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下河南省日语实践教育基地的构建
2020-01-17张文宏
张文宏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中日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日语人才,结合河南省日语专业的就业现状,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下提出建构实践教育基地的实施路径。
1 河南省日语专业的生源、就业及实践教育基地现状
河南省地处中原,外语教育以英语为主。1985年河南师范大学设置了日语专业,当时是三年制的专科,1989年以后开始本科招生。90年代以后河南省日语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至今约有22个本科专业。招生规模、生源状况较为平稳。
关于河南省日语专业的就业问题,自2012—2019年间,有近70%的学生选择去外省工作,主要流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大部分学生的工作与日语几乎没有关联;还有近20%的学生选择了考研,有半数考取的是非日语专业,如经济、法律、教育等;仅有10%的应届生回到故乡,但从事的工作也与日语无关。从调研结果来看,河南省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
近年来,在企业发展、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经济活动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结合愈发紧密,这一现象被称为“产学研结合”。“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种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相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近十多年来,我国有很多重点高校逐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机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2011年教育部推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核心就是“协同创新”,校企间的“协同”即产学研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形势下,河南省各高校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围绕协同创新机制,根据各专业特色建立了许多实践教育基地。但是,日语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却迟迟得不到发展。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根源,我们从2018年下学期起,以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升达管理学院日语专业为对象,对教育基地的实施进行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被调研的学校尚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践教育基地模式单一。日语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常采用“实习协议”方式,由于实习单位的岗位有限,只能推荐部分学生去企业担任翻译。第二,企业对实践基地的满意度不高。毕业生虽然通过了“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1或N2),但口语表达能力还很有限,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偏低,导致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第三,教学方法、内容与企业的对接有缝隙。多数高校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有些教师虽精通日语,但缺少商务管理经验,只会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
2 建设实践教育基地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的实践。
为了把产学研结合融入实践教育中,必须建立一种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利用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一边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边深入企业锻炼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专业建设、企业发展、实习基地建设的良性互动。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推进市场化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使校企双方受益。以日语专业为例,通过聘用企业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可以提高商务日语的教学质量,同时,企业可优先挑选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降低用人成本。
3 产学研结合下实践教育基地的实施路径
在我国产学研合作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不断创新,李文娟从合作主体、合作过程、合作结果、中介组织及政策环境等整合梳理了产学研合作的最新进展[2]。本研究借鉴产学研结合的新成果,提出实践教育基地改革的实施路径。
3.1 调整培养方案,开辟“第二课堂”
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是“学”,建议从加强日语基础课训练、培养综合文职技能等方面调整培养方案。只有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提升综合文职技能(即计划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且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熟练书写各类公文)。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使学习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以课程为单位可建立QQ或微信讨论群,把文案和建议发到群里,要求同学们参与讨论;或将需要翻译的文章发到群里,让同学们练习翻译。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参与点评和修改,并维护讨论群的秩序。
3.2 建立健全教育基地的教学和管理体系
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体系是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制定的课程体系,包括规范的教学计划、专业教育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还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和调控体系,并配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一个正规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及运行,与校企双方的管理和协调密切相关,应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首先,校企协商成立一个具有“指导、中介、协调”功能的机构。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包括合作教育计划、培养方案、考核评价办法和联合指导。最后,要注重信息素质教育的连续性[3],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
3.3 完善教育基地的资源建设和支援体系
实践基地的资源建设是指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师资力量,物力资源是指设备设施。还要重视校企之间的支援体系。为了达到校企的默契配合,校方应定期派教师去企业了解运营情况;企业人员也要积极参与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促进校企双方的互动。
3.4 建立教育基地的开放共享机制
目前,建立河南省日语实践教育基地多是依靠个人介绍寻找合作单位,仍停留在项目支持、提供实习基地和学员培训等层面。针对该现状,建议设立资源共享平台,及时发布教育实践信息,使其既做到校企合作,也可实现校际间的合作。根据合作需求对外开放实践基地的课程计划、课程名称、实践要求等,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实践基地,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4 结语
从河南省日语专业的生源、就业现状出发,剖析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建构实践教育基地的实施措施,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培养研究生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