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020-01-17哈尔滨市香安小学计美微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墨梅诗题王昌龄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 计美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芙、蓉、洛”3 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芙蓉楼送辛渐》,默写古诗。

3.感悟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诗人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诵读入诗境,知送别诗

导入:古诗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瑰宝,从古诗中我们感受着不同的情感,在你学习的那么多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请背给大家听一听。

1.了解送别诗。

引导交流:有一类诗比较特别,你从以下诗题能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结:这一类诗通过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的方法来表达离别情绪或友人间的感情,因而被称为送别诗,代表诗人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

2.解诗题。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指导书写“芙、蓉”二字。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上收下放。学生每个字练写一遍。

(2)解诗题:结合注释,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预设:作者王昌龄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朋友辛渐。

板块二:多样形式读诗句,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准“芙、蓉、洛、壶”的字音。

3.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字音同学们读准了,请你和同桌互相读,这一次要尝试读出古诗的节奏。(指名朗读,师评价。)

4.教师引导:我们读古诗,光有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请你借助注释,再来读一读,尽量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指名读,师评价。)

板块三:入情入境话离别,品悟孤寂

1.抓住“寒”“孤”,感悟离愁别绪。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一种离愁别绪,这也是送别诗的一大特点。请你静下心来再读一读,结合注释,你从哪句诗、哪些词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呢?

预设1:从1、2句诗能体会到诗人的凄凉与孤独。

预设2:从“寒雨”能看出作者的心情,夜里本就寒冷,而夜里的雨就更加深了这种心底的寒意。

预设3:在天刚刚亮的时候送别友人,连那楚山都显得那么孤独,所以从“孤”也能看出诗人的伤感。

2.教师引读:“一场秋雨一场寒”,寒冷的烟雨在夜里笼罩着吴地,在天亮之时送别友人,而自己却要独自留下,孤零零的一人就如同这楚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诗人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生齐读。)

板块四:走近诗人知内心,感悟品格

过渡:前两句诗景中藏情,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其实这种内心,也和当时王昌龄所处的境遇有很大关系。

课件出示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做官,他才华横溢,为人清廉、刚正不阿,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被贬官,这首诗就是他被贬时所作。

1.引导学生读后两句:诗人一生壮志未酬,又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但他虽然伤感,却没有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他知道好友辛渐回去后将见到家乡的亲友,所以笔锋一转,从凄凉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与信念——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生齐读。)

2.提问:诗人为什么用“冰心”“玉壶”来表明自己的内心呢?

预设:冰晶莹剔透,诗人用“冰心”来说明自己的内心像冰一样清澈透明;玉同样纯洁,说明诗人的内心像“玉壶”一样纯净与正直。

3.语言描写落实语文要素。

小结:面对洛阳亲友的询问,作者让辛渐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通过这样的语言说明诗人的志向没有改变,也表现了王昌龄的高尚品格。

4.指导书写生字“洛、壶”。强调“壶”下面是“业”,不是“亚”。

5.课件以填空形式出示本诗主题,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品质。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寓情于景,表现出离别时诗人(凄凉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坚定的志向与内心。

6.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砚、乾、坤”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砚、乾、坤”4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墨梅》,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想象画面,感受诗句表达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古诗;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自主学习,解诗题、知诗人

导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让我们感受到了送别友人的伤感与孤寂,体会到了诗人冰清玉洁的伟大品格。你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吗?(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说人物、悟诗情。)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些方法再学习两首古诗,《塞下曲》和《墨梅》。(板书题目。)

1.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自主解决以下问题:

(1)解诗题,了解作者。

(2)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历来为人传诵。《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其内容大都是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预设2:王冕,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其诗、画皆负盛名,尤以画梅著称。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他作的诗不拘常法,语言质朴自然,寄意深远。主要作品有《竹斋集》。墨梅,即用水墨画成的梅花,这是一首题画诗。

(1)指名读诗,引导学生读准“砚、乾、坤”以及多音字“单”的字音,结合注释理解“单于”的意思。

(2)每组派一名学生比赛读诗,指导学生读好两首古诗的节奏。

(3)指导书写“雁、砚、乾、坤”4个字。

课件出示“雁”图片:一种季节性的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往南飞,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书写时第一横不要写得太长,竖撇要写得舒展,“隹”是四个横,书写间距要匀称。

板块二:合作学习,明诗意、悟诗情

学习《塞下曲》

1.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全班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预设:“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预设:“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发现敌军逃跑,正准备带领轻装骑兵去追击,这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雪花刹那间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2.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小组内交流:根据诗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

预设:一、二句写敌军趁着夜色溃退潜逃,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写是否追上敌人,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紧张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了,表现了将士们的威武英勇。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学习《墨梅》

过渡:《塞下曲》让我们联想到了许多画面,漆黑的夜、高飞的大雁,大雪满弓刀,轻骑追单于。而王冕的《墨梅》却只通过夸赞一株墨梅,就能使之“清气满乾坤”。

1.小组合作学习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预设:梅花生长在池水边,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汁画成。墨梅不需要别人夸赞颜色好看,只愿在天地间留下一股清香的正气。

2.欣赏诗歌,感悟意境。

引导学生交流:诗人王冕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梅花呢?诗中的他仅仅是在赞美墨梅吗?他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声?

预设:诗人是借梅喻人,借墨梅的清香之气,比喻诗人的为人正气、淡泊名利。作者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这正是“人与梅花一样高洁”,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和品质。

3.引导学生背诵《墨梅》。

板块三:对比阅读,找异同、促感悟

1.齐读三首古诗。

过渡:同学们,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各有千秋,在王昌龄心中,友情是那样珍贵;在卢纶眼中,边塞将士英勇杀敌让人敬佩;在王冕笔下,一株墨梅足以代表自己的高尚气节。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对比三首古诗,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

3.拓展诗句,促进感悟。

小结:诗抒情也言志,我们从这些诗句中可以读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请同学们在课后试着积累这样的诗句,同时读一读卢纶其他几首《塞下曲》。

猜你喜欢

墨梅诗题王昌龄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贺泽海作品
爱国情怀永流传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诗题漫议
明诗制题之叙事*
《王冕 墨梅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