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教学传播特点研究

2020-01-17赵佳音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媒介符号教学活动

赵佳音

(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 150066)

融媒介业态环境是指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不同媒介的传播内容,因媒介融合而体现出的一种新形态的传播特点,信息在传播的编码、解码过程中,使用多种传播符号,立体化、多元化、综合化的进行传播。新冠肺炎防疫期间,高校多使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和传统教学活动有着相异之处,网络教学软件和网络媒介本身的传播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教学活动的传播特点及传播效果。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传播,而传播因手段不同、符号不同,有不同的传播特点,会产生迥然相异的传播效果。高校的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系统性,因学科和专业的不同,教学形式也有很大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网络教学过程中,因课程性质、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时候使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传播符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不同的教学平台,从本质上说,即是不同的传播媒介。

1 多符号的传播渠道能够扩大传播面,提高传播效果

网络媒介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符号众多,拥有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符号,每种传播符号既可以自成一系也能够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它们构成了网络传播最大的灵活性,也是网络传播最大的魅力所在。网络教学活动,因其媒介特点,也具有了多符号传播的特点。教师使用网络平台授课的时候,可以使用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视听兼容、音画具备的媒介进行信息传递。

在传统的高校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也不同程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用多元立体的符号系统,对信息进行传递,力求生动、鲜明、简洁、准确地传递信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授课过程中,因网络平台不同,亦可完成多元传播符号立体化传递的效果,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图片、图表,同时辅以音频、文字等进行知识的强调和强化。多符号立体传播的教学效果,往往优于单一符号的传播效果,对网课使用的平台上多种功能有效的开发,能够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总体而言,声像系统优于单一符号,有声语言优于文字语言,活动视频、直播等传输方式,辅以板书、课件、教学短视频等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综合利用网络的多元化传播符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做到最有效地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

网络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传播符号实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增加了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频次。但是,互动的效果却未必能及传统课堂的效果。学生亦可使用多种传播符号对教师的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反馈,且是实时反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常常是个别的,主动反馈最常见的传播符号是有声语言,其次是肢体语言,包括神态、表情等。这些反馈某种程度上需要打断教师的正常教学进程,甚至需要教师主动中断教学,来获取学生的反馈效果。网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不中断正常的教学活动,接收来自其他符号讯息的学生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是单向由学生传导给教师的,也可以是多向由学生传递给学生同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调整教学速度、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当然,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有可能是真实反馈,也有可能因为网络延迟、自律性差、学科差异等特点,形成不同的反馈结果和反馈效果。

2 即时性的传播能够最大程度还原传统课堂的氛围和状态

目前,高校的网络授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时传播,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空间同一时间进行即时互动,另一种是录播课程,教师前期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录制,把教学材料、视频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学习。即时传播能够最大程度模拟还原传统课堂的状态,也能够最便捷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困难,并高效予以解决。不同的媒介平台,可以实现不同的传播效果,即时传播的网课平台,可以让信息从教师发布到学生接收实现接近零时差,不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效率,也可让学生虽远在千里,依然体会到课堂近在咫尺之感。同时,一个班级的学生因即时传播,同时受到课程信息,对信息的接收会有共性和个性特点,也会有相似或者相异的反馈,这些讯息经即时传输平台反馈给教师,既能辅助教师了解学生状态,也能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虽不处一室,却能产生情感互动、思想互动和信息互动,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比而言,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和教学内容,发布到学生端,学生利用不同的时间分别学习,则无法产生这种即时传播的共时感、凝聚力。

3 教师和学生的特殊互动

网络授课时教师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同于以往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没有面对面传播的亲切感、亲近感,却又可以通过视频传输等技术,实现面对面传播。高技术的网络传播体系,需要高情感的课程传播形态来融合,以化解电子技术给信息接收者带来的情感疏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网络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的互动性、课程的趣味性。首先,高校教学的专业性强、知识性强等特点,要求教师使用网络授课平台时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平台,以确保能够使用最全面的传播符号,最大限度完整、有效地传递信息。其次,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使用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来强化信息内容,增强情感传导,通过媒介实现面对面传播,通过表情、动作、有声语言等传播内容,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再次,课程内容需要根据网络平台进行调整,部分实训性强的内容、需要分组实验的内容和必须使用实验器材的内容,在课程推进过程中需要进行增删修改,甚至部分内容需要修订,在线下教学中完成。最后,面对面传播由教师到学生可以实现,但是由学生到教师,则难以全面广泛地实现,除了某些一对一课程之外,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面对面向学生传递讯息,全体学生则很难面对面向教师反馈讯息,这也要求网络授课的高校教师,更细微地体察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使用多种符号来要求学生反馈学习效果。

4 网络教学对电子技术和课程平台有强烈的依赖性

媒介是传播的手段,也是传播的形态。网络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媒介平台的有效使用和网络的畅通。在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对教学活动的把握有很强的独立性特点,教学进程中,某一教学环节或教学辅助设施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教学进程的情况不多见,甚至教师可以灵活自主地推进教学活动。但是网络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网络传输情况的良好与否,课程平台的软件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网络教学比之传统教学,极易出现由于平台故障、网络故障,而不得不中止、暂停教学活动的情况。对技术的极大依赖是网络教学传播活动的重要特点,而平台和网络的正常运转、顺畅联通,也成为课程成功的支柱和基石。

网络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信息的传播,其媒介特点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准备、内容、进行和效果。使用传播学的理论,对网络教学的传播特点研究,就是对网络教学活动的内容、传播符号、传播效果进行研究,从而推动网络教学向好发展。

猜你喜欢

媒介符号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