路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电流表使用“四步走”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